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在環境中,每時每刻都在察覺周圍事物的動靜,收集各種情報和信息。這項工作是我們身體上哪些器官完成的?想一想,我們就會馬上回答:“是眼、耳、鼻、舌等感覺器官。”對了,就是它們,人們親切地稱它們是大腦的“偵察兵”,是心靈的發言人。
高級自動照相機——眼睛
科學資料證明,每個人從外界獲得的全部情報和知識中,大約有90%是通過眼睛收集到的,怪不得眼睛被稱為“大腦的天窗”呢。
我們喜歡用照片記錄下自己幸福、快樂的生活,照相機已經成了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但是你們知道嗎?照相機是模仿了人眼球的構造才製造出來的!照相機是我們熟悉的,現在讓我們用照相機與眼睛各部分的對應關係來解釋一下眼球的構造。
眼睛最前方,也就是覆蓋在眼球外表麵有一層角膜,它像硬幣一樣大小,薄薄的,並且透明,就好像是照相機的鏡頭。外麵來的光線射到角膜上,和照到鏡頭上一樣,光會發生有規律的折射,使眼睛能看到麵前的物體。眼球內有瞳孔,它是一個黑色的光線通道,而且像照相機的光圈那樣可以調節:外界光線過強,瞳孔就收縮變小;外界光線太弱,瞳孔就會放大。
所以,雖然外界環境的明暗有變化,瞳孔的調節還能保證進入眼睛的光線數量處在相對穩定的水平。眼睛的最裏麵有一層視網膜,它大約相當於照相機底片,可以如實地記錄下反映物體的圖像,這個圖像以電信號的形式通過視神經傳到大腦,於是,人就產生了視覺。
但是,我們的靈活的眼睛,卻比最精密的照相機都靈敏、準確,眼睛的內容物包括晶狀體、玻璃體和永水(水樣液)。這些物質都是透明的,它們和角膜共同組成眼球的折光係統,其中,晶狀體的折光作用尤為重要,晶狀體的形狀大小像一顆橢圓形的藥丸,周圍是睫狀肌,當人看遠處物體或欣賞風景時,睫狀肌鬆弛,晶狀體呈較扁平的狀態,這樣反映事物輪廓的光線給折射恰好聚集在視網膜上。當人近距離閱讀報紙或低頭寫字時,睫狀肌大部分時間高度緊張收縮,晶狀體變得相對短膠,凸起,這樣,反映物體輪廓的光線作較大的折射,隻有這樣才能保證光線仍然正確聚焦在視網膜上。
對於一個視力正常的人來說,晶狀體的這種調節,並不是自己有意識地控製晶狀體,而是在不知不覺中由神經係統調節完成的,也就是不必像調節焦距那樣費力了。
再有,人們用照相機拍照,要根據被攝物體和被拍景物的遠近,隨時調節焦距,還要根據取景範圍,選擇角度,來構思照片結構,眼睛看東西卻不必這麼麻煩。眼球有6塊肌肉係結著,能隨意轉動,隻要眼球一動,前後左右上下,都逃脫不了它的視線。所以,也有人根據這個功能將眼球比作“全自動照相機。”
我們有時候會哭,會流下眼淚,那麼,你知道流淚是怎麼產生的嗎?流淚是在淚器中產生的,淚器和眼瞼、結膜一樣,就是眼球的附屬結構。淚器主要包括淚腺和鼻淚管等等。淚腺位於眼球外上方的小窩內,能分泌淚液,使眼球濕潤。上下眼瞼的內側端都分別有一個圓錐形的小隆起,尖端上有一個小孔叫淚點。淚點吸入的淚液經淚小管和鼻淚管流入鼻腔。正常情況下淚液分泌很少,人不會感到鼻腔內有淚液存在。人哭泣流淚的時候,通過鼻淚管流入鼻腔的淚液大量增加,人才會感覺到鼻腔內淚液的存在。如果鼻淚管被阻塞,眼淚往往從眼眶中淌出來,當我們遇到一陣強冷風時,往往容易流淚,就是由於鼻淚管阻塞造成的。淚液中含有大量的溶菌酶,所以淚液可以殺菌,當然,也可能濕潤眼球。
聽覺偵察兵——耳
常言道: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耳與眼並列,並幫助人體收集情報方麵,耳朵這個聽覺器官,也是非常重要的。
耳朵是怎麼收集聲音的呢?讓我們從耳的結構入手,揭開“耳聽八方”的奧秘,人的耳朵分為三個部分:外耳、中耳和內耳。外耳長在腦袋的兩側,十分突出,我們平時說的耳朵指的就是外耳。一左一右兩個外耳可以用來放置眼鏡腿,女孩子可以在耳垂上戴耳環,難道這兩個外耳隻是裝飾品?我們還可以看到,有的同學耳朵上用膠布貼著一些小黑豆豆,用來治療近視,這是因為外耳廓上發布著許多穴位,這些穴位正好對應代表著人體的各個部位和髒器,用儀器測試,可以發現哪個部分有病;利用針刺穴位的方法,也可以收到良好的療效,那麼,外耳最初是用做治療人體其他器官疾病的嗎?外耳的基本功能其實並不是這些,而是專門收集在空氣中傳播的各種聲波。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耳廓可以彙集來自四麵八方的聲波,但由於耳廓開口處稍稍向前外方,對來自背後的聲波的收集效果就相對差一點了。外耳道負責把這些聲波傳到中耳的鼓室,外耳道稍稍斜向彎曲,是一條長2.5厘米的通道,這個通道長有許多茸毛和數千個泌蠟腺體,可以用來阻擋灰塵、小蟲的侵入。
中耳包括鼓室和咽鼓管,鼓膜是中耳和外耳的分界。鼓膜是一片繃得緊緊的堅韌的薄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