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要保全主人的“麵子”,就不宜說“隨便”,最好說:“我最近腸胃不好,很怕油膩,就在附近這

家飯館吃點素菜就行。”

有人托你幫忙,要請你吃飯,你就要暗自盤算一下,“吃人家的嘴軟”,背負人情太重,哪裏敢說“隨

便”,趕忙借故推辭,心領為上。

┆思┆兔┆網┆

“隨便”並不是“差不多”,而是以“合理就好”為原則,應該說“隨便”的時候,才可以說,不應

該說的時候,就不可以說。別人在對你說“隨便”的時候,如果他不是隨便說的,那就等於說:“你自己

想想,怎樣才合理;隻要合理,我當然就隨你的便!”

“隨便”絕不是“馬馬虎虎”,我們將心比心,既不希望人家“馬馬虎虎”待我,當然也就不可以“馬

馬虎虎”對待別人。該“隨便”才能隨便,不該“隨便”絕對不可以隨便。

以“不隨便”的態度來“隨便”,才能符合合理的標準。我們一方麵不可以隨便說“隨便”,另一方

麵也不能夠隨便理會或處置別人的“隨便”,因為一個有修養、有分寸的中國人,是不隨便說“隨便”的。

不反對並非讚成

中國人的基本立場是不偏不倚,秉持既不反對也不讚成的態度,在征求中國人意見的時候,中國人基

本上說的都是既不讚成也不反對的話。因為事情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隻能讚成一部分而反對另一部分。

任何事情,總是不斷地演變:原本可以讚成的事情,演變到最後,令人不得不反對;而原來應該反對的,

也可能愈變愈應該讚成。這些都是中國人不願意公開說讚成還是反對的原因。

當把一切弄清楚,而且保證不再改變的時候,中國人自會當機立斷,給你一個準確的答複。但是,就

算如此,警覺性特別高的中國人,也盡量避免公開表態。一旦你明確表示讚成,那些不希望你讚成的人就

會給你施加壓力,相反,你反對的話,那些不希望你反對的人也會頻頻阻撓,徒增許多麻煩。所以,最後

養成中國人凡事都含含糊糊的,“這件事嘛,嗬嗬嗬……”。

中國人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安全感,讚成或反對就像下賭注一樣,萬一押錯寶,後果慘重。隻要

保證他的安全,要中國人表明讚成或反對的立場,其實並不難。古時候,大臣要說一些可能冒犯皇帝的話

時,總會先請皇帝饒他不死。這就是在尋求一種安的狀態。

如果有人直接問你這種問題:“你讚成領導關於這件事的處理嗎”那他可能是不懷好意,挖了陷阱

讓你跳。你說“讚成”或“反對”,都會對自己不利,不是被利用,便是被嘲笑。

碰到這種情況,中國人不可能直截了當地表明態度,而是會反問:“你認為如何”然後兼顧讚成及

反對雙方麵的看法,適當地表述自己的意見。而被反問的人也是同一態度,或者采用“我也不反對”或“我

也不讚成”來應付,因為中國人明白,“讚成”、“反對”不是“二分法”,“不讚成”並不代表“反對”,

“不反對”也並不代表“讚成”。

也許有人認為中國人不實在,見風使舵,虛情假意,而且缺乏膽識,不敢擔當。其實,我們說既不讚

成也不反對,事實上是讚成之中有反對,而反對之中也有讚成,並不是不分是非,糊裏糊塗或者怕惹事端。

先讚成後反對,先反對後讚成,對方比較容易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