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篇 6.中美醫改競賽輸贏誰屬?
新華社10月13日報道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13日通過了醫療體係改革法案,這是一個可喜可賀的事件!這不但是奧巴馬本人親臨“戰場”將政府的醫改計劃向前推進的一個初步成果,也將對中國醫改產生促進的影響。太平洋兩岸,兩個大國醫改形成了一個“競賽”的局麵,“競賽”雖然沒有“規則”可言,但是目標似乎是一致的,競賽的結果可能也是很有一番意義。中美兩國醫改“競爭”的領域將是:政府的治國理念,政府的責任實現程度,政府資金的合理使用,最終是對兩國醫療製度利弊的一次評判。
雖然該法案以14票讚成、9票反對的表決結果通過,但是美國人認為這一法案將為醫改這個長期困擾美國社會的“世紀難題”提供一種平衡和代表共識的解決方案。可見美國民眾對這項事關國家大事的認識程度。
醫改是美國總統奧巴馬今年1月執政後的內政領域主要議程之一。為爭取國會支持,奧巴馬將醫改法案的具體起草工作交給國會。參議院財政委員會通過醫改法案後,參眾兩院有權起草醫改法案的其他委員會均已分別通過了各自版本的醫改法案。醫改立法接下來將進入參眾兩院各自全體討論和表決的階段。這是一個民主充分決策的過程。
據說,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醫改法案是國會5個版本的法案中較為折中的一個,基本符合奧巴馬設立的醫改原則:在擴大醫療保險覆蓋麵的同時不增加赤字。然而,由於上述5個法案版本在是否要設立公共醫療保險機構等關鍵問題上分歧很大,要形成統一意見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參議院預計將在兩周後就醫改法案進行全體投票,而眾議院尚未明確全院投票時間。
雖然美國是當今世界唯一沒有建立全民醫療保健製度的發達國家,但是不同的製度也產生了不同的政府責任,政府的醫療開支增速快於經濟增速,也高於收入增速和通貨膨脹率,這主要的開支可能用在窮人和老人身上。美國目前依然有4570萬人沒有醫療保險,這些人不是窮人,而是一些中小企業的雇員。
美國有關方麵在醫療保健體係改革問題上已達成“前所未有的共識”。不過,醫療保健體係改革是奧巴馬力推的“新政”重點項目,也是當前他在內政領域最大的難點。除去政治阻力之外,美國醫改困局主要體現在一個基本矛盾、兩大現實難題和三種不同方案上。
下麵重新了解一下美國醫改麵臨的問題,以供參考。
一、奢侈與貧窮共存
在許多人看來,美國的醫療體係是個難解之謎。常年研究醫改問題的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學者喬納森·奧伯蘭德將其描述為一個“奢侈與貧窮的巨大矛盾體”。反觀中國的現況是否也是呢?
美國的醫療開支無論以總規模還是人均額計算在全球都遙遙領先,美國醫生的收入令其他發達國家同行難以望其項背。而且,美國有世界上最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手段,醫療資源極為豐富。但是,美國國民健康指標卻差強人意。人均壽命僅列世界第37位,嬰兒死亡率高於其他所有發達國家。迄今為止,美國仍有15%的人被排除在醫療保險體製之外,是當今世界唯一沒有建立全民醫療保健製度的發達國家。
總之,美國醫療體係的特點概括起來,就是一高一低:投入高而效率低。盡管多年來美國逐步采取改良措施,將老年人、低收入者和貧困兒童一一納入國家出資的各個醫療保障計劃中,但這“一高一低”的基本矛盾並未得到根治,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