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

消化道是一係列彎彎曲曲的管道,它的長度大約是6~8米,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結腸(盲腸、闌尾、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最後到肛門。這些器官,如同由一個個車間連接而成的生產線,對食物進行連續的消化、吸收和排出。

消化道的開始部分是口腔,我們吃東西的時候,也是最先通過口腔才進入消化係統的。口腔裏麵有牙齒和舌頭,三對大唾液腺的導管開口也在這裏。別小看了牙齒,它們可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結構。一顆牙齒,一般可以承受30~45公斤的力量。

一個人一生中先後要長出兩副牙齒,即乳牙和恒牙。乳牙從出生後6個月左右開始長出,到兩周歲左右出齊,乳牙共20個,上下各10個。從六七歲起乳牙逐漸自然脫落,到12~13歲脫落完畢。乳牙開始脫落了,恒牙就開始生長了。恒牙共28~32顆,從6周歲開始長出,前20個恒牙和乳牙交替,後麵的12顆恒牙在乳牙長出後才逐漸長出。一個正常的人,到14歲左右一般已經長出28個恒牙,還有4顆智齒要在18~24歲的時候才能長出來,所以,當看到有的大哥哥大姐姐因為長牙而牙痛時,就知道是智齒在做怪。成年人共有32個恒牙,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能長出32個恒牙,因為也有的人一輩子都不能長出智齒,因此我們說,恒牙有28~32個都是正常的,29顆、30顆、31顆也並不奇怪。

根據牙齒的位置、外形和功能的不同,在上下頜,左、右四區,可分為切牙、尖牙、雙尖牙、磨牙四組(乳牙分為三組,因為它沒有雙尖牙)。切牙又稱門牙,每區中有中切牙、側切牙各1個,共8個,切牙主要用來切斷食物。尖牙包括單尖牙、犬齒,每區1個,共四個,主要作用是撕裂食物。雙尖牙也叫前臼齒,每區有第一雙尖牙和第二雙尖牙各1個,共8個,用來搗碎食物。磨牙即臼齒,每區有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各1個,共12個,而乳牙則沒有第三磨牙。磨牙像磨石一樣,可以把食物磨碎。切牙、尖牙、雙尖牙、磨牙既分工又合作,就像一台粉碎機,將食物粉碎。

如果從牙齒的外部形狀看,每個牙齒又可以分為牙冠、牙頸、牙根三部分,牙體則是指整個牙齒。長在牙槽裏的部分叫牙根,露在外麵的部分叫牙冠,牙根與牙冠之間的是牙頸。構成牙齒的主要物質是牙本質。

在牙冠部分,牙本質的外麵是釉質,是乳白色的,略微有點透明。它是人體中最堅硬的物質,大約像石英那樣的礦物一樣硬,是高度鈣化了的組織。釉質被損壞後就不能重生了。在牙根部分,牙本質的外麵是牙骨質。牙齒中央的空腔是牙髓腔,其中充滿牙髓,還含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所以,當牙髓組織發炎時,會引起劇烈的疼痛。俗話說:“牙疼不是病,疼起來要人命”,也是有道理的。

牙周圍的組織叫做牙周組織,它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齦。牙周組織的作用是支持牙齒使牙齒能夠穩固,承受住咀嚼的力量。

人的一生都需要吃東西,維護生命存在,因此,同學們要從小學習保護自己的牙齒,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口腔裏有牙齒,還有一個重要的消化器官——舌。舌有攪拌和吞咽食物,辨別食物味道以及輔助發聲的作用。

食物通過咽喉,就進入食道。食道上接咽喉,下麵通到胃。食道大約長25厘米。食道壁的肌肉經過從上到下的有順序的收縮,也就是說,通過食道的蠕動,可以將由口腔咽下的食物團推進到胃裏。

胃位於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狀。胃具有容納食物、分泌胃液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好像是人體中食物的中間加工站和臨時倉庫。一個成年人的胃容積為100~3000毫升,新生兒胃的容積大約有50毫升。胃的外形像一個倒置的茄子,有前後兩個壁,大、小兩個彎,上、下兩個口。上緣凹短,朝向右上,稱胃小彎。下緣凸而長,朝向左下,叫胃大彎。胃的上端與食管相連接,相連的入口叫賁門。下端與十二指腸相連,這個地方叫幽門。

胃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在賁門的部分叫賁門部;位於賁門平麵以上的凸出部分稱為胃底;胃的中間部分為胃體;有角切跡與幽門之間的部分叫幽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