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通常由我們從食物中吸收的營養超過我們維持身體運轉所需的部分轉化積累而成,它是我們人體的能量儲存庫,一旦身體需要,這部分儲存的脂肪也可以進行分解,產生熱量,供給人體細胞利用。
毛發、指甲也是皮膚嗎
毛發、指(趾)甲、汗腺和皮脂腺等也是皮膚的一部分,叫做皮膚衍生物。
人體除手掌和足底,各處一般都生有毛發。毛發由角化的上皮細胞組成,露在外麵的部分叫毛幹,皮膚內的部分是毛根。毛根外包著毛囊。毛囊底部的上皮細胞分裂繁殖,使毛發不增長,所以頭發剪掉後幾個月又變長。毛囊上附著有斜行的平滑肌束,叫立毛肌。立毛肌收縮,能使毛發豎立,產生俗稱的“雞皮疙瘩”現象。毛發有保溫功能,冬天裏剛剪過頭發會感覺頭部發涼,就說明了這一點。很久以前,當我們的祖先還沒有掌握建房和製作衣服禦寒的本領時,周身生著厚密的毛發,為的就是適應保溫禦寒的需要。毛發還有保護皮膚的作用。
人的指(趾)甲是手指、腳趾端背麵扁平的甲,是表皮角質層變形而來。其根部的生發層不斷增生,故而指(趾)甲也不斷長長。指(趾)甲的作用是保護指(趾)端。
人體各處的皮膚中都有汗腺。汗腺一端為分泌部,位於真皮深部或皮下組織中,能分泌汗液;另一端為排泄部,由分泌部通向表皮,在皮膚表麵開口叫做汗毛孔。汗腺分泌的汗液主要成分是水,其中溶有少量的無機物(如氯化鈉)和有機物(尿素),所以出汗也是人體的一種排泄,把人體代謝的最終產物和一部分廢物,有毒物質排出體內。出汗還有一個重要功能是調節體溫,這在前麵已經作過介紹。出汗過多,身體內大量水分和鹽分散失,為維持人體內環境物質的相對恒定,應在大量出汗後及時飲水,並最好在水中溶入少量食鹽,否則易引起抽筋等現象。
皮脂腺位於表皮下毛囊附近,它的導口開在毛囊。這樣它分泌的皮脂由導管排入毛囊,順著毛幹到達皮膚表麵。皮脂能夠滋潤皮膚和毛發的作用。皮膚中皮脂腺的分泌能力因人而異,有人的皮脂分泌較快較多,臉上經常油光滋潤,摸上去滑膩膩的,被稱作油性皮膚。反之就是幹性皮膚。還有一種是中性皮膚。進入青春期後,同學們皮脂腺的發育增強,分泌出的皮脂較以往更多。腺體的開口常被分泌的皮脂、粉塵或皮屑堵塞,腺口處形成灰黑色角化栓堵物,就是所謂粉刺。如果毛囊受到細菌感染時,就形成“痤瘡”。
濤濤肚裏的“蟲子”從哪裏來
濤濤上五年級了,他的個頭躥得很快,比班上同學個子高出一頭,排隊和坐座位總是在最後。他喜歡參加體育運動,愛打乒乓球,每當在球桌上打出一個好球,就會高興地喊道:“這個動作像不像孔令輝!”籃球也是他喜愛的運動,他總是向往著能長得高高的、壯壯的,像美國球星喬丹一樣,成為高空灌籃的“飛人”,現在他已經開始與高年級同學一起在球場上打球了。濤濤課餘時間也愛讀書,《童話世界》、《童話大王》、《奧秘》都是他喜歡的雜誌,他除了自己買之外,還常與同學們交換書本雜誌。
參加鍛煉、愛好閱讀都是小學生的好習慣,可是濤濤卻有個不大不小的壞毛病:不講究衛生,不願意洗手。
你瞧,濤濤從操場上回來,滿頭大汗跑進家,把手中的球扔下,就伸手到餅幹盒裏抓餅幹往嘴裏塞。每每這時被媽媽看見,媽媽都會喊住他,取下他手中的餅幹,濤濤隻好老大不高興地去洗手。洗手時如果沒有媽媽在一邊“監督”,濤濤會把水開得大大,卻不搓肥皂,衝了幾下,抓過毛巾胡亂擦了又唱著歌去吃餅幹了。
班裏組織去郊外春遊,濤濤與同學們像小鳥兒一樣在樹林中跑來跑去,做各種遊戲。跳繩、丟沙包、玩丟手帕,覺得口渴了,濤濤用一雙小髒手從書包裏抓出蘋果就啃。旁邊的亮亮看見濤濤的這個動作,大聲叫起來:“你怎麼不洗手就抓東西吃呀?”濤濤滿不在乎地說:“不幹不淨,吃了沒病。洗不洗手有什麼關係的,隻要我把身體練得棒棒的,像喬丹那麼壯,我就什麼病也不會得。”說著一個大口啃去蘋果的一大半。
瞧,這就是好玩好動、快快樂樂又不在乎衛生的濤濤!
可是這些天,濤濤有些樂不起來了。他不時感覺肚子有些微微的疼,可又不像以前“鬧肚子”時疼得那麼重和明顯。
這天是星期天,濤濤又跑到操場上與同學打籃球。正打得起興,肚子又開始疼,一蹦,似乎痛得更重,隻好從操場上下來,坐了一會兒,疼痛好像消失了,可當他準備再衝上操場,不爭氣的肚痛又來了。他隻好捂著肚子苦惱地去找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