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示燈,有亮著的,也有不亮的。有一個指示燈,則是一閃一閃的。

有人問:“這個指示燈為什麼會閃”

廠長回答:“因為液體快到臨界點了,如果到達臨界點,它就不閃了。”聽起來也蠻有道理。

想不到廠長剛剛說完,儀表工程師說:“不是的,那個燈壞了。”

結果廠長表情極為尷尬。

儀表工程師先說,廠長才可以責罵他,叫他“先死”。如今自己先開口,不幸又說錯了,若是此時指

責他,顯得自己惱羞成怒,似乎不很得體。

先說先死,好像是必然的,不過有的當場死,有的以後死,所謂死有先後,時間不同而已。就因為先

說先死,所以明白此道理的人,與別人一見麵從不說正經話,專說一些沒有用的閑話。中國人不是不喜歡

說話,而是中國話多半不容易表達得很清楚,話本身已經相當曖昧,聽的人又相當敏[gǎn],於是“言者無心,

聽者有意”,往往好話變壞話,無意成惡意,招來洗不清、揮不掉的煩惱,何苦來哉?所以中國人對閑聊

很有興趣,見麵不談正經話,專說一些沒有用的,就怕先開口,露出自己的心意,讓對方有機可乘,徒然

增加自己的苦惱。這樣做表麵看起來是在浪費時間,其實,其目的是讓對方先開口,使自己獲得有利的形

勢。中國人明知“形勢比人強”,時時不忘“造勢”,而說一些廢話,正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造成有利的形

勢,何樂而不為更何況,言多必失,廢話說多了,難免會說漏嘴,透露一些有用信息,這樣就可以明白

對方到底是怎樣想的,然後采取相應的應付手段。

中國人擅長明哲保身,就是因“先說先死”的痛苦經曆造成的。中國人說話一向含含糊糊,讓對方不

明白其真實意思,就算隨便一句打招呼:“要到哪裏去”得到的多半是“隨便走走”之類的回答。隻有

碰到熟悉的朋友,才會說“我要去……”。

中國人十分習慣於“不明言”,即“不說得清楚明白”,卻喜歡“點到為止”,以免傷感情。不明言

的態度,比較不容易先說先死。因為一部分是我們說的,一部分是別人自己猜的,大家都有麵子。同時也

不容易被別人抓住把柄。

但是,現代中國人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在領悟“先說先死”之前,便勇敢地“有話直說”,弄得自

己灰頭土臉,依然不知道毛病出在哪裏,也從不檢討自己,反而怨天尤人。或者已經惹禍上身卻不能自知,

反而沾沾自喜,以為得計。

很多人“有意見也不一定說”,往往鼓勵別人先說,然後見機行事。他若不同意別人的話,就大肆抨

擊,抓住別人說話的漏洞,添油加醋來進行陷害,使別人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若同意的,也可能

讚揚備至,把別人的話改頭換麵,當做自己的真知灼見。這種讓別人站在明亮處,自己躲在黑暗處的作風,

使得別人不敢開口講話,造成很多溝通的障礙。

不知道“先說先死”的人,常常死得不明不白。隻知道“先說先死”的人,會落得難以溝通的評價,

對自己的前途非常不利。

老子說“不敢為天下先”,孔子也大罵“始作俑者,其無後乎”,難道真的一點道理也沒有?假如大

家都不怕死,爭先恐後地力求先說,偏偏又說得不倫不類,似是而非,究竟是好還是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