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藝失傳似乎要歸咎於師父的自私,不肯把自己的真實本領傾囊傳授,以致一代不如一代。但是卻不

能忽略兩種情況,一種是教會徒弟,餓死師父,另一種是教會徒弟,殺死師父。年富力強的師父憑著威勢

和豐富的經驗,或許能夠製服徒弟;而年邁體衰的師父,如果不幸遇到徒弟翻臉不認人,就會悔之晚矣。

“年老慎擇徒”就是這個道理。在這兩種情況下,預先留一手,也是一種自保的方法。如果遇到忠良可靠°思°兔°網°

的徒弟,師父自會傾囊相授,哪裏會留一手

中國人很重視拜師禮,凡欲拜師者必須恭恭敬敬地向師父叩首,以顯其誠意,要不然師父怎敢把功夫

傳給他?

儒家一再希望中國人“反求諸己”,徒弟發現師父秘而不傳,實在不應該埋怨師父,而是應該自我檢

討,為什麼自己在師父眼中這麼不可靠,弄得師父必須痛心地留一手?而為師者,應盡可能將技藝發揚光

大,並想辦法找到合適的傳人,教他、導正他,讓他剛正不阿,這才是秘傳的真義。

事實上,“留一手”跟“不留一手”,基本上沒有什麼差異。想學的人,師父留一手照樣學得很像;

不想學的人,師父不留一手照樣學不好。“留一手”不過是學得不像、學得不好的人常用的一種借口。依

據中國人的觀點,用“師父留一手”來騙別人,給自己留下麵子,尚屬可行。若是連自己都騙,真的把責

任都推給師父,那就實在太不長進了。“留一手”是說給別人聽的,不是說給自己聽的。

現在,除個別門類外,磕頭拜師的情形越來越少了,但是在工作中,師父帶徒弟的形式卻很常見。這

就要求人們在“留一手”和“不留一手”中做好抉擇,既要有足夠的能力自保,又要將自己的技術發揚光

大。

性——愛占便宜,死要麵子

中國人的本性是什麼?簡單來說有三點:第一怕吃虧,中國人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吃虧上當;第二

喜歡占小便宜,中國人一般不奢望去占大便宜,專占小便宜;第三,自私又愛麵子。

就怕吃虧上當

說中國人怕吃虧上當,並不是貶低中國人,凡是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太了解中國人。中國人重視合理,

合理地怕吃虧有什麼不對?資源是有限的,人的生命也是有限的,不斷地吃虧,豈不是跟自己過不去?其

實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特性,凡是宣稱錢財乃身外之物的人,多半都很小氣。因為一個人如果心裏沒有某個

弱點的話,就不會強調它。例如一個人缺乏信用,就會強調自己重信用,通過不斷地強調,才能讓別人上

當。

就因為中國人怕吃虧,所以和中國人打交道時,千萬不要有欺騙的意圖,以互利互惠為原則,才能皆

大歡喜。一開始就想欺騙中國人,往往會“偷雞不著蝕把米”,得不償失。

每個人都怕吃虧,但是過分地怕吃虧就變成精打細算了,其實人算總是不如天算,“機關算盡太聰明,

反誤了卿卿性命”。所以中國人發展出一套“差不多主義”,差不多就是剛剛好,就是恰到好處,就是合

理。

因為怕吃虧,中國人處處小心謹慎,這就是中國人所說的“防人之心不可無”。但是,如果防不勝防,

真的吃虧了,中國人也不以為意,反而相信吃虧是福,“吃一塹,長一智”。

隻愛占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