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因為他不知道甲有何意圖。

一句“不認識”,雖然隻有三個字,卻包含好幾種不同的意④

所以“凡是圓通都看成圓滑”。圓通和圓滑雖然長得一模一樣,表麵上看起來,幾乎不分軒輊,都是“推、

拖、拉”,一副打太極拳的模樣,但是二者的本質不同,主要有以下幾點差異:第一,過程完全相同而結

果截然不同。“推、拖、拉”到最後,把問題圓滿解決掉,便是圓通;“推、拖、拉”到最後,沒有解決

問題,或者解決得不夠圓滿,那當然是圓滑。第二,圓通的人善於利用“推、拖、拉”的短暫時間來充分

思考,尋求此時、此地合理的行動方案,以便減少阻力,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圓滑的人隻想利用“推、

拖、拉”把時間拖延過去,以便逃避當前的問題,根本不想解決問題。第三,圓通的人用“推、拖、拉”

來降低競爭的壓力,使大家覺得經過“推、拖、拉”之後得到的答案,應該可以接受;圓滑的人,則冀望

於不經由競爭,便能夠獲得勝算,或者不願意應付挑戰,悄悄地逃之夭夭。

圓滑與圓通有著本質的不同,但是很多人盲目排斥“推、拖、拉”,視“推、拖、拉”為落伍、陳舊、

腐敗的手法,把圓通和圓滑都看成可惡的行為,因此失去圓通的本事,真是得不償失。其實,合理地“推、

拖、拉”,把“推、拖、拉”的功夫發揮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這就是圓通。如果一味地認為“推、拖、拉”

是壞事,那就會事事看不慣,甚至整天不愉快。

圓通就是“麵對現實”,“負起責任”,另外加上“不傷害麵子”。不夠圓通,很容易傷害自己的麵

子,也很容易傷害別人的麵子。

譬如介紹別人的時候,經常聽見當老師的人說“這是我的學生”。而被介紹的人,卻似乎並不認定介

紹人是老師,反而淡淡地說“我們現在合作一些事情”,這豈不是很尷尬?當老師的人,如果介紹“這是

我的朋友”,對方緊接著說:“不,我隻是教授的學生而已。”是不是就能避開尷尬的場麵?讓別人承認

自己,而非自己盲目亂認,這就圓通多了。

“麵對現實”和“負起責任”可以用理智和科學來處理;“不傷害麵子”卻需要以感性和藝術來協

調。圓通就是科學加藝術,理智加感性,所以很難做到。

我們承認“圓通是高難度的素養”,一般人很難精於此道,何況一不小心,就會流於圓滑而遭人唾棄。

但是,難學,還是要學,因為隻有學會圓通,才能在人際交往中遊刃有餘。

圓通和圓滑僅僅一字之差,但是差之毫厘,謬以千裏。比如,聽到別人的誇獎,要針對不同的人回複

不同的話:對西方人要說“謝謝”,對日本人要說“請多多指教”,對中國人要謙遜地說“哪裏,哪裏”。

這種“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的行為,就是圓通。如果對西方人說“哪裏,哪裏”,相信對方一定莫

名其妙;如果對中國人說“謝謝”,對方會不以為然:“我不過說說而已,你還當真了。”

不可否認,圓通有圓滑的成分,但也含有不圓滑的成分。我們先接受圓通的概念,再觀察圓通的事實,

分析圓通的要素,才可以學得圓通的精髓。

第一,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