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鄧小平時代才徹底扭轉了這種局麵,通過“包產到戶”,讓每個農民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奮鬥,中國的農村才煥發出來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中國的糧食問題才得以徹底解決。承認個人利益,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城市人有了為自己賺錢的機會,有了靠努力奮鬥致富的機會,很多民營企業才得以迅猛發展,中國經濟才獲得了30年的快速成長。可見解放思想說著容易,做著難,因為大家不敢碰“利益”這根敏感的神經,有些事情即使做了也不敢說,所以接下來十年最關鍵的突破就是“正視利益驅動”,不回避人們自私自利的一麵,不回避每個人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的一麵,因為市場經濟的本質就是利益的平等交換。很多口口聲聲講大道理的人,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私,而是一種無奈,甚至是一種虛偽,所以這些人一旦貪起來比那些平常不講大道理的人更厲害。
對於那些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來說,應當摒棄奉獻精神,而應主張平等的利益交換,這是一種社會進步。勞動合同法的出台就是為了保護弱者,不能無止境地讓員工奉獻,讓企業老板得利。如果想奉獻,80後可以不要任何報酬地利用業餘時間去做義工,那是他們願意做的事情,但是在企業裏,不能免費加班,不能白幹活沒有報酬,要把正常工作和誌願者分得很清楚,這是發達國家普遍的思維模式,即在做誌願者時可以一分錢不要,可是在做工作時卻要斤斤計較,這樣才公平合理。
在中國的很多大城市裏,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上好學校,千方百計想辦法去走後門,不管花多大的代價,不管付出多少錢,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好學校去上學,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結果很多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成了這個社會的新貴,成了可以用權力去尋租的人士。我們為何不能像新加坡那樣,推行“義工製度”,如果你想讓孩子上某個好學校,一來考試要合格,這是基礎條件,二來家長要到學校做義工,通過為學校做工作來積分,這不是一種奉獻,而是一種交換,因為做義工與孩子上學掛鉤了,所以誌願者就多了。可見,設計一套利益驅動的機製,把大家的關注點從走後門引到做善事上來,社會風氣會更好,家長也會更輕鬆,覺得自己很高尚,孩子進了好學校也覺得光榮,不是父母花錢買來的。
所以正視人自私的一麵,承認人自私是好事,是理解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關鍵所在,隻要這個問題解決了,中國的很多疑難問題都會迎刃而解。我們要感謝80後,他們從不掩飾自己的自私自利,從不虛偽地裝模作樣,所以他們是值得尊敬的一代人。他們有勇氣說出自己的心聲,勇於去爭取屬於自己的權利,如果70後和60後都能這樣,必定會加快社會的進步。其實,一個出色的管理者就是尊重人自私的一麵,用恰當的方法去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在這裏我給大家講一個自己的親身經曆。2002年5月,惠普宣布兼並康柏公司,中國惠普當時的總裁想讓我來負責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兩家公司的兼並整合工作,這個決定對我來說非常突然,因為我也沒有這方麵的經驗,為什麼選我做不得而知。當上司跟我在電話裏談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一時不知道如何回答,之後上司跟我說了三句話,我就下定決心去做了。第一句是這項工作是公司未來一年的頭等大事(強調重要性),第二句是這項工作他也沒有做過,他幫不上我(強調挑戰性),第三句是沒有幾個人有機會做這樣的兼並整合工作,你能學到很多東西,積累很多經驗(強調個人利益)。其實,這就是一位出色的領導者所具備的才華,能夠抓住每一位下屬的心,讓大家為了自己的利益發自內心地努力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帶領中國惠普的兼並整合團隊出色地完成了兼並整合任務,成為全亞太地區的第一名,得到了嘉獎,而我本人通過這項工作也掌握了兩家企業兼並整合的技能和訣竅,擁有了難得的實戰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