綜合上述六個原因,就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現在的80後之所以浮躁,不是他們的錯,是這個社會太浮躁了,誘惑太多了,人們的心理漸漸地失去了平衡。試問:30歲以下的年輕人有幾個能坐懷不亂?別說80後做不到,70後和60後恐怕也做不到。所以要辯證地看待80後浮躁這個問題,發達國家的人倒是不浮躁,但是那樣的狀態並不好,因為他們沒有機會了,社會已經進入超級穩定的階段,想浮躁都浮躁不起來了。中國人現在之所以浮躁,是因為趕上了好時代,機會太多了,所以大家都渴望抓住機會,渴望迅速致富,所以隻要能把80後麵臨的壓力轉化為努力拚搏的動力,就能把浮躁問題解決,年輕人就會被引導到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來。
另外,80後並不是一個大眾化的群體,而是由若幹個小眾化群體構成的,就像前麵我們說過的,不可能每個人都是佼佼者,否則就不存在佼佼者之說了,隻要80後當中有1%的人不浮躁,並成為社會上的佼佼者,那就是200萬的成功人士,如果10%的人不浮躁,那就是2000萬的成功人士。可以說,普通人與佼佼者最本質的區別就在於普通人喜歡追星,喜歡跟蹤流行,喜歡感時髦,缺乏自我意識,而佼佼者則相反,他們最喜歡的是自己,他們不會去追星,不會去趕時髦,而是按照自己既定的方向去努力,我行我素,讓別人來追自己。我相信,如果中國有200萬到2000萬的80後真正理解了市場經濟的遊戲規則,能靜下心來踏實奮鬥,能根據“小眾化時代”的特點去做事,就能造就成千上萬優秀的中國企業和中國品牌。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80後的浮躁問題,需要從兩個方麵入手:一是用人單位必須改變思想,改變做法,順應時代的發展。換句話說老板們自己要換腦袋,不要動不動就對部下說:不換腦袋就換人,用強勢作風來管理部下;二是80後自身要調整自己,知道怎麼做才能提高自身的價值,讓自己成為企業不可或缺的優秀人才,成為老板不得不仰仗的核心人才,成為有討價還價能力的關鍵人才。
我們先從用人單位談起,看看企業能做些什麼?不妨從後往前看,逆向思考,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什麼情況下80後不再浮躁?隻要把這個問題回答好了,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接下來怎麼做就變得很清晰。要知道,當一個人在某一個單位看不到前景,看不到希望的時候,自然無法靜下心來工作,總是這山望著那山高,沒有踏踏實實的敬業精神。如果企業在招聘、培訓、薪酬、晉升這四個方麵下大力氣,真心實意善待80後員工,就會燃起80後心中的希望,浮躁問題自然就會解決。
第一個方麵是招聘,很多企業都不重視招聘,很多經理人都以工作忙為理由,不願意去麵試新員工,而把麵試的工作交給人力資源部去做,試想一下,誰會讓別人去給自己選對象,選老婆?在跨國公司,麵試員工是用人部門經理的頭等大事,別的事情可以不做或者緩做,唯獨麵試的事不能含糊,必須拿出足夠的時間去挑人。人力資源部門在招聘員工的時候主要負責把企業對新員工的期望、對新員工的要求講清楚,把公司的價值觀、企業文化、規章製度、品牌戰略、福利待遇等與候選人說清楚,這樣便於冷靜地雙向選擇,門當戶對。這樣一來,很多與企業不匹配的人根本就不會加入,在第一關就被過濾掉了。企業千萬不要把招聘不當回事,隨隨便便招一批人進來,用不了半年跑掉一大半,企業再去招人,這樣會對留下的人產生負麵影響,陷入惡性循環。
第二個方麵是培訓,員工進入公司後,不能讓他們自生自滅,而是要在知識、技能、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甚至穿衣、禮儀等多方麵進行培訓,教會他們在企業裏如何做人做事,畢竟中國的大學基本上沒有履行“教書育人”的職責,要由用人單位來完成這個任務。像當年的中國惠普,每個新員工入職後不久就會參加新員工培訓,兩年之後是老員工培訓,如果晉升到管理層,則有新經理培訓和老經理培訓,還有很多公共培訓。雖然企業培訓員工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通過培訓,可以讓員工對公司的文化、製度、目標、戰略、技術、產品、服務等方麵產生認同,從而對企業有歸屬感。所以培訓一方麵讓員工掌握了工作技能,另一方麵也達到了“洗腦子”的目的,讓員工逐漸掌握各種規定動作,變得越來越聰明,越來越聽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