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如果是這樣做的話,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投入,8500億花在其中的內容嗎?
廖新波:其實8500億是大家很關注的點,但是我有一點失望的是,廣東得不到8500億其中3300億的中央撥款,或者不會很多,因為3300億的中央資金主要是投入縣級、貧困地區的基礎建設,能獲得多少我們不知道。關鍵是省政府根據廣東的實際情況,不低於全國的平均水平,使廣東的醫療衛生體係建設走在全國的前麵,其實廣東與其他省份相比稍微有點落後了,與經濟發達的地區比有一點差異,所以廣東省政府也在開會,如何落實新方案,也許在年底有一個適合廣東實施的細則會出現。
主持人:廣東人民還是非常善良的。
廖新波:是,包容性比較強。
主持人:我想說的第一問題,是我們把這些錢投在基礎建設上;還有一個問題,是幫醫務工作人員的。如果我是一個工作人員,我有水平,我也會去大醫院,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待遇的問題。
廖新波:在新醫改方案中,要控製大醫院的規模,大醫院不能盲目的擴張。但是市民又很喜歡往大醫院紮堆,新方案中提出要解決大醫院排隊等候時間長的矛盾,我認為這是非常矛盾的。在國際上看,公立醫院排隊現象是普遍存在,是什麼原因呢?可能是投入的問題,如果大家都喜歡去省醫看病,是否要把省醫麵前的東川路變成醫學城、醫療一條街呢?能不能這樣呢?我想不可能的,因為投入確實很大,因為大醫院的運行成本很高,所以我們為什麼要使一些普通病、常見病在基層就能解決,為什麼我們要解決河源、清遠等貧困地區醫院治療水平不高的問題,就是這個道理。公立醫院在規模控製上和解決市民往大醫院跑是有矛盾的,其實疑難雜症不是很多,關鍵是我們怎麼引導,一個是提高基層醫院的診斷水平,第二是提高市民就診的意識。
大洋網友:醫療麵前首先人人平等,但是現在公務員和普通老百姓的待遇差別太大了。
廖新波:對。公務員和普通老百姓的差異是有,但是有多大我沒有具體的數字。我也從一些公務員裏麵得到一些信息說,公費醫療的報銷水平跟不上醫保的報銷水平。醫保的報銷水平越來越高,而公費醫療有限製,比如說區醫院限製60塊錢一張處方,省級單位的公費醫療是100塊左右,所以在公費醫療中都存在著不同的等級,區、市、省、中央類似這些。所以公費醫療報銷水平低的,或者是自費多的人群,可能就會認為比不上醫保報銷的水平。當然這可能是個別的現象,或者我聽到的不是全部,而是個別人跟我講。將來公務員是否也走向醫保呢?我想一定是一個方向,因為在國外都是這麼做,隻是政府幫他買的保險不一樣。我也試想過,像公務員、高級幹部,要不要享受一定的醫療呢?我想也應該。怎麼享受?應該是在公平的基礎上再給予一些特殊的人群一些商業保險,通過商業保險來彌補,這樣可能是一種方向,當然這是我個人的設想,如何最後達到全國統一的一體化、各種人群、城鄉一樣的醫保體係,還要慢慢來。也許在2020年可以實現。
主持人:2020年我們就已經達到中等發達國家了。還有一個網友的問題說,新醫改有一個特點,我們的醫藥分開,醫院有藥房,看病是否要提價?
廖新波:如果以我個人的理解看,可能會沒有改變,因為減少15%藥品加成和增加藥師服務費基本打了平手,甚至對普通病的病人來講(單純開藥),可能付出會多了一點點。如果單純以這兩項,其他的不變,比如說醫療服務價格不變,可能病人支出的不變,或者是稍微多了一點。因為有很多情況會促成這個結果,比如說醫生開處方,過去開的是大處方,現在大處方沒有意義了,而開處方的量有意義,就變成小處方,一個星期的藥分為3次來開,3次如果一張處方10塊也好,25塊也好,現在不知道是多少。如果100塊錢的藥取消藥品加成,病人少付15元,但病人要支付10~20元的藥師費,如果本來300塊錢的藥醫生分三次開,藥師費就達45元,這不是貴了嗎?當然我這樣的分析很簡單,實際上還有很多因素影響著。如果是這樣,百姓就苦了,尤其是慢性病的患者。新方案說藥師費納入社保全麵報銷,市民說這也是自己的錢,所以這個怎麼理解,或者怎麼找到平衡點,我想在廣東的醫改方案中,或者是各市的醫改方案中應該要做到這一點,切切實實為市民減少費用著想。
主持人:剛剛說到價格方麵,還有一個網友擔心是情緒方麵,如果用這種方案進行醫改使百姓受益,醫生卻沒有受益,那他們有沒有抵觸的情緒,服務會不會變差?
廖新波:應該會有。為什麼要改革,1979年為什麼要提出改革,因為公立醫院的大鍋飯思想,做多做少一個樣的思想。服務態度差的表現市民已經有意見了,所以提出要改革,通過市場機製,通過多看病來解決。後來有了貴藥之後,這時候就大處方、貴重藥方就出現了。
以藥養醫有沒有積極的一麵呢?應該有。也正是以藥養醫使中國的衛生醫療事業有了初步的發展,我是說高端醫療這方麵,而不是基層方麵,一些先進設備很快進入中國,中國的醫生也容易跟國際接軌,中國醫生水平越來越高。當然這種在市場規律下的發展使兩極分化,差的越差,好的越好,所產生的負麵影響就是老百姓看病越來越貴,貴就是醫療保障製度建設沒有跟上來。
回到剛剛的問題,醫改之後,醫生的積極性能否提高?應該有辦法提高,新醫改方案中強調公平與效率,效率是用先進企業的管理手段來管理醫院,也就是像一些經濟學家或者是社會學家講的新公共管理理論的有用部分來管理醫院,新公共管理理論引起一些專家的質疑,說可能會使醫療服務商品化,也談了我們怎麼糾正,也許是可以采用的。醫生的積極性怎麼激勵?應該是通過政府的幹預措施,比如說加大投入,維持他們的基本收入,不至於太低。因為在國外醫生的收入都是最高的,如果中國的收入低於公務員,他們都會去考公務員。但是高於公務員高多少,社會是否允許高很多呢?我想很難,因為中國目前的文化還沒有達到這樣的程度。其實我個人認為,醫生確實是最可愛的人,是維護生命最重要的人。
主持人:是天使。
廖新波:天使,我不讚成這麼說,因為天使的名聲已經給醫院太沉重的負擔了。天使是無私的奉獻。而且說救死扶傷應該是醫生做的,但是作為社會,應該給予公正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