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心理 十一、中年人的心理養生之道
中年人根據自己的心理特點,可以有所側重。中年人心理養生中經常涉及的問題和常用的方法如下:
1.活出自己的本色
人每天都要麵對自我,然而人生最難認識的恰恰就是自我。即使到了中年,工作經驗和生活閱曆都已經相當豐富,但是在對於自我的認知上,仍然會有諸多的困惑。假如能夠認知自我、麵對自我,將是人的精神境界的一次升華,所以老子才說:“自知者明”。對於中年人,心理養生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就是對於自我的認知。人們往往為了迎合別人而丟掉個性,甚至把自己搞得麵目全非。易卜生說過:“人的第一天職是什麼?答案很簡單:做自己。”然而,在生活中,人們經常是身不由己地或不知不覺地把自己丟失了。人們常常不是按照自己的個性和自己的願望去行事,而是看別人的臉色行事。好像不是為自己活著,而是為別人活著。這樣的生活,在心理上真的是很累的。
人生在世,不應該違逆自己的天性,應該活出自己的本色來。不要刻意地改變自己,把自己包裝成別人眼裏的“優秀”。中醫心理學講究順應自然。人如果違心地按照別人的意願生活,那是不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當然,人生活在社會中,完全我行我素是不行的。在社會生活中,一定要遵循基本的規則。但人們同時也應該認知真實的自我,在自己可以支配的空間裏保持自己的天性,活出真實的自我。
人到中年,通常有了一定的社會位置和經濟上的獨立性,有了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自我的能力。但是,心理的惰性卻使人們習慣於按原有的方式生活。盡管活得很累,很不舒展,有時甚至很苦悶,但卻不願改變。如果繼續這樣的生活,對於心理健康是很不利的。中年人心理養生的第一步,應該是麵對自我、認知自我、活出自我。回答自己一個問題:我的自我價值在哪裏?都人到中年了,不該給自己一個答案嗎?
2.要保持積極的心態
中年人處在人的生命由鼎盛向衰老的轉折點上。對於中年人而言,保持積極心態、防止心理衰老尤為重要。對於心理養生,中年人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麵:
(1)追求樂觀的心境
《黃帝內經》提倡人們要經常保持樂觀的心境。中年人的煩惱苦悶是很多的,要努力擺脫煩惱,追求樂觀的心境。人到中年,往往都有了自己的身份和位置,這樣的身份和位置可能會製約一些中年人的行為和心態,他們需要西服革履、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久而久之就會養成習慣。他們應該通過心態調節來重塑自我,讓快樂的感覺得到回歸。工作中固然要一本正經,工作之餘就要放鬆心情,走出工作的角色,還原一個快樂的自我。追求樂觀的心境吧,讓自己重新感受到發自內心的快樂!至少要每天讓自己享受幾次盡情地歡笑!
(2)保持心理的朝氣
人到中年,特別是中年後期,特別要注意保持心理的朝氣,防止心理的暮氣。人不應該過早地讓自己顯得老氣橫秋。可以培養一些積極的、富於朝氣的愛好,譬如登山、遊泳、唱歌、跳舞。在閑暇時間多親近大自然,舒展身心,年輕心態。在春天裏,感受萬物的勃勃生機,喚起自己生命的感受。穿富於朝氣的服裝,可有利於調節自我感覺。在可能的情況下,結交一些年輕的朋友,對於培養年輕的心態也有好處。
(3)抒發內心的情感
如前所述,中年人的心理特點是情緒、情感帶有內隱性和自製性。這就導致很多中年人壓抑自己的情感,甚至導致情感的封閉和麻木。這樣的狀態顯然不利於心理健康。中醫心理學提倡“喜、怒、哀、樂發而皆中節”,不主張壓抑人的情感,隻要情感的抒發在適度的範圍內,就是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正如費伯雄所說,“當喜而喜,當怒而怒,當憂而憂”,不僅不會損傷身體,而且可以達到身心和諧的良好狀態。中年人具有情感的內隱性,更應該有意識地抒發自己的情感,防範情感的封閉。在信息時代,抒發情感的渠道很多,在網上辦“博客”就是方式之一。中年人倘有興趣,不妨一試。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要讓心泉之水流動起來,激揚起漣漪,可不要讓自己的內心成為一潭死水。
(4)點染生活的新意
人到中年,事業、家庭趨於穩定,生活會變得平淡、缺乏新意。這時要多花一些時間調節自己,多做一些自己喜歡做的事,包括以前沒做過的一些事,點染生活的新意。到從未去過的地方去旅遊,給自己的家新的裝飾,給自己穿上新鮮的服飾,結交一些新朋友,或者與老朋友一起嚐試新的休閑娛樂方式等,都可以帶來生活的新意。
(5)提高自我調控能力
中年人是具有較強的自製力的。但為了調節自己的心態,走出心理的低穀,感受生活的快樂,或為了改變一些生活嗜好(如戒煙),中年人需要進一步提高自我調控能力。當自身的調控能力不足以改變心境,或無法擺脫不良的生活習慣時,應該尋求親屬、朋友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