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運動使生命更精彩二(3 / 3)

③耐力素質是運動能力的儲備量。

耐力素質在生活作用非常關鍵,現在很多人感覺生活和工作壓力大,實際上就是耐力素質下降的反映。

柔韌、靈敏與運動過程中的技術質量、運動幅度、運動的技術難度有著密切關聯。同時,柔韌、靈敏與防止傷害關係密切。因此,加強柔韌、靈敏訓練是非常關鍵的。

4柔韌、靈敏訓練。

速度、力量的練習中結合著柔韌和靈敏的鍛煉,而柔韌、靈敏的鍛煉方法也滲透著速度、力量、耐力的鍛煉。所以,在進行柔韌、靈敏鍛煉時,其他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目前,針對柔韌性的鍛煉項目逐漸增多,而且練習的趣味性也較強,比如瑜伽、普拉提、舞蹈等,這些項目都能很好地提高柔韌和靈敏素質。

“四大素質”就體質健康而言,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決不能偏廢。

有氧健身運動由美國德克薩斯州有氧健身專家庫帕博士首創。在美國乃至全世界,有氧健身運動自創立之日起,即被健身愛好者接受。特別是美國,上至權貴名流,下到普通百姓,風靡一時,至今不衰。

有氧運動是指人體在氧氣充分供應的情況下進行的體育鍛煉。在運動過程中,人體吸入的氧氣與需求相等,達到生理上的平衡狀態。心率保持在150次/分鍾的運動量為有氧運動,因為此時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它的特點是強度低,有節奏,持續時間較長。要求每次鍛煉的時間不少於1小時,每周堅持3到5次。

大量運動醫學研究表明,對於20歲至60歲的人來說,若長時間缺乏有氧運動鍛煉,又不注意飲食營養,將使機體組織器官機能下降20~35%左右,最終導致機體衰退、器官功能損害,眾多疾病發生。若長期持續堅持進行適宜的有氧鍛煉,可以使人們工作生活更加充滿活力。

有氧健身運動可使人體吸入比平常多十幾倍的氧氣,使血紅蛋白增加,機體營養物質充足,免疫細胞功能提高;加快體液循環,促進組織新陳代謝,並將體內的有害物質排出。

有氧運動還明顯促進中樞神經係統保持充沛的活力,使體內抗衰老物質數量增多。適宜的有氧運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實踐表明,長期從事有氧運動鍛煉的人,其體內血清甘油三酯含量下降45%左右。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有氧運動使人的大腦產生生理變化,人們掌握新知、牢記舊知的本領提高。

在美國,絕大多數健身俱樂部,都為參加健身者提供有氧運動的科學指導。學校每天都要安排30分鍾的有氧體育運動。成年人總要擠出時間到附近的俱樂部中參加有氧運動。科學家說,任何時候開始鍛煉都不算晚,即使你已逾60。如果你5年內因鍛煉而變得健康,比起身體不佳的同齡人,各種原因引發的死亡率將降低44%。

有氧代謝運動的核心概念是平衡,平衡是健康之本,包括機體上動與靜的平衡,心理上緊張與鬆弛的平衡,以及新陳代謝的平衡。有氧運動對體質的改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①增加血液總量。氧氣隨血液供應到各個部位,血量提高也就相應增強了氧氣的輸送能力。

②增強肺部功能。有氧代謝使鍛煉者呼吸加快,從而提高肺活量,提高吸入氧氣的能力。

③改善心髒功能,防止心髒病的發生。有氧代謝運動使心肌強壯,每次排出更多的血液,並且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比例,對冠心病有預防作用。

④增加骨骼密度,防止骨質疏鬆。隨著年齡增長,人體骨骼中的鈣漸漸減少,因此老年人容易骨折。有氧代謝運動可有效防止鈣的損失。

⑤減少體內脂肪,預防與肥胖有關的疾病。

⑥改善心理狀態,增加應付生活中各種壓力的能力。一個人在缺少運動時,常感到疲勞、情緒抑鬱、記憶力減退,甚至喪失工作興趣。有氧代謝運動可扭轉這種狀態,使人情緒飽滿,精神放鬆。

有氧運動五大要領。

1做好準備活動。

活動關節韌帶,抻拉四肢、腰背肌肉。從低強度運動開始,逐漸進入適當強度的運動狀態。熱身,一般是指用小強度的有氧健身使自己的身體漸入佳境,體溫慢慢升高,心率提高,呼吸勻速變快。血液循環隨即加快,這樣氧氣和養料就會被輸送到心髒和肌肉,為運動做好準備。熱身活動目的達到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身體微微開始出汗。時間5~10分鍾就可以。天冷時,熱身時間可長一些,同時多穿些衣服。

很多人為了節省時間,不熱身就直接進入高強度的有氧訓練。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心血管係統和肺部還沒有進入狀態,體溫也比較低,肌肉的柔韌性不好,很容易造成損傷。另外,不熱身就運動,人更容易疲勞。

2接近而不超過靶心率。

一般來說,靶心率為170減去年齡的數值。如果你60歲,靶心率就是170-60=110(次/分)。你在運動時,可隨時數一下脈搏,心率控製在110次/分以下,運動強度就是合適的。當然這是指健康的運動者而言,體弱多病者不在此列。如果運動時的心率隻有70~80次/分,離靶心率相差甚遠,就說明還沒有達到有氧運動的鍛煉標準。

3自我感覺。

自我感覺是掌握運動量和運動強度的重要指標。如果你輕度呼吸急促、感到有點心跳、周身微熱、麵色微紅、微微出汗,這表明運動適量;如果有明顯的心慌、氣短、心口發熱、頭暈、大汗、疲憊不堪,則表明運動超限。

如果你的運動始終保持在“麵不改色心不跳”的程度,心率距靶心率太遠,那就說明你的鍛煉不可能達到增強體質和耐力的目的,還需要再加點量。

4後發症狀。

即運動過後的不適感覺,也是衡量運動量是否適宜的尺度。一般人在運動之後,會感覺周身輕度不適、疲倦、肌肉酸痛,休息後很快會消失,這是正常現象。如果症狀明顯,感覺疲憊不堪、肌肉疼痛,而且一兩天不能消失,說明中間代謝產物在細胞和血循環中堆積過多。這是無氧運動的後果,你下次運動可就要減量了。

5放鬆與熱身具有同等的作用。

在運動中,血液循環加快,血液的量增加,四肢血液增加更為明顯。如果馬上停止運動,血液會囤積在下肢,給心髒造成多餘的負擔;嚴重時會影響到大腦供血,甚至出現眩暈和頭昏。所以運動目的達到後,應該有5~10分鍾的放鬆,逐步減小運動強度,慢慢地恢複到安靜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