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頭腦要清醒(2 / 3)

聽完後,史雲點點頭,隨後機械地回到了辦公室。對於史雲來說,多出來的1000塊錢可以做很多事情,如支付自己的生活費,買自己心儀已久的外套,可是,這筆“意外之財”總是讓史雲心裏不踏實。史雲非常想讓公司把錢收回,但是她也怕如果說出去了,會計和人事部的人會比較難做事。

於是,史雲決定把這件事情告訴了自己的母親。她的母親長期做行政工作,而且工作經驗非常豐富。母親聽到這件事情之後,不但沒有同情,還立即批評了她。母親說:“現在,你和人事職員的沉默就是對公司的傷害,而且,你承擔了不該是自己承擔的錯誤。如果公司查出來這件事情,首先會認為是人事部和財務部門的失誤所致,但不會覺得他們有什麼大的問題,畢竟工作中出現一些差錯是難免的,但公司會如何看待你呢?會把你當做一個多拿錢又不主動交出來的員工,這可是個誠信問題。你會被定性為不夠誠實,不注重公司利益,為了錢和私欲而失去了原則。”

母親一說完,史雲就知道這件事情的重要性了,但她還是問了母親:“如果單位裏沒有人發現這件事情,還有必要向領導彙報嗎?”母親說:“公司給員工發上萬元的獎金都不會出錯,應該不會出現這種小紕漏。如果公司允許這種紕漏存在,它也不會發展到今天。”

這時,史雲明白了自己不該保持沉默,而且,她也應該勸人事部的同事主動承認錯誤。如果一直沉默下去,就會把一件小的錯誤變成不可挽回的失誤。在主動承認錯誤後,人事部的同事和史雲都把心放了下來,而且,史雲還得到領導的嘉獎。

你學會了嗎?

一旦工作中出現失誤,千萬不要選擇沉默,你應該坦誠而又及時地向領導彙報,並避免下一次犯同樣的錯誤。要明白,領導也不是聖人,他也有失誤的時候,他絕不會因為偶爾的一次失誤就改變對你的看法。主動承認錯誤並道歉,不僅是一種優秀的品德,還是一種認真的工作態度。

其實,在工作中出現失誤後,假如能夠意識到自己確有責任的話,那你的態度就會理智得多。工作中的失誤是你的一個轉折點,如果你能認真地思考,看自己是否把該做的事都做好了,是否努力到最大程度,並誠實地將已發生的事告訴上司,就證明你已經具備獨當一麵的思維和能力了。不敢擔當、不願思考的人,永遠不可能有大的作為。

破窗效應——有些失誤應盡量避免

心理學名詞

破窗效應,由美國政治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共同提出,是指環境能對一個人產生強烈的暗示性和誘導性。

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家做了一個實驗。

實驗者找到兩輛汽車,不管是款式還是顏色、新舊等,它們都一模一樣。然後,他們將其中一輛汽車停在治安混亂的街區,另一輛停在治安較好的小區裏。

後來,他們去治安差的街區,將停在那裏的汽車的車牌摘掉、頂棚打開,並讓人在一旁監視,但對發生的任何事情都不能去幹預,結果,汽車不到一天就被人偷走了;停放在治安較好的小區的那輛汽車,則安然無恙地度過了一周。

接下來,實驗者用錘子在這輛汽車玻璃上敲了一個大洞,沒想到,汽車在幾個小時後就被小偷給偷走了。

如果一輛新汽車的玻璃被人打碎,而主人沒有及時換上新玻璃,就會給人一種暗示:這裏沒有人管,打碎一塊玻璃沒關係,所以,第二塊玻璃很快就會被打碎,甚至整輛車都在短時間被毀掉;要是主人能及時換上一塊新玻璃,那結果就會完全不一樣,因為很少有人會“破窗”攻擊一輛閃亮潔淨的新車,因為明亮的玻璃會有一種威懾作用。

破窗效應對職場人的啟示是,在辦公室中,應該時刻保持或完善自己的外在形象,以保持其完整性,千萬不要容許小錯誤的存在。假如不慎出現了小錯誤,那就要及時地製止其發展,不然你就會被貼上標簽。

經典案例

龔玲玲幾年前大學畢業,應聘到一家外企公司做秘書。如今,她已經被提升為該公司的首席秘書,這不僅是因為小龔有很傑出的工作能力,還因為她懂得很多為人處世之道。

在與上司相處之時,龔玲玲懂得做事不可以超越自己的權限範圍,以減少不必要的失誤。尤其在一些重要的事情上,她絕對不會冒犯上司,更不會越俎代庖,因為她明白失誤意味著什麼,就算上司不處罰自己,但他會永遠記得那個小失誤的。

有一天,小龔的老板收到一封非常無禮的信,這封信是與公司交往很深的代理商寫來的,老板對這封無禮的信非常生氣。在氣憤之下,老板把小龔叫進了辦公室,讓小龔來記錄下自己口述的回信,那是一封措辭很嚴厲的回信:“我對你無禮的信感到非常氣憤,雖然我們之間有很長時間的業務往來,但事已至此,我決定中斷我們之間的所有往來,並且將其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