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腿與腳 六、腿足養生的五大訣竅
對於腿腳養生,有一句我們非常熟悉的俗語,叫做“人老腿先老”。這句話的意思是,腿足的行動狀態是生長、發育和衰老的一個標誌,腿腳保健關係到整體,對人的健康長壽至為重要。按中醫的理論,雙腳是運行氣血、聯絡髒腑、溝通內外、貫穿上下的十二經絡的重要起止部位。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相交接在腳上。腿足的健康,與脾腎肝密切相關。人如能步履穩重,行走從容不迫,是健康的表現。曆代養生家特別強調下肢和腳的調攝,總結出了一係列行之有效的腿腳保健措施,具體如下:
1.散步養生法
我們的下肢適宜多做鍛煉。人如果能步態穩健,行走如飛,就是健康的;步履蹣跚,行動遲緩,這是衰老的表現。傳統的養生方法主張早起、飯後或睡前散步。如《素問》中說:“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褚氏遺書》指出:“養股趾者常步履。”可見古代早就推崇散步養生,它能活血通絡,暢達氣機,活動關節,助脾消化,寧心養神,強壯筋骨,強健腿足,防病養生,從而達到益壽延年。
(1)逍遙散步
逍遙散步法是一種自然的體力活動,無拘無束,思想安靜,自然而然地緩慢地逍遙自在地散步,用鼻自然呼吸;一呼一吸不必介意,可在早晨,飯後或晚睡前均可。具體運動量因人而異,以不過力,不疲勞為宜。
(2)氣功散步
這種散步方法要求我們在散步時做到練神、練氣、練形三者的有機結合。練神,即思想無雜念,耳不旁聽,目不旁視,全神貫注,在散步時把注意力集中到丹田,全身肌肉放鬆,尤其上半身更要放鬆;練氣,采用腹式呼吸,要自然勻暢,氣能下沉丹田,每次剛剛起步的前幾分鍾,可以先口吐濁氣,鼻吸清氣,然後閉口,舌頂上齶,用鼻呼吸;練形,即散步時,目平視前方,身體挺直,上肢自然擺動,兩肩下垂,不可高聳。腳步要輕,速度均勻而有節奏,肢體動作協調,自然活潑。運動量大小,因人而異,能微微出汗為佳。
2.洗腳養生法
我們平時多用溫水泡腳,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對我們的心髒、腎髒及睡眠都有益處。“睡前一盆湯”是一種很好的養生方法。古今中外許多長壽老人和學者都認為常洗腳非常有利於健康長壽。《瑣碎錄·雜說》中說:“足是人之底,一夜一次洗。”洗腳可以使足部血脈通暢,改善局部營養,通暢周身氣血,有助消除疲勞,還可緩解頭痛,預防鼻炎、感冒、腳部凍瘡、腳癬,對高血壓病、動脈硬化亦有裨益。如民間歌謠說:“春天洗腳,升陽固脫;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秋天洗腳,肺潤腸濡;冬天洗腳,丹田溫灼;睡前洗腳,睡眠香甜;遠行洗腳,解除疲勞。”如果洗腳和按摩合在一起做,效果更好。具體方法:在臨睡前,用38~40度熱水,洗泡約半小時,以手摩擦雙腳。洗後一定要認真擦幹,特別是趾縫之間要擦幹淨。我們不要用冷水洗腳,以免寒從腳起。
3.腿腳導引按摩
作為古代的養生方法,導引與按摩有其悠久的曆史,是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早在2000多年前已廣泛應用。腿足導引按摩的具體方法,簡單易行,效益顯著。
(1)幹洗腿法
我們兩手先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向下摩擦到足跺,然後再往回摩擦到大腿根。一上一下為1次,做20次,依同法再摩擦另一腿。幹洗腿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與步行能力增強。預防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2)甩腿法
我們可以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右腿,使腳尖向前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隨即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麵繃直,腿亦伸直,上身正直,左右腿各甩20次。可以預防半身不遂、下肢無力或麻疼、小腿抽筋等。
(3)扭膝法
我們先兩足平行靠攏著,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掌置於膝蓋上,膝部前後左右呈圓圈運動,先向左轉,後向右轉,各20次。可防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