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真正的執行,到位的落實(1 / 3)

不找借口,完美執行

工作中隻有兩種行為:要麼努力挑戰困難完美執行,要麼避重就輕尋找借口。前者可以帶來成功,而後者隻能走向失敗。

巴頓將軍在他的戰爭回憶錄《我所知道的戰爭》中曾寫到這樣一個細節。

“我要提拔人時常常把所有的候選人排到一起,給他們提一個我想要他們解決的問題。我說:‘夥計們,我要在倉庫後麵挖一條戰壕,2.4米長,1米寬,15厘米深。’我就告訴他們那麼多。我有一個有窗戶或有大節孔的倉庫。候選人正在檢查工具時,我走進倉庫,通過窗戶或節孔觀察他們。我看到夥計們把鍬和鎬都放到倉庫後麵的地上。他們休息幾分鍾後開始議論我為什麼要他們挖這麼淺的戰壕。他們有的說15厘米深還不夠當火炮掩體。其他人爭論說,這樣的戰壕太熱或太冷。如果夥計們是軍官,他們會抱怨他們不該幹挖戰壕這麼普通的體力勞動。最後,有個夥計對別人下命令:‘讓我們把戰壕挖好後離開這裏吧。那個老畜生想用戰壕幹什麼都沒關係。’

最後,巴頓寫道:“那個夥計得到了提拔。我必須挑選不找任何借口地完成任務的人。”

無論什麼工作,都需要這種不找任何借口去執行的人。對我們而言,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記住自己的責任,無論在什麼樣的工作崗位上,都要對自己的工作負責。不要用任何借口來為自己開脫或搪塞,完美的執行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

一位長期在公司底層掙紮,時刻麵臨著失業危險的中年人來看心理醫生。醫生問他發生了什麼事。他神情激昂地說,我怎麼也睡不著,想不通。然後開始抱怨公司老板如何不願意給自己機會。

“那麼你為什麼不自己去爭取呢?”醫生說。

“我曾經也爭取過,但是我不認為那是一種機會。”他依然義憤填膺。

“你能說得具體點嗎?”

“前些日子,公司派我去海外營業部,但是我覺得像我這樣的年紀,怎麼能經受如此折騰呢?”

“為什麼你會認為這是一種折騰,而不是一種機會呢?”

“難道你看不出來嗎?公司本部有那麼多職位,卻讓我去如此遙遠的地方。我有心髒病,這一點公司所有的人都知道。”

醫生無法確認這位先生是否真的得了心髒病,但他已經知道了這位先生的“病根”,那就是喜歡在困難麵前為自己找借口。

於是,醫生給他講了一個與他的情形截然相反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體育界的成功者羅傑·布萊克。

羅傑·布萊克的傑出並不在於他非凡的令人矚目的競技成績——他曾經獲得奧林匹克運動會400米銀牌和世界錦標賽400米接力賽金牌。而更讓人心生觸動的是,所有的成績都是在他患有心髒病的情況下取得的。

除了家人、親密的朋友和醫生等僅有的幾個人知道其病情外,他沒有向外界公布任何消息。帶著心髒病從事這種大運動量的競技項目,不僅很難有出色的發揮,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第一次獲得銀牌後,他對自己依然不滿意。如果他告訴人們自己真實的身體狀況,即使在運動生涯中半途而廢,也會獲得人們的理解的。但是羅傑卻說:“我不想小題大做。即使我失敗了,也不想將疾病當成自己的借口。”作為世界級的運動員,這種精神一直貫穿於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中。

醫生剛講完羅傑·布萊克的事,這位中年先生就自己走出了醫生的治療室。

那些認為自己缺乏機會的人,往往是在為自己所麵臨的困難尋找借口。成功者不善於也不需要編製任何借口,因為他們能為自己的行為和目標負責,也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成果。

在工作中,我們每個人都應該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費時間尋找借口。要知道,公司安排你在這個職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聽你對困難的長篇累牘的分析。

責任勝於能力

工作就意味著責任,崗位就意味著任務。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不需承擔責任的工作,也沒有不需要完成任務的崗位。西方有句諺語:“要怎樣的收獲,先怎樣地栽種。”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養成了盡職盡責的習慣,那就等於為未來的成功埋下了一粒飽滿的種子,一旦機會出現,這粒種子就會在我們的人生土壤中破土而出,成長為一棵參天大樹。

一個星期天的下午,一群男孩在公園裏做遊戲。在這個遊戲中,有人扮演將軍,有人扮演上校,也有人扮演普通的士兵。有個“倒黴”的小男孩抽到了士兵的角色。他要接受所有長官的命令,而且要按照命令絲毫不差地完成任務。

“現在,我命令你去那個堡壘旁邊站崗,沒有我的命令不準離開。”扮演上校的亞曆山大指著公園裏的垃圾房神氣地對小男孩說道。

“是的,長官。”小男孩快速、清脆地答道。

接著,“長官”們離開現場;男孩來到垃圾房旁邊,立正,站崗。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小男孩的雙腿開始發酸,雙手開始無力,天色也漸漸暗下來,卻還不見“長官”來解除任務。

一個路人經過,看到正在站崗的小男孩,驚奇地問道:

“你一直站在這裏幹什麼呢?下午進公園的時候我就看見你了。”

“我在站崗,沒有長官的命令,我不能離開。”小男孩答道。

“你,站崗?”路人哈哈大笑起來:“這隻是遊戲而已,何必當真呢?”

“不,我是一名士兵,要遵守長官的命令。”小男孩答道。

“可是,你的小夥伴們可能已經回到家裏,不會有人來下命令了,你還是回家吧。”路人勸道。

“不行,這是我的任務,我不能離開。”小男孩堅定地回答。

“好吧。”路人實在是拿這位倔強的小家夥沒有辦法,他搖了搖頭,準備離開,“希望明天早上到公園散步的時候,還能見到你,到時我一定跟你說聲‘早上好’。”他開玩笑地說道。

聽完這句話,小男孩開始覺得事情有一些不對勁:也許小夥伴們真的回家了。於是,他向路人求助道:“其實,我很想知道我的長官現在在哪裏。你能不能幫我找到他們,讓他們來給我解除任務。”

路人答應了。過了一會兒,他帶來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公園裏沒有一個小孩子。更糟糕的是,再過10分鍾這裏就要關門了。

小男孩開始著急了。他很想離開,但是沒有得到離開的準許。難道他要在公園裏一直呆到天亮嗎?

正在這時,一位軍官走了過來,他了解完情況後,脫去身上的大衣,亮出自己的軍裝和軍銜。接著,他以上校的身份鄭重地向小男孩下命令,讓他結束任務,離開崗位。

軍官對小男孩的執行態度十分讚賞。回到家後,他告訴自己的夫人:“這個孩子長大以後一定是名出色的軍人。他對工作崗位的責任意識讓我震驚。”

軍官的話一點兒沒錯。後來,小男孩果然成為一名赫赫有名的軍隊領袖——布萊德雷將軍。

堅守崗位,完成任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崗位責任。假如你是公司老板,在分派任務的時候,你會信任這樣的人嗎?在提升職位的時候,你會首先考慮他們嗎?當然會!這樣的人無疑是能夠準確無誤完成任務的人。無論是在普通的崗位上,還是在重要的職位上,他們都能秉承一種負責、敬業的精神,一種服從、誠實的態度,並表現出完美的執行能力。這樣的人是任何一個企業的最佳選擇,同時也是值得人們去尊敬的人。

在今天這個時代裏,雖然到處都呈現出一片日新月異的景象,為人們提供了很多發展自己人生和事業的機遇,但是許多人的身上也滋生出了一種自由散漫、不負責任的惡習,使得職場人心浮躁,仿佛因為各行業的林立崛起,隻要一技在手,何愁沒有落腳之地,於是什麼樣的工作都是可幹可不幹的態度,反正這家不行可以換另一家。正是這樣的態度,使多少人工作無起色,居住無定所,看似擁有很多的擇業自由,實是追著工作來回在城市裏奔走。

這些人往往不願受約束,不嚴格要求自己,也不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麵對一切崗位製度和公司紀律,都在內心深處嗤之以鼻,對一切組織和機構中的崗位製度都持抵觸情緒和懷疑態度。在工作和生活之中,以玩世不恭的姿態對待自己的工作和職責。對自己所在機構或公司的工作報以嘲諷的態度,稍有不順就頻繁跳槽。他們在團體中,如果沒有外在監督,根本就無法工作。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推諉塞責,固步自封。任何工作到了他們的手裏都不能認真對待,以至年華空耗,事業無成。又何談什麼謀求自我發展、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改變自己的人生境遇、實現自己的人生夢想呢?

要知道,你雖然有權利選擇最輕鬆、最愜意且不用負任何責任的工作,但是,老板也有權利選擇最敬業、最有責任感、最能吃苦的員工。如果對上司交辦的事務和其他部門商請的工作,能推就推,慣以“這事我做不了”、“你還是找別人吧”、“這根本不是我的錯”這類借口來推卸責任的話,最後你會發現,你已經成為企業裏可有可無的人了。

生活總是會給每個人回報的,無論是榮譽還是財富,條件是你必須轉變自己的思想和認識,努力培養自己盡職盡責的工作精神。責任勝於能力,一個人隻有具備了盡職盡責的精神之後,才會產生改變一切的力量。

工作無小事

希爾頓飯店的創始人、世界旅館業之王希爾頓是一個非常注重“小事”的人。希爾頓要求他的員工:“萬萬不可把我們心裏的愁雲擺在臉上!無論飯店本身遭到多大的困難,希爾頓飯店服務員臉上的微笑永遠是顧客的陽光。”正是這小小的永遠的微笑,讓希爾頓飯店遍布世界各地。

小事成就大事,細節成就完美。

在小事上認真的人,做大事才會卓越。有位智者說:“不關注小事或者不做小事的人,很難相信他會做出什麼大事。做大事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是由做小事的成就感積累起來的。”可惜的是,許多人在生活中往往忽視了它,與那些能夠改變其人生的小事情擦肩而過。

漢瑞從一家名牌大學畢業後,進入了一家跨國公司。他外表氣宇軒

昂,工作業務方麵的技能也很優秀,更可貴的是他工作起來特別努力,所以很受老板的器重,認為他是一個可塑的人才,決定把他送到美國培訓一年,回來後委以重任。

在出發的前一天,老板很偶然地發現漢瑞將掉在辦公室地上的廢紙踢向一邊,而不是撿起來扔進垃圾筒內。這可是舉手之勞啊!於是,老板便在這一天特別留意他的一舉一動,發現他用完餐後,不但不擦桌子,還把餐具隨便亂放,不擺放在指定地點,甚至還隨地吐痰……

老板對他感到十分失望,這樣一個連最基本的工作細節都不注重的員工,怎麼能成為一名優秀的管理者呢?又怎麼能對企業高度負責呢?於是,老板臨時改派另一名員工去培訓,而他則留在了平凡的崗位上,後來,漢瑞被公司辭退了。

不要討厭做小事情,也不要小看小事情。很多時候,小事不一定就小,大事不一定真大,關鍵在做事者的認知能力。那些一心想做大事的人,常常對小事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其實,連小事情都做不好的人,做大事是很難成功的。細微之處見精神,有做小事的精神,就能鑄就做大事的氣魄。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能體現一個人的智慧和美德。而我們常說的細節,就是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關注細節,就是留意身邊的小事情。“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工作中越是細小的東西,越能體現你對工作的認真、敬業程度,越能檢驗你對公司的忠誠和為人的品質。

華盛頓·卜克年輕的時候到一所學校去請求入學。同他會見的是一位校中的女職員,因為看見他的衣衫襤褸,不肯收他。他獨自坐在那裏幾個小時之久。那位女職員看見感覺很稀奇,便告訴他說校中有一間屋子,需要人洗刷,問他能否做這件事。卜克高興極了。他殷勤地洗刷地板,擦拭桌椅,把那間屋子清理得沒有一點兒塵垢。過了一些時候,那位職員來到這間屋子裏,拿出雪白的手帕擦拭桌椅,白手帕上竟沒有一點兒汙穢,便允許卜克入校讀書。卜克視這件事為他一生中的快事。那個職員就是要借著

這件微小的工作試驗一下華盛頓·卜克的人品,看看他是否謙卑,是否殷勤,是否忠心於小事。如果他想“能否被收留還沒有把握,誰甘心先做這種義務的苦工呢?”因此不肯打掃這間屋子,或是雖然打掃,卻是草草了事,並不打掃得幹幹淨淨,那個職員能否收留他呢?這個在小事上忠心的青年人後來果真成就了大事,興辦了黑人的教育事業,得到了人們的愛戴和尊敬。

許多白手起家而事業有成的人,在當小學徒或小職員的時代,就能以高度的熱忱和耐心去對待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因此他們在教育子女時總是會不厭其煩地說:一個人要建功立業,需從一件件平平常常、實實在在的小事做起。那種視善小而不為,認為做小事屬“小兒科”的眼高手低的人,那種長明燈前懶伸手、老弱病殘不願幫的“不拘小節”的人,很難有所成就。

福特大學畢業後,去一家汽車公司應聘。和他一同應聘的三四個人都比他學曆高,當前麵幾個人麵試之後,他覺得自己沒有什麼希望了。但既來之,則安之。他敲門走進了董事長辦公室,一進辦公室,他發現門口地上有一張紙,彎腰撿了起來,發現是一張漬紙,便順手把它扔進了廢紙簍裏。然後才走到董事長的辦公桌前,說:“我是來應聘的福特。”董事長說:“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們錄用了。”福特驚訝地說:“董事長,我覺得前幾位都比我好,你怎麼把我錄用了?”董事長說:“福特先生,前麵三位的確學曆比你高,且儀表堂堂,但是他們眼睛隻能看見‘大事’,而看不見小事。你的眼睛能看見小事,我認為能看見小事的人,將來自然看得到大事,一個隻能看見‘大事’的人,會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會成功的。所以,我才錄用你。”福特就這樣進了這個公司,這個公司不久就揚名天下,福特把這個公司改為“福特公司”,使美國汽車產業在世界占據鼇頭。這就是今天“美國福特公司”的創始人福特。

看見小事的人能看見大事,但隻能看見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見小事,這是很重要的教訓。一個有誌有為的年輕人,必須自覺地從身邊的小事做起,因為在小事上認真的人,做大事才會卓越。

盡心盡力,盡善盡美

事實上,麵對激烈的競爭,你應該不斷地超越平庸、追求完美,你需要製定一個高於他人的標準。羅文在送信給加西亞的時候,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比他人更高的標準:不推脫、不敷衍、盡全力。這樣的人是一種非常優秀的人,他們不僅僅會做別人要求他們做的,而且會做得非常完美。

無論是個人的生活層麵還是在事業生涯上的表現,我們隨時都需要百分之百的投入才能夠有望傑出。相反,如果你沒有投入全部的精力,頂多隻能夠做到差強人意或僅僅完成工作中規定的任務,並不能完成一個能夠激勵人心的目標。

“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全力以赴。”羅素·H·康威爾說,“成功的秘訣無他,不過是凡事都自我要求達到極致的表現而已。”

成功的人絕對不會以平庸的表現自滿,而且他們不管做什麼事情,必然都會全力以赴、追求完美。

齊格·齊格勒說:“成功是能力極致的發揮。”

約翰·伍登也有類似的名言。“成功,”他說,“就是知道自己已經傾注全力,達到自己能夠達到的最極致的境界。”

法國著名小說家巴爾紮克有時因為寫一頁小說,會花上一星期的時

間,而一些現代的寫作者,還在那裏驚訝巴爾紮克的聲譽是從哪裏來的。許多人做了一些粗劣的工作,借口是時間不夠,其實按照各人日常的生活,都有著充分的時間,都可以做出更好的工作。如果養成了做事務求完美、善始善終的習慣,人的一生必會感到無窮的滿足。而這一點正是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分水嶺。成功者無論做什麼,都力求達到最佳境界,絲毫不會放鬆;成功者無論做什麼職業,都不會輕率疏忽。

在美國某個城市,有一位先生搭了一部出租車要到某個目的地。這位乘客上了車,發現這輛車不隻是外觀光鮮亮麗,司機先生服裝整齊,車內的布置亦十分典雅。

車子一發動,司機很熱心地問車內的溫度是否適合?又問他要不要聽音樂或是收音機?

車上還有早報及當期的雜誌,前麵是一個小冰箱,冰箱中的果汁及可樂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自行取用,如果想喝熱咖啡,保溫瓶內有熱咖啡。這些特殊的服務,讓這位上班族大吃一驚,他不禁望了一下這位司機,司機先生愉悅的表情就像車窗外和煦的陽光。不一會兒,司機先生對乘客說:“前麵路段可能會塞車,這個時候高速公路反而不會塞車,我們走高速公路好嗎?”

在乘客同意後,這位司機又體貼地說:“我是一個無所不聊的人,如果您想聊天,除了政治及宗教外,我什麼都可以聊。如果您想休息或看風景,那我就會靜靜地開車,不打擾您了。”從一上車到此刻,這位常搭出租車的乘客就充滿了驚奇,他不禁問這位司機:“你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種服務方式的?”這位司機說:“從我覺醒的那一刻開始。”司機說他曾經經常抱怨工作辛苦,人生沒有意義。但在不經意裏,他聽到廣播節目裏正在談一些人生的態度,大意是你相信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覺得日子不順心,那麼所有發生的事都會讓你覺得倒黴;相反的,如果今天你覺得是幸運的一天,那麼今天每次所碰到的人,都可能是你的貴人。就從那一刻開始,他開始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到了,司機下了車,繞到後麵幫乘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