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卡內基的上司進入辦公室時,線路已經整理好,就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事故一樣。盡管如此,卡內基還是早已經準備好了辭職申請,並遞交給了自己的上司,同時把事故發生的始末交代了清楚。“我並沒有發號施令的權力,因此懇求您懲處我,我願意接受責罰。”沒想到,平日裏壞脾氣的上司卻很高興地表揚了他。不僅如此,公司總裁聽到這個關於卡內基的報告後,將他調到了總公司,連升了數級,並委以重任。
這個見機行事的青年,因為在那樣重要的場合露出了漂亮的一手兒,而受到上司的青睞。如果他畏慎上司的威嚴,跟那些人一樣不敢有所作為,那他可能不會有後來的成就。
你學會了嗎?
“惡魔”並不是某個人,它隻存在於你的心中,你打算放掉它了嗎?如果準備好了,就把“惡魔”收起來。事實上,“刁鑽刻薄”隻是那個同事的一部分,你需要麵對的是他的另一部分。帶上你精心準備的方案,耐心地跟他探討吧!你會發現原來跟他溝通並不是很難的事情。
當你跟他坐到一起討論工作時,你會驚奇地發現,“惡魔”不在了,“刁鑽刻薄”也不在了,甚至你的投入似乎還感染了他。一段時間過去了,其他的同事除了對他刮目相看之外,還會側目於你。因為大家發現,隻有在麵對你的時候,那個“刁鑽刻薄”的“惡魔”才會變得“溫文爾雅”。
維特效應——辦公室也會“感冒”嗎
心理學名詞
1774年,德國大文豪歌德發表了一部名為《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小說,該小說的內容為一個青年因失戀而自殺的故事。小說發表後,引起極大的轟動,不僅使得歌德在歐洲名聲大噪,而且整個歐洲引發了模仿維特自殺的風潮,“維特效應”也因此而得名。
維特效應給職場人士的啟示是,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在辦公室中,我們經常能夠發現一些“跟風潮”,如一樣的工作布景、相似的工作習慣、一致的工作進度……有些時候,職場甚至還會出現相近的情緒周期。如某一天,公司裏的大部分人好像都不太順心,以至於情緒失控、溝通不暢、互不相讓,結果使得整個公司陷入“癱瘓”狀態。
辦公室裏似乎存在一條反應鏈,一個人的工作方式會逐漸影響一群人的工作方式,一個人的工作狀態會慢慢影響一群人的工作狀態,一個人的情緒也會改變一群人的情緒。怎麼會這樣呢?有人施了魔法嗎?最終你會發現,原來這是一種特殊的“流行性感冒”,整個辦公室都“感冒”了,隻不過病毒侵入的是大家的內心。假如你能認識到這一點,那你就不會身陷其中,反而能為辦公室做個治療。
經典案例
沈洋是一家網絡公司的部門經理,在他當職的幾年時間內,有一件事對他影響非常大。
沈陽一直是一個很自信的人,同事們都能感覺到這一點。但是,他自己知道,到了公司的老板麵前的時候,他會跟所有人一樣,變得異常緊張,非常擔心自己會說錯話。因為老板太有威嚴了,幾乎沒有人敢在他麵前放肆。
當時,如何建立一種自信的良性循環,是他一直苦惱的問題。有一天,機會來了。公司要進行改組,老板召集十多個人開會,要求每個人輪流發言。對於改組這個問題,沈陽的看法和老板不同,於是輪到他發言的時候,他作了大膽的發言,他說:“咱們公司,員工的智商都比較高,但是我們的效率比誰都差,因為我們整天改組,而不顧及員工的感受和想法……”
沈陽說完之後,整個會議室鴉雀無聲。會後,很多同事給他發電子郵件表示出了對他的自信和大膽的佩服。不可思議的是,老板並不像大家所想象的那樣獨斷專行,他不但接受了沈陽的建議,改變了公司此次的改組方案,而且還在與公司副總裁開會時引用了他的話,勸大家開始改變公司的文化,不要總是陷在改組中,以免造成公司的智商相減。
從此,公司的風氣改變了,任何人都敢於在老板麵前發言,大家的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而沈洋則成了老板的左膀右臂。
你學會了嗎?
假如你是一名領導者,你就會發現一點,當你在辦公區域內加快走路步伐,或者是加快說話速度時,大家的工作進度都會隨之改變。是不是很神奇啊?還有更神奇的呢,如果你可以治好辦公室的“感冒”,成為影響大家的引領者,成為混沌中的覺醒者,那你會成為公司裏最耀眼的新星。
治“感冒”很簡單,當大家的工作思路都朝著一個方向進展,並陷入僵局時,你不妨改變一下思路,讓工作有一個新的突破;當大家都受到不良情緒的困擾,並相互影響時,你不妨做個輕鬆的調劑,及時把大家從口舌之爭中“解救”出來,將對“人”的攻擊轉移到對“問題”的解決和處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