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才不會上當

西方人在同別人打交道時,不論幹什麼,都要通過法律途徑約束他人來防止自己上當,而且對於欺騙:-)本:-)作:-)品:-)由:-)思:-)兔:-)在:-)線:-)閱:-)讀:-)網:-)友:-)整:-)理:-)上:-)傳:-)

別人的人是相當鄙視的。中國人不會要求別人怎樣,隻會提醒自己“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很少去笑那

些騙子,反而多少有些羨慕:“他真高明,居然騙了這麼多人!”而對被騙的人,在同情之外,還有幾分

不屑:“你怎麼這麼笨,這種當也會上?”好像責任不在騙子,而在被騙的人。

其實,嘲笑被騙的人與鄙視騙子的目的完全相同,都是遏止騙人事件的發生。

西方人鄙視騙子,使其備受壓力,抬不起頭來。而中國人認為人人應各自小心,不要上當,使那些騙

子無從下手。我們用“嘲笑被騙的人”的形式,來提醒大家,千萬不要被騙,否則不但損失慘重,還要惹

人嘲笑。所以在中國社會,那些被騙的人,反而不敢以正麵示人。

西方人的想法很對,隻要大家齊心,共同指責騙子,便可以減少騙人的行為。而中國人更實際一些,

要求自己豈不比要求別人更容易一些?“求人不如求己”,要求別人不要欺騙,遠不如自己提高警覺更可

靠。防人之心其實就是讓人小心不要上當,因此“反求諸己”更勝一籌。

試想,如果你和別人初次見麵,就老實地對別人說:“我是個老實人,人家說什麼我都信,所以請不

要騙我。”那對方會怎麼想?當然是:“他最容易上當,不騙他騙誰”如果蠻橫地要求對方:“你不要

騙我,否則我要你好看!”對方就想:“騙你又怎樣?你既然被我騙了,說明你不如我,你又有什麼能力

要我好看?”結果照騙不誤。

一般中國人是不會這麼做的,如果有人真的這麼做,他往往會有拆穿騙局的能力。比如,老板對幹部

說:“我不會虧待你,但你千萬不要騙我。你若是騙我的話,我絕不輕饒。”笨的幹部就以為老板是個好

騙的人,一開始雖然沒想欺騙他,久而久之,就忍不住做些欺上瞞下的事。結果很快就被老板發現了:“我

警告過你,千萬不要騙我,可是你太讓我失望了,我隻好開除

如果認為中國人專門欺負弱者,誰吃虧就笑誰,誰倒黴就笑誰,沒有同情心,那就錯了。中國人隻有對

自己人,對熟悉的人,或者有利害關係的人,才會“痛心”地嘲笑他,目的在於“加深他的印象”,使他

深切體會“人家在你麵前同情你,實際上背後都在笑你”,因而決心“自己小心不要上當”。對於陌生人,

我們根本無從笑起,因為彼此沒有“關係”,產生不出任何聯想。對於認識而交情不夠深厚的人,我們隻

會背後嘲笑他,但當麵盡量不提,萬一對方自己說出來,我們會表示支持,痛罵欺騙他的人。

但是“小心不要上當”,並不是“不要相信別人”,而是不給壞人可乘之機。

正因為小心,才會時時用心。可以相信的時候,“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不可以相信的時候,“知

人知麵不知心”,“人心善變,不可不防”。這些話都是中國人常說的,看起來互相矛盾,卻是因“時”

而製宜。

在人際交往中,你可以選擇相信別人,也可以選擇不相信別人。你相信別人,萬一被騙,大家就會嘲

笑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