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教學中滲透德育
《九年製義務教育全日製初級中學曆史教學大綱》(試用)明確指出:世界曆史教學必須結合教材內容向學生進行下列思想、觀點和品德教育:(一)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二)社會發展的觀點。(三)改革奮進的精神。(四)事物相互聯係的觀點。(五)階級觀點和曆史觀點。在教學過程中,如何滲透上述思想觀點呢?我們以為歌頌、揭露、比較不失為三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歌頌
歌頌,就是充分挖掘教材內在的思想教育因素,從正麵加以頌揚和褒獎,使學生受到感染和陶冶,從而達到教育目的。歌頌的內容可以有:
1、勞動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反抗鬥爭精神。長期以來,世界各國人民曾經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了許多光輝成就,這裏有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防腐醫術(木乃伊),古代兩河流域的楔形文字、星期製度和六十進位法,古代印度人創造的包括“零”在內的十個數字符號、佛塔建築等,古代非洲的冶煉技術、象牙和青銅製品、大津巴布韋遺址,古代美洲瑪雅人創造的博南帕克壁畫藝術、阿斯特克人建造的太陽門等,無一不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和創造才能。
自古以來,世界各國人民又具有反抗壓迫的光榮傳統,從公元前2100年前後古埃及爆發的席卷全國的奴隸、貧民大起義到公元前73至71年斯巴達克領導的古羅馬奴隸大起義,從百年戰爭期間的英法農民戰爭到美國獨立戰爭,從巴黎無產階級3月18日革命到1917年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曆史一再說明: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人民推動了曆史的前進,應該進行歌頌。
2、為追求科學真理而獻身的人們。曆史上許多為追求科學真理而獻身的人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這裏有勇於探險、敢於獻身的古羅馬科學家普林尼;有為捍衛真理寧受火刑而死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科學家布魯諾;有因擁護和發展哥白尼的學說,被視為異端投入監獄,判終身監禁,但憑著驚人的毅力,在監獄裏寫出了偉大著作《變化的法則》的意大利文藝複興時期另一位科學家伽利略。
3、英雄人物的高尚品德。曆史上,有許多英雄人物為了實現遠大的抱負,為了捍衛民族尊嚴,不屈不撓,留下了許多光彩照人的篇章。馬克思畢生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並寫下了許多光輝著作。他在中學畢業時就立下了為全人類服務的遠大誌向。他在中學畢業論文《青年在選擇職業時的思考》中指出:“我們在選擇職業時所應遵循的主要指針是人類的幸福。……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我們就不會為它的重負所壓倒,因為這是為全人類所作的犧牲,那時我們感到的將不是一點點自私而可憐的歡樂,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萬人,我們的事業並不是顯赫一時,但將永遠存在。”貞德是法國曆史上著名的女英雄。1428年,在英軍占領法國北部、圍困奧爾良、法國南部勢將不保的危急存亡之秋,年僅18歲的貞德挺身而出,率領一支軍隊馳援奧爾良。在戰鬥中,她身先士卒,因受傷流血過多而昏了過去。士兵抬她下來搶救,然而,戰場上的喊殺聲驚醒了她。她強忍劇痛,跨上馬,又衝上前線指揮戰鬥,終於打敗了英軍,收複了奧爾良。飽經戰亂之苦的奧爾良人親切地稱貞德為“奧爾良姑娘”。“奧爾良姑娘”成為法國人民愛國主義的象征。
4、中外友誼。世界人民從來就是在相互聯係、相互交往中共同發展,不斷前進的。如中朝兩國唇齒相依,朝鮮長期使用漢字,朝鮮人民喜愛中國唐詩。中國的典章製度,對朝鮮產生過深遠影響。朝鮮畫家李寧的畫傳到中國,宋徽宗推崇備至。朝鮮的醫學著作《東醫寶鑒》受到中國學者的重視。中朝兩國人民相互學習、推陳出新,共同推動了印刷術的發展和進步。再如,中非友誼源遠流長。3世紀時,中國的文獻裏就提到埃及的亞曆山大城。唐朝的文獻提到肯尼亞和索馬裏。11世紀時,桑給巴爾遣使訪華。14世紀時,中國大旅行家汪大淵曾到過桑給巴爾,並著有《夷島誌略》一書。明初,鄭和下西洋,幾次到達非洲,訪問了今天的肯尼亞、索馬裏等許多地方。摩洛哥大旅行家伊本·白圖泰來到中國,曾到過泉州、廣州、北京等地,著有《伊本·白圖泰遊記》,中外人民在相互交往中加強了聯係,增進了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