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皮膚,同學們對它的認識可能僅僅是,皮膚就是覆蓋在身體表麵的“皮”,把人體與外界“隔離”開,有保護內部器官的作用。
事實可遠沒有這麼簡單。如果皮膚功能不過如此,那它同一雙手套、防護層,還有多大差別?其實,皮膚發揮的功能多著哩!
想起來了嗎?天熱的時候,皮膚上會滲出鹹鹹的汗滴。同學們會說,出汗真討厭,身上汗膩膩的,時間一長還有汗臭味。可是你知道皮膚如果不出汗有多可怕的結果?正是由於出汗,體內許多熱量隨著汗水的蒸發而散失,體溫才不會超過人體生理限度,保持人體正常運行。
人體周身皮膚有出汗的功能,相當於全身裝上了“體溫調節器”。像狗這種動物,有舌頭的皮膚能出汗,所以三伏天裏狗會不斷“哈哈”地吐舌頭散熱。
除保護、調節體溫外,皮膚還有排泄、感受外界刺激等功能。所以可以說皮膚是人體的“多功能外衣”。
表皮與真皮的結構和功能
成人皮膚的總麵積有1.5~2平方米。
皮膚的厚度因身體不同部位而不同。最厚處是手掌和足底的皮膚,約有4毫米。眼皮等處的皮膚最薄,隻有0.5毫米左右厚。同學們的皮膚比爸爸媽媽的要薄,小時候的皮膚比長大成人時要薄。所以可以說同學們的“臉皮越來越厚”了。
皮膚包括表皮和真皮,真皮下麵緊挨著皮下組織。此外,皮膚還衍生出像毛發(頭發)、趾(指)甲、汗腺和皮脂腺等這些附屬物。
一、表皮
表皮位於皮膚表麵,它可以分為角質層和生發層。
角質層位於表皮的表層,由多層已經角化的細胞組成。表層的細胞經常脫落,就成為皮屑,頭皮屑就是頭頂皮膚角質層脫落的表層細胞。手掌和腳掌經常受摩擦的地方,角質層比別處尤其厚,這增強了保護作用,這層厚皮俗稱“老繭”。角質層含水分不多,手腳在水中浸得久了,角質層中水分增加,皮膚就會發白泡脹起皺。冬季天氣幹燥,角質層水分減少,皮膚容易裂開。所以冬季洗完手要在皮膚上塗一層油脂,能起到減少水分蒸發的作用,防止皮膚開裂。
生發層比角質層更深一層。顧名思義,生發層有“增生”的作用,它的細胞有很強的分裂增殖能力,這些新生的細胞逐漸向表層推移,形成表皮的各層細胞。如果把皮膚比作守衛人體的兵營,這些排列緊密的士兵們——皮膚細胞會逐漸向外層“換崗”,最外層的“士兵”退役脫落成為皮屑後,又會有“新戰士”接班,而這個兵源就在生發層。生發層中有些黑色素細胞,能產生黑色素,常受日光照射的皮膚,黑色素增加,有些同學夏天常在日頭下遊泳,一個假期下來曬得皮膚黑黑的,原因就在於此。但是黑色素的作用並不在於讓人顯得黑些,而是為了吸收紫外線,避免紫外線穿透皮膚而損傷內部組織。所以曬得久了人會變得黑一些,這正是人體的自我保護反應。
表層細胞內含有一種膽固醇,經日光照射後能轉變成維生素D,維生素D能促進身體對鈣的吸收,而鈣是骨骼的主要組成成分,因此維生素D對促進骨生長有較大作用。可見,同學們常曬太陽,對預防佝僂病很有幫助。
表皮還能吸收脂類、酒精以及溶解於其中的物質,隨之把它們轉運到體內。表皮的這種功能被利用來治療疾病,外用藥往往就是把藥物溶解於脂類或酒精中製成,把它們塗抹在皮膚上,逐漸就會被吸收進入皮膚發揮藥效。當然,皮膚這種特性有時也會給有害物質提供竄入人體作亂的可趁之機,像有些農藥也可以通過皮膚進入人體內而引起中毒。因此使用或保管農藥時要注意安全。我們經常從電視上看到農民伯伯給果樹噴灑農藥時周身裹得嚴嚴實實,就是怕受到傷害。
二、真皮
真皮位於表皮下麵,比表皮要厚,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因此彈性和韌性較強,能承受一定的摩擦和擠按,因此有保護內部組織的功能。
真皮內有豐富的血管,皮膚生長維持所需的養分就由它們運來並卸下,再將皮膚產生的一些廢料裝上運走。此外,皮膚內血管的收縮和舒張,能影響體內熱量的散發。皮膚血管多數舒張,血液流動加快,皮膚溫度高,散失熱量就多些。反之則散失熱量少些。體育運動後同學們的皮膚會微微變紅,皮膚摸上去發熱,這就是血液流量加大,皮膚升溫,在加快散熱呢。
真皮內還有許多可以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覺神經末梢。皮膚由此有感受冷、熱、觸、痛等刺激的能力。
三、皮下組織
皮下組織緊接於真皮的下麵,主要由疏鬆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脂肪組織,能起保持體溫和緩衝機械壓力的作用。
皮下脂肪的厚度隨年齡、性別和身體部位不同而有很大差異。一般女性的皮下脂肪較男性多。兒童在3歲前皮下脂肪增長速度較快,3歲到8歲皮下脂肪增長處於停止狀態,8歲以後,皮下脂肪又開始增長。所以我們會看到,許多3歲以下的嬰兒渾身肉嘟嘟的蠻可愛,而稍大些就顯得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