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各個係統有著互不相同的結構,它們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也各不相同。
那麼,它們是各自為政、孤立地發生作用的嗎?答案是否定的,人體的種種機能如循環機能、呼吸機能、消化機能以及運動機能等等,都不是相互不聯係地進行工作的,而是在互相影響、互相製約和互相協調下各司其職的。
大家都知道,我們人類是在一定的外界環境中生活的,我們可以感受到諸如冷、熱等周圍環境的變化,而環境條件的變化也必然會影響人體內各種機能的反應。例如在夏天,氣溫到達30℃,我們就會出汗,會覺得熱,想喝水;下雪天,我們會覺得冷,小便的次數也會相應增加;再比如,開篝火晚會的時候,靠火近會覺得熱,再近就會覺得疼並立刻遠離火……這種生活中的例子數不勝數,那麼,人體是怎樣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的呢?我們體內的各種器官,各種係統之間怎樣協調行動的呢?這就要依靠我們人體的最高司令部——神經係統來調節和安排了。
神經係統的組成
神經係統分為中樞神經係統和周圍神經係統兩部分。中樞神經係統包括位於顱腔內的腦和位於椎管內的脊髓,它們是神經係統的最高統帥。腦又可以分為延髓、腦橋、中腦、小腦、間腦和大腦六個部分。有時我們也把延髓、腦橋和中腦合稱為腦幹。周圍神經係統包括腦神經、脊神經和植物性神經三部分,植物性神經實際上是腦神經和脊神經中支配內髒器官的那部分傳出神經。其中,腦發出12對腦神經,脊髓發出31對脊神經。
周圍神經係統分布在人體全身各處。腦神經主要分布在頭頸部,脊神經則主要分布在軀幹和四肢。植物性神經又被稱作內髒運動神經或自主神經。根據結構和功能的不同,又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種。
神經元就是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係統的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一個神經元一般都有一條軸突,幾條樹突。所謂軸突就是指長而分枝少的如同軸線一般的結構,樹突則指短且分枝多如樹杈的結構。神經元的突起叫做神經纖維。神經纖維的長短也不相同,最短的隻有幾微米,我們用肉眼幾乎看不到,最長的大約有一米左右,例如從脊髓下部發出的到達足趾的神經纖維就長達一米左右。
在中樞神經係統內,神經元細胞集中的地方形成色澤灰暗的結構,叫做灰質;神經纖維集中的地方色澤又亮又白,被稱為白質。在腦的白質內往往有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集結成團,這叫做神經核。在周圍神經係統內,也有一些神經元細胞集中的地方,被人們稱為神經節。
神經元受到刺激後等產生興奮,並且能把這種興奮傳導到其他的神經元。這種能傳導的興奮叫做神經衝動,簡稱衝動。這也就是說,在神經係統中,興奮是以神經衝動的形式進行傳導的。同學們要注意,這裏講的“興奮”是一個科學術語,並不是指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快樂、喜悅的情感,而是指神經元受到刺激做出的迅速的反應。
神經元如果按照功能的不同來分類的話,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它受到內在環境刺激所產生的興奮傳入中樞的神經元,這叫做傳入神經元,也可以叫做感覺神經元;一類是把中樞產生的興奮傳出到外周去的神經元,叫做傳出神經元,也被稱作運動神經元;還有一類是介於傳入神經元和傳出神經元之間的能起到聯絡作用的神經元,叫做聯絡神經元,也叫中間神經元,這類神經元位於中樞神經係統內。
在周圍神經係統內,神經元的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麵包以結締組織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神經。由傳入神經纖維集結成的神經叫做傳入神經(也叫感覺神經);由結出神經纖維集結成的神經叫傳出神經(也叫運動神經)。由傳入和傳出神經纖維集結成的神經叫混合神經。
人體對外界和內部各種刺激產生的反應叫做反射。反射是神經係統調節人體各種活動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活動的神經結構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感覺神經末梢部分)、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和效應器(運動神經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五個環節組成。
膝反射就是一個簡單而形象的例子。當我們用小錘輕輕地敲打膝蓋下麵的韌帶,這個敲打的刺激就引起肌腱和肌肉內感受器產生興奮,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入脊髓(神經中樞),脊髓將興奮通過傳出神經,傳到效應器——大腿肌肉,引起肌肉收縮,使小腿前伸,這就是通過反射弧所進行的反射活動。
反射弧的任何一個環節有了損傷,反射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或者會出現不正常的情況,比如反射過程可能加強或減弱,還有可能引發其他變化。因此,醫生在做體格檢查的時候,往往要檢查一些反射活動,來檢驗一下神經係統是否一切正常,如果有病的話,就要仔細察看病變發生在神經係統的什麼部分,加以及時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