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談篇 8.3年內無法解決看病貴?
“看病不貴”是暫時解決不了的。這其中的關鍵是體係和製度的建立,但這3年內無法解決。隻要人民群眾在3年內感覺到看病不那麼貴了,就已是很重要的進步了
曆經3年醞釀和爭論,在萬眾矚目中,新醫改方案終於在2009年4月6日正式公布。
盡管具體方案還有待細化,但確定全民醫保的原則,堅持醫療事業的公益屬性,改革公立醫院,已成了新醫改方案的最大亮點。
新醫改方案確立了實現全民醫保的3+1製度框架,即三大公立醫療保險(包括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加上城鄉醫療救助製度,共同組成基本醫療保障體係。
“看病貴,看病難”的問題將不再出現了嗎?本刊再訪廣東省衛生廳副廳長廖新波,請他為我們解讀新醫改方案。
受訪人:廖新波〓〓訪問人:本刊記者王大騏
王:這次新醫改公認的最大亮點,是確認把醫療服務作為公共產品提供給全體人民,你如何看待?
廖新波:這其實應該是政府的基本責任和國策。長期以來,我國對衛生醫療事業一直沒有定性,這是幾十年來的第一次。無疑這是一個最大的亮點,為今後的改革奠定了方向。
其他國家對公共事業早就有非常明確的定性,保障民眾的醫療衛生、教育、就業權利等,這是政府的必要職能,義不容辭。
王:在醫療方案製定中,我們常提到美國的醫保製度,它現在麵臨非常大的困難,可以說是“高成本,低收益”,你怎麼看?
廖新波:美國是純市場化運作,所以我們會反思,要不要走市場化道路?市場化道路是否能給市民帶來所謂的“廉價的醫療服務”呢?美國是很典型的例子。政府不幹預,放任市場,最後導致保險公司和醫院談判、病人和保險公司談判。
市場行為本身的結果應該是優質高效,不是廉價舒適,我們現在提出的口號是廉價高質,你認為有可能嗎?做不到的!美國消耗掉了絕大部分的醫療資源而沒有使人民享有利益,這就是過度市場化的結果。
不過西方世界為全社會提供了基本醫療服務,人家的基本醫療服務遠遠超過我們國家。我們的基本醫療衛生費是人均15元,屬於全世界較低的國家,公平程度是全世界倒數第四,效率排184位,這說明了問題。
王:你怎麼評價“3+1製度”?
廖新波:我認為這是有中國特色的初級製度,這個3+1製度最終還是要四位一體,這樣才能體現公平化、均等化。
至於什麼時候能夠實現,或者實現起來不走樣,關鍵是要落實到各級政府,重點在基層醫療。
王:如何糾正“以藥養醫”,“藥師服務費”的提出,有助於緩解嗎?(有地方提出,以後取消公立醫院的加價售藥,而向患者加收“藥師服務費”——也就是患者享受醫生診斷和藥品調劑等服務所交的費用。)
廖新波:“以藥養醫”其實是當年政府為節省財政支出的一項權宜之計,但這權宜之計一用就是幾十年。這個政策帶來的一個效果,就是醫生本身的價值沒有充分體現;而另一個負麵影響是,通過開藥來維持醫院的生存,維持醫生的收入。
很多人質疑“藥師服務費”換湯不換藥,是變相的“以藥養醫”,這個質疑是對的。降低藥費必須要使群眾感到有好處,不要通過內部價格調整來維持醫院的生存,而是通過政府增加撥款。
過去政府在藥房建設、藥劑師的工資等方麵基本沒有投入,隻是希望通過市場化來提供收入。
王:如何看待南京的“藥房托管”模式?(自2002年全國衛生係統柳州會議以來,全國各地陸續開展“藥房托管”改革試驗,就是將醫院藥房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所有權仍屬醫院,將經營權和管理權交給醫藥公司,雙方按某種方式進行利益分成。南京市從2006年開始大規模推行。目前,已經有156家二級以下的醫療機構實行了“藥房托管”。)
廖新波:其實“藥房托管”是另一種方式的“以藥養醫”,我認為,這是一種比較畸形的做法。
因為“以藥養醫”是政府在投入不足的情況下試圖為醫院解決經費困難的一種政策,現在你把“以藥養醫”剝離出來,減少了醫院的收入,而讓企業分享“以藥養醫”帶來的利益,本身出發點就錯了。還會導致中間環節增多,是一種不好的做法,不應該提倡。
我認為處理“以藥養醫”隻有兩種選擇:一是繼續“以藥養醫”,一是完全脫離,藥房完全按照市場化來運行,不要政府幹預。這裏不該有中間路線,一個不徹底的改革,將會帶來諸多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