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頭腦要清醒(3 / 3)

說完以後,老板命令小龔將回信馬上打印出來,然後發送出去。小龔一一照辦,但她多做了一步,在打印完以後她又來到老板的辦公室,再次請示老板這封信是否馬上發出去。此時,老板的怒火已經消了,所以這封怒氣衝衝的信並沒有寄出去。

在老板生氣的時候,小龔並沒有去當場反駁老板,因為她知道那非常不明智,即使自己是對的。當把信打印出來後,小龔又重新去請示老板,這就給了老板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不管老板是一時氣憤還是什麼別的原因,這種重大問題還是應該由領導來下決定比較好。因為小龔的細致,公司沒有失去這個很重要的客戶。

你學會了嗎?

在剛進入職場的前幾年,大部分年輕人都是處於基層的員工,充當著助手的角色,既不是政策的製定者,也不是最後的決策人。就算你很能幹,就算你很有能力,但是請切記,不要忘記了自己的身份。尤其是職場新人,對一些原則性的事情,不要輕易地破壞,否則,一旦缺口被打開,你將無法收拾最後的殘局。

在職場中,一些人對工作中的細節總是會隨便就忽略掉了,待它引發重大失誤的時候,才發現已經沒有辦法補救了。對閱曆尚淺的職場新人來說,一旦其中的某個缺口被打開,其他的相關問題就會像洪水一樣洶湧而來,令人防不勝防。因此,我們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在事情開始的時候,你最好及時阻止小錯誤的出現。

酒與汙水定律——離汙水遠一點

心理學名詞

酒與汙水定律,是指將一匙酒倒進一桶汙水裏,得到的是一桶汙水;將一匙汙水倒進一桶酒裏,得到的還是一桶汙水。很明顯,這桶東西的性質並不是由汙水和酒的比例決定,真正起決定作用的就是那一匙汙水,隻要有它,再多的酒都會變成汙水。

酒很容易變成汙水,如果你禁不住“職場汙水”所披上的漂亮包裝的誘惑,即便隻是嚐了那麼一點點,你作為酒的良好性質也會被它改變。然而,汙水卻永遠沒有機會變成酒,就像假的永遠都真不了。“酒與汙水定律”給職場人的啟示是,對壞的東西或是問題成員,要在其開始破壞行動之前及時做處理,或者幹脆遠離他們。

職場中也有不少“汙水”,但它們都是被加工後包裝好的,所以絕不會像酒或是其他飲品那樣在桶壁粘貼上醒目的“汙水”標簽。因此,隻有提高精確識別“汙水”的能力,才能遠離它。而且,它們還可能會喬裝打扮成“利欲熏心”“金錢至上”“虛榮透頂”或是“不學無術”,利用這些美麗的外衣來蒙蔽你的雙眼,趁你思想薄弱時前來誘惑你,所以你要格外小心。

經典案例

李強和聶剛是大學同班同學,畢業後他們在一家皮具生產公司找到了工作。上班第一天,經理把他們帶到生產車間,讓他們跟領班熟悉崗位,並說:“公司為你們提供一個月的試用期,能不能繼續聘用你們,就看你們的表現了。”

在這段時間裏,兩個人幹起活來都很有積極性,盡管每天重複著簡單的勞動難免讓人厭煩,而且上夜班也非常辛苦——不僅要聚精會神工作,還要跟瞌睡作鬥爭,但是,他們還是非常努力地去做了。

一個月的試用期很快結束了,他們對自己很有信心。試用期的最後一天正好是夜班,經理在晚飯後對他們說:“很抱歉,經過公司人力資源部的考察,你們兩個人都沒有通過公司的試用,上完這個夜班,你們就可以離開了。”說完,他把這個月的工資交給他們,轉身離開了。沒想到結果會是這樣,兩個人都呆住了。

不知道過了多久,聶剛說:“該去上夜班了,我們走吧。”李強說:“你傻啊!我們已經被解雇了!”“可是,假如我們都不去上夜班,那廠裏的生產線怎麼辦?”“你想吃虧你去吧,反正我不去了。”李強說完就走了

聶剛決定繼續去上夜班,他想這怎麼能算吃虧呢?公司給了一個月的薪水,盡管自己被解雇了,但那是明天的事兒,隻要在職一天,就應該擔起應負的責任。於是,他像什麼都沒有發生一樣換上工作服去上夜班了,沒有因為已經被解雇而有絲毫的馬虎和懈怠,也沒有像李強一樣離開。

第二天早上,在聶剛收拾好東西走出車間準備離開時,經理滿麵笑容地迎了上來,說:“恭喜你,你的試用期正式結束,請你明天到辦公樓去接受新職位的安排。”聶剛大惑不解,經理說:“你們兩個人都很優秀,但我們隻能留下一位,跟李強相比,你對待工作的態度更讓我們敬佩!”

你學會了嗎?

職場是沒有硝煙的戰場,辦公室裏各種派係鬥爭每天都在上演,有些時候你也會身不由己,也會被迫卷入某個派別,有人稱之為“職場角色”。你需要每天帶著這個角色戰鬥在職場,但是,這並不代表著你一定要從外到裏都徹底換上這個派別的標誌性“顏色”。要知道,如果你完全變了色,你對他們也就不具備任何價值了。

變色非常容易,加入一勺汙水即可,但要始終保持酒的純度卻難之又難,所以很少有人能在職場鬥爭中笑到最後。難與易,全在汙水勺的傾斜方向,你是在汙水勺的哪邊呢?混跡職場,在努力工作之餘,請始終保持作為酒的尊嚴,因為酒是越純、越久才越醇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