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曆史“講談”教學法實驗(2 / 2)

話題D,這是教材的重點。可以通過“講談”法,並借助於插圖、圖片或自行設計的圖表,敘述秦始皇為鞏固統一而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分別分析這些措施的曆史作用。也可以對秦始皇的畫像進行描述:“他頭戴冕旒身穿龍袍,大腹便便,懷有雄才大略。這隻曾指揮過千軍萬馬兼滅六國的手,今又獨攬起中央和地方的一切大權。炯炯有神的雙目凝視著遠方,幻想著秦的統治世代相傳。一幅傲慢而唯我們獨尊、威嚴而不可一世的氣勢淩駕於一切之上。這就是自恃功高蓋世、欲與三皇五帝相提並論的雄心勃勃的中國第一個封建皇帝——秦始皇。”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揭示了秦始皇的神情外貌和內心世界,使學生了解他的氣質和個性,加深對秦始皇的印象的“痕跡”,這就為正確、全麵的評價這一人物作了鋪墊;也能加深學生對“封建專製主義中央集權製度”這一曆史概念的理解。還可以秦始皇為鑒,正確引導學生注意道德品質的自我修養,寓思想情意教育於教學之中。

話題E,是鞏固性談話,又是這節內容的小結,它起到提綱契領的作用。這部分的“講談”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新授課內容中各知識點的內在聯係,鞏固課內所學的曆史知識。

三、實驗效果評估

教學實踐使我們認識到,“講談法”教學是符合教學規律和教學原則的,也適應學生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中學生一方麵對於豐富、形象和生動的曆史知識感興趣,另一方麵對事物抱有探索、好問和善思的態度。“講談法”以語言為媒介,促使師生思想、感情間的頻頻交流,對學生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與此同時,學生們通過在教學過程中的自我活動(如閱讀、思考、表述、填圖、練習等),發展學習的參與意識,進行自我教育,豐富學生的心理活動。在師生相互配合下,就能很好地完成課堂教學的任務,提高課堂教學和教育的質量。

運用“講談法”教學,既可以有效地傳遞信息,又可以增加思維密度,讓學生有動腦、動手、動口、用眼的時間,學生處於興奮而緊張的期待狀態,容易獲得由不知到知的滿足。

運用“講談法”教學,能有效地促使知、能、育三者的相互轉化,知是能、育的基礎,育寓於知,能又反作用知、育。以能去獲取新知,促進育的提高。“講談法”不僅使學生獲得係統而完整的曆史知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智能,有利於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曆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從而更好地完成中學曆史教學的三大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