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 未來
軍事化管理 人性化管理
依靠藍領工人 依靠白領員工
注重固定資產投入 注重人力資源投入
客戶至上 員工至上
大眾化市場(小康)小眾化市場(中產)
祈求型銷售 顧問式銷售
勤快與懶惰都是相對的概念,關鍵看你手上那把尺子是什麼樣,看你評判一個問題的立場是什麼樣。當一個人不情願地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幹活的時候,他們哪來的積極性和工作熱情?當一個人被人當做機器來使用的時候,他們哪來的歸屬感與忠誠度?當一個人不知道在一家企業的未來與發展時,他們哪來的主人翁精神?可以說,中國企業與跨國公司最本質的區別就是員工在企業的定位不同、價值不同,所以對待員工的態度必然不同。跨國公司希望用各種方法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讓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奮鬥,讓他們發揮聰明才智去創造價值。而中國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老板絕頂聰明,用腦在工作,而員工傻乎乎幹活,用手在幹活,腦與手是分離的,大多數白領員工的主觀能動性並沒有被調動起來,隻要按照上司的指示去執行就好了,最多使出來3分力,這就是為什麼中國企業的老板喜歡談論執行力,而不喜歡談論員工激勵。簡單說來,跨國公司是用員工的智慧去賺錢,中國企業是用老板的智慧去賺錢。
其實,80後一點都不懶,當你設計好了讓他們賺錢的平台,當你把遊戲規則講清楚了,他們會比70後和60後更努力,因為他們渴望成功,希望早日出人頭地。就像當年我20多歲進入惠普時那樣,當我理解了惠普公司的企業文化,就感覺到那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地方,因為惠普之道的精髓就是這樣簡單的一句話:我們堅信,每個人都有把工作做好的願望,隻要公司提供一個合適的舞台,員工必定全力以赴。
大家都知道,企業一定要用人之長,一個人的個性越鮮明,往往缺點也越突出,一個人的能力越強,往往越有主見,越不聽話,像個刺頭。作為管理者,不要總盯著部下的缺點和弱點,要善於發現他們的優勢,引導他們,輔導他們,不再用批評與自我批評那種方式來管理80後,一定要從壓力式管理轉變為動力式管理。唯有這樣才能從骨子裏激發80後員工的鬥誌,讓他們敬業愛崗。
如果一家企業能給80後提供施展才華的舞台,給他們提供相應的技能培訓,讓他們不斷進步,他們怎麼可能會懶呢?有些人之所以懶,是因為不喜歡幹某件事,是被動地幹活,而不是主動地做事。要知道任何人都不會跟兩樣東西過不去:一是不會跟自己過不去,二是不會跟錢過不去。隻要你明白了這兩點,就很容易激發80後的工作熱情和敬業精神,關鍵是看管理者能否站在80後的立場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味地譴責他們,討厭他們,看不上他們。一個企業家如果能深刻理解這個道理,轉變自己的思想,把員工的個人利益與企業的整體利益掛鉤,員工自然而然就會表現出對企業的忠誠、對事業的忠誠。哪個80後不想在一家好企業實現自己的理想,隻要企業能告訴每一位員工他們的職業生涯發展路徑是什麼樣,跟著老板走自己能得到什麼就行了。我相信,絕大多數80後都希望通過自己的腦子和雙手去贏得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隻不過他們不想走前人走過的老路而已,這是一種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我們要學會尊重不同群體的特質。
說到80後的懶,究其原因與家長的過分關懷和現有的教育體係有關。絕大多數的80後都是獨生子女,一個家庭隻有一個孩子,父母們對80後更是舐犢情深,捧他們為掌上明珠,希望把自己沒有得到的東西都給他們,不希望他們再受自己曾經受過的苦。經濟方麵的壓力比上一代人要小得多,因為即使是家庭條件不好的家長,寧肯自己吃苦也不願意讓孩子吃苦,所以無論孩子有什麼需求,都是盡量滿足孩子的需要,更不用說中產與小康家庭的父母了。在這樣的環境下成長,很多人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懶惰就這樣被培養起來了。另外,很多人的懶惰逐漸轉變成了害怕,懦弱,比如不敢去麵試,不敢去主動出擊,這與他們內心缺乏獨立意識和自信心有關,因為80後一方麵被父母保護著,另一方麵又沒有被完全信任;一方麵在學校裏學到了很多知識,另一方麵又不具備在社會上立足的技能。所以有些人表現出來某種程度上的“逃避”,有些人逃避工作、有些人逃避責任,有些人逃避感情,很多事情能往後拖就往後拖,而不是積極地想辦法去盡快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