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學曆史教學中使用選答型試題
一、實驗課題的提出
選答型試題(選擇題)作為一種命題形式由來已久,近年來隨著標準化考試的引進和逐步推廣,使選擇題受到人們的更多關注,然而作為被考對象對這類題型持什麼樣的態度呢?運用選擇題測試能否考出他們掌握曆史知識的水準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進行了跟蹤研究。
二、實驗過程
1、教師在上課過程中注意新舊知識聯係,並進行比較,以增強學生對同類曆史知識概念的鑒別能力,還注意補充課外知識,以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
2、課後作業,摘選各類有關標準化命題的練習題,加以集中和教材同步試題,進行練習。
3、每一單元結束後安排測試,其中采用近70%的選擇題作為測驗題型。另外,要求學生就掌握的曆史知識自出兩道選擇題。其中要有一道為創設新情景的複雜多項選擇題。
4、實驗將結束時,由每一被實驗學生填寫《中學曆史標準化命題》綜合調查表。
5、召開學生座談會。要求學生發表對各類選擇題的看法,暢所欲言,各抒己見。
三、實驗結果
(一)學生對選答型命題測試的興趣
反映出絕大部分學生對主觀性命題閱卷的隨意性是很有意見的。
(二)選擇題與學生掌握曆史知識麵的關係
要求學生作全麵複習的最好測試題型是選擇題。它為鞏固學生曆史知識提供了最實效的手段。
(三)選擇題與學生智力發展
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學習是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基本前提。我們分別對被實驗一年左右的一班學生與未被實驗的對照班學生各40名,讓學生解答這樣一道題目:用史實來分析當今的愛國主義與古代史(中國史)上的愛國主義有什麼不同?
四、實驗分析結果
(一)加強了學生對曆史課的興趣
不少學生都這樣認為“我們愛上曆史課,但最害怕曆史考試”。特別是對一大堆的曆史時間、事件、人物搞得暈頭轉向。也有更多的同學認為對付曆史考試就是死記硬背。而選答題的運用,使這樣的情況大為改觀。如:“複雜多項選擇題”應該說是一種有一定難度的選答題,似乎初中生不一定能接受。但出乎意外的是,對於創造新情景的複雜多項選擇題,竟成為同學們最歡迎的選答題之首,因為它調動了學生的極大的興趣。特別是通過圖畫、照片、錄音、幻燈或用某一電影、電視的一情景來進行測試,更使學生耳目一新,改變了過去隻會照書背條條杠杠的陋習。
(二)考出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目前的中學考試中,選擇題往往隻被用作考查學生知識記憶範圍和程度的項目。在實驗中我們發現,隨著命題技巧的提高,題型的不斷開拓,它要求學生有相當敏捷性和靈活性,更有利於邏輯思維的提高,對分析、辨別、綜合、歸納、比較、理解、判斷能力的培養將有更大程度的提高。
(三)有利於學生全麵掌握曆史知識
盡管選擇題在測試中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但是,我們覺得它最終未必影響測試的可靠性。一般說來,假如選擇備選項安排四個,從概率上講就存在著百分之二十五的偶然性,但由於選答題題量增大後,學生靠盲目猜題得分的概率就不大會超過百分之二十五。而且我們在評分要求上也考慮到這一因素,如對於選擇題從頭至尾都選定某一順序備選項的不給分,有時選錯了還倒扣分。這樣,由於選答題覆蓋麵廣,使學生押題、猜題的可能性大為減少。被實驗的學生明顯地認識到全麵複習知識的強迫性了,這更有利於學生全麵掌握曆史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