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何去何從 問題?(2 / 3)

醫笑而過2007-03-1019:06:50

我本來說不談醫療改革,波子說談了也白談就更堅定我不談隻看的想法。而這些天看了電視裏那些人大代表驢唇不對馬嘴的發言、各電視台主持人胡言亂語的解說、還有這個菜園“小醫生”的憤怒地討論留言,我的憤青心情又上來了。來這裏的肯定有不少非醫人士,你們或許反感我的這些話,但你們瞧著,隻要媒體還是這樣報道下去,影響全世界的醫患關係重大惡性案件還會有,而且越來越多、越來越惡劣。

醫笑而過2007-03-1019:21:43

醫藥分家,產權改革,藥房托管,醫藥招標、藥品降價、平價醫院都是被實踐證明錯誤的,竟然還有大批的人大代表拚命地拿這些話題到電視鏡頭前說事兒。我們醫療衛生改革剛展現的曙光可能會被這幫庸人給踐踏了,剩下隻有醫務人員們漫長、屈辱而痛苦的等待,隻有老百姓憤怒、貧困、走上絕路的等待,隻有媒體繼續大肆刊登虛假醫療廣告、子虛烏有地製造醫患關係緊張、胡亂熱炒各類傷害醫務人員新聞事件的等待。陳好不談了,畫眉不談了,梅子不談了,深遠也不理會……咱們都不要談了。談不明白,談不清楚,談了也白談,波子最好也別談了。讓那幫人大代表去拚命談吧,把位子讓給他們去做吧,讓他們行使國家行政權吧。從睡覺到發言,人大代表在我的眼裏的確就那麼一點點大。

醫生哥波子2007-03-1022:05:48

重要更正:我沒有說醫療改革方案去年年底出台。相反,我認為在2~3年內方案能出台就不錯了。如果這方案沒有大錯(可操作)能5年內出台就非常了不起了!

逗號2007-03-1023:04:34

也不必過於悲觀,我覺得把問題曝光了也不是壞事,至少國家會更重視一些。我們應該共勉而不應互相抱怨,最多偶爾發發牢騷。作為衛生行政管理者,心有餘而力不足,也不應放棄努力。我相信波子哥還是在努力的,過程是痛苦的。至於其他人所講的,我們不必過於往自己身上戴帽子,記者也不是都那麼“純潔”,就我所了解的個別記者比起醫生來壞多了。醫生最多為了回扣開某些有適應症的藥物,但記者可以為了追求利益而寫一些莫須有的文章。正如我的名字一樣,隻有逗號,我們離句號永遠是有距離的。我們處於的這個時期決定了我們的命運,時勢造英雄也許也有這層含義。對了,我有個問題想問波子哥,相對國外發達國家,當經濟發展達到我國現今這個階段時,醫療界是否也有類似的問題呢?找不到相關的文章學習。

老王少年狂2007-03-1102:50:09

醫生哥波子說:“單純一味追求降低藥品價格而不製定醫院的補償措施或給藥廠補償,這種單方麵的‘改革’隻會損害醫院的利益,隻會損害患者的利益!同時是對民族產業的生存和發展造成巨大的威脅!”這很對。大家也許不知,正在進行的廣東藥品招標工作有點亂,幾百家廠家上書,在現場弄到主管這項工作的波子哥的同道有點狼狽!

小中醫2007-03-1103:00:15

可以理解“政府與強盜”,不可理喻“隻有製定政策權利的人可以主政醫改”。難道省衛生廳之作用僅僅“受盛化物,備別清逐”?

醫笑而過2007-03-1104:16:30

波子,如果政府連電視、廣播、報紙上的非法醫療廣告、各醫療單位門前的醫托都禁止不了,我覺得自己對黨和政府新形勢下執政能力的失望是不過分的。我感覺,咱們的政府才是真正的扯皮政府,這兩樣東西害了多少百姓?花了老百姓多少冤枉錢?管不了棘手而複雜的藥價,管不了老百姓高昂的醫藥費,管不了看似高深的醫療改革,難道也管不了這兩件事情嗎?連非法醫療廣告、醫托都管不了,政府的誠信在哪裏?如果各部門都推辭自己的責任,那你們就繼續扯皮吧!難道利益集團的堅冰就那麼難被打破嗎?既得利益到底到哪裏去了?老百姓的納稅養著那麼多的公務員到底在幹什麼?醫笑這些年走遍全國,隻要一翻開報紙、一打開電視,很快就會發現萬惡的虛假醫療廣告。它們害過甚至害死多少人?我最厭惡的是虛假醫療廣告!最討厭的是虛假醫療廣告!最痛恨的是虛假醫療廣告!最憤青的還是虛假醫療廣告。政府實在是不作為!

也是醫生2007-03-1123:20:54

對的,一直有一個非常簡單但是我又想不通的問題困惑著我,我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大家不要笑話我。從樸素的推理來說,一個國家國力增強,經濟發展上去了,其最根本最直接的目的是讓子民們日子過得更加好。對不對?大家知道,一個人要在社會上生存,食物衣服,住房,教育和醫療這些是根本的東西,國家經濟發展好了有錢了,按道理來說,應該集中精力解決或者補貼自己的子民麵臨的上述實際問題,但是目前在我的印象中的現象是,國家把住房,醫療和教育當成了經濟發展的支柱。這是不是因果倒置或者本末倒置了,我看不懂這個問題,我也很疑惑。

五、醫療保險製度——緣何聽不到喝彩?

2007-09-2807:56:21標簽:醫療保險 社會保險定點醫院 公費醫療

以下是2004年6月15日第43期《檢察日報》的文章,事過境遷,是否對於今天發生的中大附屬二院的“騙保”行為的深層次的原因分析有所啟示呢?

……

就醫療保險製度設計的本意而言,是為實現一種社會的結果公平,但實際上真正享受這個製度的老百姓似乎並不買賬,其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看病比過去更難了……

……

我們知道,醫療保險製度的設計是通過醫療保險製度和醫藥衛生製度改革,引進競爭機製,擴大廣大職工的就醫選擇權。也隻有這樣,才能使職工既可以選醫院,也可以選醫生。政府在指定定點醫院時,考慮了該醫院的醫療設施及醫療水平,同時也考慮到該醫院在一般市民中的威望才作出選擇的。

應該說,設計的初始願望不能說不好。但是,且不說這種指定是否合理和科學,毋庸置疑的是,醫保指定醫院是醫保改革中最大的利益獲取者。2003年北京就已經有353萬職工參加了基本醫療保險,2004年預計達到500萬。如果按每人每年藥費支出200元計算,醫保藥費就應有10億元之多。

然而,實際上目前這一市場基本為醫院藥房獨占,醫保定點藥店形同虛設。按照醫保規定,隻有拿著蓋有醫院外購章的醫保處方到定點藥店買藥,才能到社保中心報銷。

顯然,患者能否到定點藥店購藥取決於定點藥店的競爭者——醫院,而實際上醫院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也不大情願給患者蓋外購章,因為我們的醫院與醫藥並未分家,並且藥品的利潤還是醫院的主要收入,患者能否得到外購蓋章就成了問題。

我們了解到,在北京64家定點藥店中幾乎沒有平價藥店。

由於行政權力的運用,就導致了定點藥店與醫院藥房之間的不公平競爭,可平價藥店連競爭的資格都沒有。

作為參保單位的職工,隻能在指定的醫院與藥店看病、買藥,即使我們清楚地知道可能平價藥店的藥品相對便宜些。

事實上,在設立醫療保險製度解決社會不公平問題的同時,便產生了新的不公平現象,定點藥店成為少數人的特權,而行政權力的隨機運用則是導致醫保不公平現象的根源。

這樣看來,政府在行使這樣一種權力時,似乎更多地強調了安全,忽視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市場對競爭係統的協調能力。

以犧牲競爭為代價的結果,使醫療保健係統內出現了公共壟斷部門,公民的選擇機會更少,市場更缺乏競爭力。從規範角度來說,政府應該做的是製定規則並監督規則的執行,加強和完善醫療保險的管理,重視醫療保險基金管理,加快建立醫療保險監測、預警、評估係統,而不是基於自身的偏好或者利益傾向行使權力。

國家稅務總局去年公布的資料顯示,2003年上半年征收基本醫療保險費122億元。

以海南省為例,海南省城鎮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從1995年7月1日起實施。實施伊始,基本醫療保險製度就將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民辦非企業單位的從業人員統一納入參保範圍。顯然,單位的基本醫療保險是由政府運用公權力來實施社會保障政策的一種手段。

設計醫療保險製度的本意,是為社會的弱者尋找起碼的醫療保障,以實現社會的結果公平。但是通過了解,我們卻發現,在享受這個醫療保險製度的工人、群眾,特別是基層單位負責人以及下崗人員中間,幾乎沒有對這個製度稱讚的聲音。

一是看病比過去更難,藥價虛高,醫療雜費更勝於以前;

二是醫保機構報銷周期過長,占壓患者醫療費及孳息數額驚人;

三是不堪重負,除生大病外,平時百姓多數不願或不敢進醫院就診;

四是參保單位醫保財政支出負擔更加沉重。

這一製度基本少有人喝彩,然而醫院、醫保部門又作何感想?

這些現象的出現表明,醫療保險製度的設計確實需要完善,實施更需要監督。

首先應建立醫保部門或社保部門的監控係統。

目前我國類似的監控機構有北京醫保中心、天津社保中心。這些部門是專司醫保基金使用的職能部門,它們可以定期到定點醫院及定點藥店進行檢查;並且,它們有對醫療保險賬戶進行管理的權力,能夠發現定點醫院的異常收費情況。

從長遠看,似更應注意醫保中心(或社保中心)的定位問題。如北京市醫保中心目前設置在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仍然是政府行政部門的延伸。據報道,發生在武漢的首例醫保糾紛,被告社會保險管理處認為自己是基本醫療保險經辦機構,履行的是政府職能,不應作為民事訴訟的被告。而法院將這起醫保糾紛案件定性為行政爭議,也是認同了這一觀點。

誠然,強製醫療保險作為基本醫療保險並不屬於商業保險的範疇,而是屬於社會保障係統的內容,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可以壟斷經營。醫療保險基金的管理和使用同其它公益基金的使用一樣,應當由獨立的第三部門即非政府組織,按照公益基金運行規則進行運轉。當然,這類機構作為政府組織之外的公益機構,仍然要接受法治理念的規製,而這也正是我國目前製度建構應該努力的方向所在,即建立和發展政府組織和私人營利性組織之外的公益機構——第三部門,並對其進行相應的法律規製。

除了組織製度之外,還存在具體的製度建構問題。如北京醫保中心為杜絕在不同地區可能會有不同處理結果等不公平現象的發生,推行了預警告知製度。根據預警告知製度,要按季度對定點醫療機構進行監控,通過對醫療保險費的監控,來監測各定點醫院的費用收取情況。一旦發現問題,就發出“預警通知書”,促其整改。

2003年12月,北京就有41家醫院因平均住院費用、平均住院日等方麵高於同類水平而被北京市醫保中心警告;天津一醫院因開虛假醫保收據也被亮紅牌。

另外,程序的設計也很重要。

其次應建立公民舉報製度。這需要我們建立公開透明的醫療保險製度,賦予公民更多的知情權,以更有利於公民行使自己的監督權利。

我們發現,濫用醫療保險基金製度的源頭主要在醫院。就杭州的情況來看,每次配藥,病曆卡上都應該有記錄。對醫院來講,藥賣得越多越好,至於患者所配之藥是否合理,似乎不屬於醫院的職責範圍。

總之,醫療保險製度的實施是一項社會係統工程。應當建立由醫院、醫保部門(或社保部門)和社會各界的監控和製約機製,政府應加強其監管職能,由此來監督這些公益機構真正為公共利益為實現社會公平服務。

評論(網友留言不代表著者觀點及價值取向,僅供大家思考,引用慎重)

宛老龍潭2007-09-2811:45:14

河南省的新農合辦和公立醫院一樣,同屬衛生局領導。新農合辦不好約束醫院。所以,截至目前,醫保目錄外的藥品用的合理不合理該用不該用隻有醫生知道。

sz葉子2007-09-2811:50:16

事實上醫療保險還是解決了許多真正有病的人的難題,隻是沒有滿足每個人的心願。

陳本好2007-09-2814:30:09

美國和中國醫療保險的異同:1.雙方都規定有一定的免付額,美國大概是每人每年一百美元,中國則是600元左右;所不同的是美國以年為計算單位,還可以以家庭為單位給予優惠,當一個家庭所有成員的醫療費用達到一定數量時,保險就給予賠付,中國則以每次住院為單位。2.雙方都規定有保險金的上限;所不同的是當達到保險的上限時,超出部分美國由保險公司全額支付,中國則由個人自付。

一個癌症患者2007-09-2815:07:18

這幾年因為患病,在不少醫院求過醫,也看到身邊不少患者的遭遇,感觸良多!實際上,我們醫療保險對於重病是沒有什麼保障的。我看到不少人因為錢的問題而放棄更有效的治療,退而采取保守治療從而耽誤了病情。對於中大附屬二院的“騙保”行為,我們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但是在中山醫各間醫院所看到的醫患關係日益緊張,確是不爭的事實。我就感覺在中山醫各間醫院的醫生對病人的態度,遠遠不及廣州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和省中醫院。在我們的中醫院能感到一種人文的關懷,中山醫就有種怕負責任的冷漠。我敬佩你,醫生哥波子官員,敢在blog上討論民生問題。

醫學友2007-09-2815:20:07

剛下手術台,又看見談“醫保”的問題。大家要各自盡責:政府、醫生、患者。不要埋怨。政府多把實際情況,與醫生、患者溝通。傳媒不要亂監督,瞎說話。事情肯定很快落實。

小山2007-09-2817:20:43

轉載一篇報道與波子分享:

廣州日報李龍:院長停職能堵住醫保漏洞嗎(2007年09月27日10:20)

因存在騙取醫療保險基金行為,中山二院及其南院被廣州市勞動保障局暫停醫保服務資格3個月。此後,中山大學作出決定,中山二院院長及其分管副院長前天起停職檢查。

說起這起騙保事件,處理起來還挺有意思,勞動保障局暫停了中山二院的醫保資格,作為醫院主管的中山大學居然不知道,直至媒體曝光此事,校方才出來表態,並表示醫院遇到了這種重大事件未及時向學校報告,本身也屬嚴重違規。這種責備聽起來很是嚴厲,對院長作出停職檢查的處理看上去也很有力度,但不妨假設一下,倘若中山二院真的及時向學校報告了,公眾還會知道這件事嗎?勞動保障局還會對其作出暫停醫保的處罰嗎?

當然,不管中山大學如何處理,作為主管者,它都難辭監管失職之咎。事情出在醫院裏,與醫院領導有直接關係,可是假如中山大學及時發現並予以製止,恐怕也不至於弄到這地步。

其實,細想一下,整個事件中,受到損害最大的還是患者。由於及時發現,醫保基金未有損失;院長被停職了,那是因為他所領導的醫院有問題,沒有他的授意或者同意,醫院其它人沒有權力作出騙保的決定。更何況今朝停職,他日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可是患者,無緣無故地要為中山二院的騙保承擔損失。

對醫院來說,他們也有話要說。當前,廣州的醫保結算標準以參保病人住院次均費用而定,如中山二院就定為9800元,也就是說,每一個醫保病人住院一次,醫院都可領取9800元的醫保基金。但即便是這樣,醫院還抱怨醫保結算標準三年未變,社保病人“治一例虧一例”。這樣說明顯有失公允,對於醫保危重病人,醫院可能會賠錢治。

之所以出現騙保現象,也暴露出了我們的醫保體製存在的問題。醫保基金作為一種公共資源,本該是為參保者提供社會保障的,可是現在卻處境尷尬。由於醫保定額與醫院平均住院費用之間存在差距,導致不少醫保病人在醫院成為“二級公民”,飽受歧視,還要在醫院的騙保過程中默默承受損失。

在全民醫保還沒有實現的今天,如何保障有限的醫保基金能真正落到實處,為普通百姓提供醫療保障,我們不但要向違規的大醫院“開刀”,更要反思當下的醫療改革。堵住醫保體製的漏洞,這不是讓一個院長停職檢查就能做到的,因為隻要漏洞還在,其他人依然難以抑製牟利的衝動。

小山2007-09-2817:30:52

製度安排不合理,人人都是受害者,沒有贏家。想起巴爾紮克的話:在不合理的社會製度下,正直人的真正去處是監獄和瘋人院。波子,可能我言重了!波子,我認為改變不合理的事物就是要團結和使用一批有共同信念並能保持本真的同事和下屬,共同努力,前途是光明的!

新浪網友2007-09-2923:16:53

“雙方都規定有保險金的上限;所不同的是當達到保險的上限時,超出部分美國由保險公司全額支付,中國則由個人自付。”如果中國有這政策,什麼基金都不足以支付了,知道中國人的誠信度嗎?

新浪網友2007-09-2923:38:40

醫療保險製度——緣何聽不到喝彩?政府應加強其監管職能,由此來監督這些公益機構真正為公共利益為實現社會公平服務。醫院違規、亂收費、是否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究竟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了多少?現在的社會經濟水平,衛生行政部門不積極配合,醫療保險製度能聽到喝彩就奇了!

新浪網友2007-10-0111:34:24

在不合理的社會製度下,正直人的真正去處是監獄和瘋人院。或者還有一種辦法。就是不去遵守不合理的社會製度。既然明知道製度不合理還要去遵守不是愚蠢嗎?有時候“正直”是愚蠢的人在沒有辦法的時候給自己的安慰。可悲啊!隻要不去殺人越貨。在中國的製度下。什麼都可以幹。不幹才是傻子。

醫生戰士2007-10-0114:40:10

中山醫院為什麼騙保。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說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二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南院(南院)因偽造病曆掛名住院,分解參保人入院人次等一係列嚴重違規騙保行為,被市勞動保障管理部門暫停醫保服務協議以觀後效。這對於那些習慣於指責醫院、醫生無德的人來說,似乎又多了一個口實,然後實際上這件事並不是那麼簡單。

新聞提到這兩家醫院的騙保方式主要是兩種:1.掛名住院;2.分解住院人次。所謂掛名住院是指,病人病情並不很嚴重,可以在門診治療,但醫保規定在門診看病,隻能用個人的基金部分支付。因此,病人如果在門診看病,檢查治療可能很快就用完他的基金(一般來說基金總額不過一兩千元),後麵的費用就得自付。如果辦成住院則不同,住院病人自付600~800前麵的費用後,後麵的費用醫保會承擔大部分。因此,對病人來說,如果治療的費用較高,住院比門診要劃算得多。但對醫院來說,在門診和住院實際上差別不大,醫保不付錢,病人就得付,醫保付了錢,也不可能再向病人多收一份。所以這種騙保主要是病人得益,而醫院好處很少,而且擔著風險,如果不是熟人,醫生很難願意做這種事。

所謂分解住院人次是指,醫保中心規定,某種疾病的治療費用為一定額,比如闌尾炎為1200,醫院收治一個這種病人,醫保就給1200,實際費用少於1200的,剩餘歸醫院,超過1200的,不夠的由醫院付。這樣做,醫保中心可以控製費用,而把責任推給了醫院。在這種情況下,有的病人病情較重,規定限額不夠用,醫院就讓病人把整個住院過程分成兩段(或兩段以上),先住一段,達到了限額就出院,然後再辦住院,這樣一個病人就可以得到2倍的限額。這樣的騙保,仍然是病人的收益大,醫院的收益小。比如一個病人治病需要1萬元,而醫保的限額是3千,如果不騙保,病人要自付7000;如果騙保一次,病人就隻需付4000。而對醫院來說,收益很小,醫保不付的部分,要麼病人自付,要麼病人沒錢看病就不看了。實際上,有醫保的病人,經濟都還可以,很少有看不起病的情況。所以醫院所得甚小。

因為醫院的騙保中所得甚少,而且擔有一定的風險,所以醫院並沒有動力去實施這樣的騙保行為,何況上述兩家大醫院經濟情況應該不錯,不太可能看上這點蠅頭小利。通常這種事就是主管醫生做的,原因主要有:1.病人親朋或者熟人,幫病人節省點錢;2.出於對病人的同情。病人的病情真是需要治療,醫保卻有限額,而且醫保又不許醫生對病人說醫保不付錢了——因為醫保也不願承擔病人找麻煩的壓力,所以就弄出這樣的辦法。

這件事,從深層次上看,根本的問題不是醫保的監管不力,而是:保的資金有限,而醫保的範圍無限!如果醫保中心承認自己的資金有限,隻為參保病人提供有限的保障,也就不會有這種事。但是,醫保中心拒不承認這一點,而是利用醫院對失去醫保市場的擔心,壓低醫療價格,把壓力和矛盾轉嫁給醫院。

如果當地的醫院能結成同盟,同醫保中心討價還價,也許情況會好一點,但現在似乎還沒有看到醫院有這樣的行動。所以,這次兩醫院被暫停醫保協議,實際上並不是一件壞事,醫院方正好借這一個時機,評估沒有醫保對醫院經營的影響,衡量自身的實力,以便在將來的合同中爭取自己的正當權益。

新浪網友2007-10-1420:26:08

以上所指闌尾炎屬於定額付費,這種付費在文件中規定非常嚴格。“僅限於急性闌尾炎”,慢性、伴有感染、糖尿病……70歲以上等都不按此方式結算,北京的定額為3250元,基本上每個醫院都有結餘。請認真了解政策,不要歪曲政策,為不良的醫療行為遮掩,愚弄他人。

六、允許民營醫院存在嗎?

2007-10-1507:54:59標簽:民營醫院 醫療改革

允許民營醫院存在嗎?這個話題引起網友們的熱評。有人說我是民營醫院的代言人,甚至說我得到醫院投資者的好處。這些我不介意,因為大家的心是怎麼想的很清楚。隻要大家是聽過我講課的,就知道我的觀點如何。請大家記住:我是政府官員,我懂得行政倫理。有人問,你看了網友的評論嗎?對一些人的謾罵你生氣嗎?說實在的,我不生氣,也不忌諱一些人無中生有的猜測。如果我忌諱,如果我害怕,我不會用這樣敏感的話題“引火燒身”。我還是那句話,歡迎大家對民營醫院存在與否進行評論。

請大家明白,是否允許民營醫院的存在,我沒有話語權,由中央政府和人民決定和選擇。但是大家清楚,中央對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一整套政策,不是我說了算。而民營醫院存在的問題(如惟利是圖、虛假廣告等),我是知道,也在積極引導,引導他們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但是如果把民營醫院一棍子打死,是不客觀的。

最後,還有一句話:冷靜,客觀,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在上篇的文章中也沒有為民營醫院護短呀,在這裏,我也希望民營醫院的管理者和投資者一起參加討論。

評論(網友留言不代表著者觀點及價值取向,僅供大家思考,引用慎重)

陳本好2007-10-1508:24:52

看過昨天的帖,大多是說今不如昔,反對民營醫院的。

還是用具體事例來說明吧:一、在現在的山珍海味與過去的“瓜菜代”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會選擇前者,盡管它有帶來三高的危險。如果政府能修建更多的體育設施,就更不會有人懷念“瓜菜代”了。二、在抽水馬桶與蠅蛆滿地的老式公共廁所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我會選擇前者,盡管它會帶來水資源的汙染。如果政府能把廁所衝出來的水收集處理,就更不會有人懷念老式的公共廁所了。有事,一會再詳細說。

無眉庵主2007-10-1509:05:37

民營與國營的共存和競爭,有利於醫療市場的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熾天使2007-10-1513:59:00

太過市場化也不好,特別是在現在的中國,首先要考慮的就是質量的問題。民營可能會比國營便宜,但會不會帶來隱憂呢,民營的醫療質量誰來保證?難道靠罰款?但凡“利”字當頭,誰又會考慮許多呢,都是先做了再說,那病人的利益又怎麼得到保證?

新浪網友2007-10-1514:47:12

您好,支持你的觀點。很好,有利競爭和市場的發展。

民營與國營的共存和競爭,有利於醫療市場的發展。滿足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

仁心2007-10-1514:55:34

事實上現在已有好多民營醫院,還用討論?波子你還是發動眾人提出如何加強管理的意見比較好。

肇農合2007-10-1520:52:32

波兄,晚上好!掛首頁博文後評論大多是偶爾踩進來的上網的人。他們不可能聽過你上課或者了解你,說什麼也無法控製。

民營醫院的形象要慢慢確立。我也曾思考過,因為民營醫院要求參加新農合補償定占醫院。這是關係到政策同時管理好新農合資金服務農民的事,所以我也留心過。在昨天沙發的文章,曾掛今年3月在“農合三分地”博客上。當時我也想讓人家參與討論,想知道更多的意見和消息,隻是討論的人不多,有限的訪問。昨天一早坐沙發,還不知道會上首頁。你的文章,現在快到4萬點,這麼多人注意,值得慶賀。你看,我辛苦一年多才總訪問6萬。

今天一早參加那個“開幕式”,9點鍾結束。然後是在單位守著“行評”檢查組到。我隔三差五上來看了。祝你愉快!

肇慶的西江醫院是民營醫院。這個院長說:不能絕對地說市場化運作是錯誤的。走市場化道路,其實有好有不好。一方麵它激發行業內的競爭,優質、優化服務以提升機構的競爭力,最終受惠的是市民;)但另一方麵,市場化道路也如人們所說的降低了衛生事業的公益性,暴露出醫療服務的公平性下降和衛生投入的宏觀效率低下等問題。當前最好的辦法,就是國家宏觀調控與市場調節雙管齊下,加大政府對衛生事業的投入,並從源頭上控製藥品價格;衛生係統在監督糾風、內部管理等方麵嚴格按照法規執行,同時醫療機構內部也必須明確“為市民服務”、“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宗旨,確立定位。

有人提出“醫藥分家”的做法,防止醫院以藥養醫,院長則認為,醫藥分家操作性不強。一些中小型醫院以“藥”生存,“分家”將使醫院無法正常運作甚至癱瘓。某些醫院對“收紅包”現象歸結為政府投入不足、醫療機構內的補償機製不合理等原因,對此,李院長說,藥廠與醫院間存在著代理商這個灰色地帶,但在民營醫院不存在,因為民營醫院嚴格規定,醫生不能收“回扣”和“紅包”,藥品由公司統一直接向廠家進貨,不存在代理商中間抽利、醫生收回扣的現象,保證了醫藥價格不被虛抬。

醫療2007-10-1522:06:17

不對稱的競爭導致了公立醫療機構處於壟斷地位,非公醫院受到體製、市場、行業、社會的多重抑製。由於設備人才不足,醫院的運營成本又高,逼得一些非公醫療機構長期隻能靠大量廣告及特色專科吸引患者。為了提高醫療機構影響力和競爭力,有的非公醫療機構甚至通過虛假宣傳來擴大影響,蒙騙患者,謀取收入,這大大增加了醫療隱患。據統計,目前民營和股份製醫療機構已經成為虛假醫療廣告的大戶。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完善醫療市場,創造公平的醫療市場競爭環境,並對非公醫療機構加強引導和相應的扶持。同時,必須加強監管和治理,促進非公醫療機構健康發展。

醫昭2007-10-1523:03:16

其實外國大部分醫療是國家和私立兩種形式並存,但國家應對私立機構加強管理,完善醫療市場,創造公平的醫療市場競爭環境。我還是讚成私立醫院形式,也可改善公立醫院的壟斷地位,逼使公立醫院提高醫療及服務質量。

panwish2007-10-1715:37:06

中國人非左即右的毛病不是一天了!動不動代言人,拿帽子隨便磕人,以己推人,這是中國人的悲哀!能以此推及所有民營醫院都有問題,不能存在,中國走向文明的那一天,一定是民營、國有、外資和諧發展的那一天!我們既不需要超國民待遇,也不要非國民待遇!我們更期待規範市場的到來!

新浪網友2007-10-2000:59:36

任何事情都應該一分為二,切忌搞一刀切。回顧曆史,30年前,個體戶就是投機倒把的代表,甚至是資本主義尾巴。然而,今天民營資本是國家重要經濟組成部分,發展社會經濟,安置社會就業,增加國家財富,豐富物質商品,他們的“中國製造”已經遍及世界各個角落。這都是經過歲月印證的。

其實,民營醫院也是一樣,政策逐步開放,行業需要不斷規範。東莞的東華醫院就非常成功。當然,惟利是圖的仍然不少,規範管理是關鍵。違法違規成本低,是原因。

醫療體製改革是關鍵,國家落實公立醫院做到名副其實的非營利性是本質。建立全社會誠信責任十分必要。政策疏導非常重要,勞動價值回歸是必要的,怎樣解決問題?如,大牌醫生回扣,年收入有的可達到50~100萬,甚至更多。這是行業的潛規則!還有,我國是人情社會,人民普遍認同“群眾補貼”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