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篇 9.醫改,孤軍作戰將一事無成!?(1 / 3)

訪談篇 9.醫改,孤軍作戰將一事無成!

怎樣才能提供廉價的醫療服務給病人呢?責任不在於醫院,而在於政府。因為進醫院的成本很高,藥品、醫療器械、導管之類的衛生材料、設備價格是很高的。我們現在是按件、按服務計價,人員工資方麵僅占醫院收入的20%。跟香港相比,剛好是倒掛。所以,我們要讓醫藥分開,要讓醫院、醫生與利益脫離,真正從醫生的報酬裏麵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

喧囂眾聲裏,“超級難產”的新醫改方案,曆經逾3年的陣痛,終於正式麵世。伴隨著各種利益方的博弈,深重困擾醫改多年的舊疾,並不能寄希望於新醫改方案全盤解決。但一些努力與探索,有其一定的積極意義。

初夏的廣州,暑氣迫近,城中悶熱。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在其位於廣州市越秀區的辦公室,再次接受了《新民周刊》記者的專訪,這位“博客廳長”聲音洪亮,熱情洋溢,絲毫沒有所謂的官員架子。

長期以來,對中國醫改問題保持高度關注的廖新波筆耕不輟,與網民保持積極互動。2008年年底,他出版了《醫改,何去何從——一位廳級官員的博客實錄》一書,“看病貴是不爭的事實。”這位廳級官員說。

“醫改的藍圖是非常美好的,像月光下的繁星,若隱、若現,像皓潔的月宮,朦朧、迷惑,令人向往;長夜之後迎來的是曙光,曙光帶來的是燦爛的明天!”廖新波總是詩意地描繪出醫改所麵臨的處境。新醫改方案出台當晚,他徹夜未眠,細致地將新方案中增減的部分標注清楚。他在記者麵前攤開了這本畫了紅線、寫了批注的本本,有幾分未雨綢繆的得意,“我知道,第二天,記者們一定會向我追問關於新醫改方案的問題”。

作為廣東省主管公立醫院的副廳長,廖新波對新醫改方案最為關切的,莫過於公立醫院的改革走向。廖的思慮不囿於廣東,而是放眼於整個中國,這位敢於直陳醫療難題、坦言醫改關鍵的衛生行政管理部門官員,秉持著一貫的坦率開放作風。

廣東試點,不能孤軍作戰

《新民周刊》:去年年底,廣東省先行一步,成為全國首個試點公立醫院改革的省份,廣東試點開展5個月來,進展如何?

廖新波:廣東省分別在深圳、湛江、韶關三地的區醫院和縣醫院進行逐步“取消15%藥品加成”試點。藥品加成是解放初期到目前為止政府給醫院的一種變相投入,即醫院通過15%的藥品加成來維持自身的運作、人才的培養以及人員的工資、醫院的發展等方麵。

新醫改方案中所謂通過“設立藥師服務費等多種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藥品加成政策”,我是讚同的,因為現在醫療服務費根本不能體現醫生的勞動價值。但是,藥師服務費怎麼增加?不需要聽證了?

深圳在修正“以藥養醫”方麵做了一些工作,他們取消了15%的藥品加成,也沒有收藥師服務費。當地政府每年以5個多億來補償所有的社區醫院、公立醫院,這充分顯示了政府幹預的作用,而不是通過醫院內部的價格調整,也使患者沒有感覺到醫改的好處。

湛江、韶關還沒有開展,因為補償不解決,沒辦法開展。醫改是各方麵共同協調的結果,不可能由一個部門來做。現在關於取消藥品加成後醫院資金的缺口怎麼補償,還沒有一個明確機製。事實上,也是執行不了的。廣東省政府現在還沒有成立醫改小組,隻是單部門的孤軍作戰,怎麼行?

15%的藥品加成到底有多少,也沒有人去做過概算。如果該醫院取消了藥品加成,而地方政府卻沒有資金投入,那麼省政府是否會轉移支付?目前沒有一個可靠的文件,那就是畫餅充饑嘛!

《新民周刊》:就你了解的廣東省而言,藥品加成占了醫院收入的多大比重?

廖新波:就廣東省而言,藥品收入約占三甲醫院總收入的40%,三甲以下的醫院占到了50%,而藥品加成又占到這部分中的15%。

因為這15%的藥品加成往往被認為是醫院的命根子,所以,在取消15%的藥品加成之後,政府就得通過其他辦法來彌補這一塊。我們需要一個剛性措施對醫改加以保障。現在是廣東省醫療體製改革,而不是一個城市的醫療體製改革,這不是一個醫院能做的事情,而要全省去做。

《新民周刊》:就廣東省而言,你認為目前開展醫療改革,利弊之處何在?

廖新波:現在我們還沒有成立醫改小組,沒有開展醫療改革,對整個方案也沒有文字指示。但我們計劃廣東省的細則年底出台,所以要馬上行動才行。目前醫院自己也在探索中,我們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試點。但是有很多貧困地區都希望試點,因為它們希望得到政府的資金幫助。

如果要開展醫療改革,我們的有利方麵就是廣東經濟比較發達,不利方麵就是我們的貧富差距很大、地區發展不平衡。比如,深圳這麼發達的地區都有“石岩現象”存在。深圳市寶安區石岩醫院與深圳境內其他同級醫院相比存在很大反差,石岩醫院的千人床位數不及1(全國千人床位數是2.4,深圳是1點多),全鎮人口45萬,僅有一家醫院,沒有私立醫院。30年的改革,給石岩地區帶來年GDP 180億元的巨額收入,卻沒有給該地區的醫療衛生帶來實際的改變,這就是我稱的“石岩現象”。“石岩現象”就是廣東的一個縮影,也是全國的一個縮影。我們需要加大投入,使石岩地區的醫療狀況適應當地經濟發展。從“石岩現象”我看到一線曙光,在新方案指引下,寶安區政府已經行動起來,準備投入2.5億元擴建石岩醫院,這是一個非常迅速與實際的行動,這是石岩所做的努力。各地政府要向石岩政府、寶安政府學習,要有勇氣拿出財力、行動來。

《新民周刊》:新醫改最大的亮點就是關於建立健全基本醫療保障體係的論述,3年內各級政府預計投入8500億元。在你看來,財政部副部長王軍公布的新醫改的8500億元主要是投入哪個層麵?廣東省能分到多少?你對此有期待嗎?

廖新波:這次醫改的8500億元是主要投入到縣以下的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工資上,中央與地方是4∶6,但是肯定不要期待中央政府能給廣東多少資金,廣東是得不到其中3300億元的中央撥款的。因為現在新農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製度)也好,其他扶貧基金也好,給廣東是很少的,在我們的強烈要求下,新農合(政府財政補助標準)從每年1人1元增加到1人2元,這是對廣東貧困地區的一種補償方式,但給其他地方是1人8元。所以,廣東基本上是靠自己解決,靠省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劃分比例劃撥解決。

我們當然希望中央政府能夠關注到廣東醫療體製改革,給一點資金做試點改革,但中央財政在這塊的投入優先考慮的是西部地區、貧困地區。王軍副部長也說過,對東部地區也有一些補償,可能是針對重點學科或國家級重點醫院的科研、人才培訓等方麵而言的。

對於經濟發達地區,新醫改方案隻是提出一個方向性要求,還是要靠地方財政投入。我們怎麼做?很簡單,隻要讓當地群眾滿意就OK了!

《新民周刊》:溫家寶總理說過,“醫改最艱難的,也是最重要的是公立醫院改革”。對於最為棘手的公立醫院改革,你如何看待?

廖新波:公立醫院改革一定是最難的,因為它關係到人。人的思維、世界觀,這跟生產流水線不一樣。看病能夠不用人嗎?疾病是一個複雜的過程,變幻莫測;醫學與其他科學不一樣,非常之嚴謹。再者,醫院能夠提供什麼的服務給群眾,一個服務裏包含多少子服務,才能滿足群眾需要?而這些服務,政府是否給得起?

還是需要跟大家宣傳一下什麼叫公共產品。公共產品細分為兩類:一類是純公共產品,就是政府全額提供的、不需要病人掏錢的、社會各成員都免費享有的、可以產生正效益的公共產品,這種公共產品沒有競爭、沒有排他性;一類是半公共產品,就是政府出一點錢、個人掏一點錢來購買的一種服務。而醫療多數屬於這種服務,這種服務根據實際情況而有所變化。

本來,醫療產品就是一個純粹的私人產品。但當一些疾病影響整個社會時,政府就要幹預了。這些疾病的治療,目前我們就列為純公共產品,病人不用掏錢,全部免費治療。比如,天花、麻疹會傳染,產生負麵、外部效應,政府就必須去幹預,SARS、艾滋病也是。假如政府不給錢、不宣傳防治艾滋病,一些艾滋病患者又是吸毒者,他們本來就沒有錢,一旦傳播社會,就會造成很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