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心是圓通的先決條件。多以欣賞的眼光來體會他人的圓通,比較容易吸取他人的經驗,
迅速成長。常以厭惡的心情來批評他人的圓滑,結果便隻有生氣的份兒,失去學習他人寶貴經驗的機會。
第二,不要完全排斥或放棄“推、拖、拉”,也不能夠凡事都“推、拖、拉”,以免一不小心,就變
成令人厭惡的圓滑。
不過,中國人自己“推、拖、拉”的時候,往往不認為自己正在做這種令人厭惡的動作,卻自滿於“事
緩則圓”的解說。但是,看到別人“推、拖、拉”,卻又立即覺察出來而心生反感。
圓通說起來相當簡單,做起來難。因為圓通與圓滑的差距十分細微,稍不留意,就會“失之毫厘,謬
以千裏”。
遇事先求自保
“明哲保身”是中國人普遍秉持的人生哲學。朱子說:“明是明理之明,哲乃了然於心,保身則是依
道理進退而處世,於是罪刑、災禍不至。”
中國人凡事先求自保。遇到突發狀況,就會遵循明哲保身的哲學分析形勢,當進則進,當退則退。形
勢不利時,就要及早抽身,“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何必逞匹夫之勇呢?很多人反對“明哲保身”,
認為善於明哲保身的人怕死、虛偽、消極,其實不然,一個人連自己都保護不了的話,其他的都沒有意義。
人們常說,“泥菩薩過河,自身難保”,神仙都要先保全自己,何況凡人呢?中國人明哲保身主要表現在
以下幾個方麵:
深藏不露
深藏不露實際上是中國人守身哲學的應用,也是我們奠定“立於不敗之地”的良好基礎。如果有人把
自己的實力毫不隱瞞地展現無遺,很容易遭人算計,豈不是自討苦吃?中國人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的道理,寧可韜光養晦,安然度日。
這也是中國人與眾不同的心理。日本人就算沒有本領,也要裝成很能幹的樣子;美國人有多少本領,
都要找機會表現出來;隻有中國人深藏不露,靜觀其變,再衡量情勢的變化,以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做
到“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立於不敗之地。
中國有句俗話“樹大招風”,因此,中國人有能力並不表現,還喜歡偽裝成沒有本領的樣子。例如,
會寫字的人不輕易宣揚自己擅長書法,會畫畫的人不願意讓人家曉得自己善於作畫。這樣做比較省力省事,
否則請字求畫的人絡繹不絕,隻能疲於應付,稍有不慎,厚此薄彼,就會得罪人。另外,自己深藏不露,
還可以留下力氣嘲笑愛表現的人。中國人不講能力,卻十分重視本事。隻有能力而沒有本事的人,往往一
表現就遭殃。有本事的人,能夠把能力表現得恰到好處,受人歡迎。
比如,大家在打球,招呼你也參加,就算你天天練習,也要謙遜地說:“好久沒有打了,生疏啦。”
大家讓來讓去,你才登場,不費吹灰之力,把對手一一打敗。就算如此,也沒有人覺得奇怪,因為大家明
白你剛才不過是深藏不露的一種應用罷了。
喜歡保留實力、不強求出頭並不說明中國人奸詐、不實在。相反,謙虛會給人一種高深莫測的感覺。
深藏不露有三個要點:
第一,人怕出名,豬怕壯。人愈出名,遭遇的麻煩愈多。越有能力,承擔的責任越重。中國人比較喜
歡打擊有能力的人,同情沒有能力的人;能者必須多勞,沒有人會感激,而且容易招人嫉妒。因此,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