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大家對骨應該有一定的認識,知道它堅硬,知道它的功能是保護體內髒器、支撐身體和協助運動,可是你知道嗎,骨還是人體內重要的“造血機器”呢?
骨進行造血工作是在骨內的紅骨髓中進行的。骨髓存在於骨的骨髓腔和骨鬆質內。人在胎兒和嬰幼兒時期,各種骨頭中的骨髓都是紅骨髓,都有造血的本事,能源源不斷地製造出各種血細胞。大約長到五六歲開始,長骨骨髓腔內的紅骨髓逐漸變成了黃骨髓,並不斷增加,成年後,骨髓腔內的紅骨髓與黃骨髓平分天下,這時長骨骨髓腔就停止造血了。但是長骨兩端骨鬆質中和扁骨、不規則骨的骨鬆質中的紅骨髓,終生“兢兢業業”地造著血,完成滿足人體血細胞生老病死的替代。另外,萬一受傷大量失血,或患貧血症,長骨骨髓內有黃骨髓還可回複成紅骨髓,重新進行造血,它就像平時休息特殊時期就會重新出油的油井,供給身體的特別需要。
身體長高是怎麼回事
細心的小讀者也許會問,我的身體一天天長高,是不是骨頭生長的結果呢?是這樣的。骨頭在生長過程中會漸漸伸長、增粗,骨化變硬,隨著這個過程,人的身體也就長高了。
由此我們可知,影響骨生長的因素也正是影響身高的因素。有哪些因素呢?父母的遺傳,基因控製下的激素分泌,是影響身高的決定性因素。這些一般不是後天所能改變的。但是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還有許多因素也在影響身高,而這些因素是人後天可以把握的。如營養的攝入,骨的生長需要養分,如果營養供應不足,骨的生長就會“難為無米之炊”。骨頭的主要成分是鈣,同學們處在長身體長骨骼的發育階段,應當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還要多曬太陽。再如保證每天有充足的睡眠。人體的增高與生長激素的分泌量密切相關。後者分泌越多,身高增長越快。而生長激素的分泌在晚上睡眠狀況下最旺盛。
少年朋友們如果睡眠不足,就可能導致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從而對骨的生長和長身高產生不良影響。還有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同學們經常參加體育鍛煉,骨生長所需的營養物質就會有更多被吸收到體內,促使骨長長,長粗,使身體長高。根據統計,同年齡同性別的青少年,那些經常鍛煉的比那些很少活動的平均身高要多4~10厘米。同時,體育鍛煉還能改善骨的結構,使骨更堅固,不容易被壓斷、折壞。
骨連結
人體有206塊骨頭,這些骨頭形狀各異,被大自然安排在人體的不同部位,那麼它們相互之間是怎樣聯結在一起呢?
同學們注意過自行車的車架嗎?它主要由橫梁、斜梁等幾條鐵管焊接而成,這種焊接方式保證了車架的穩固抗壓,是符合自行車的功能需要的。但是自行車的車把、車輪等處卻不能簡單地進行焊接,否則車把就不能靈活擺動,車輪也不能自由轉動,自行車就談不上“行”,而得靠人扛了。
可見,聯結方式非常重要,並不是連在一起就萬事大吉,適當的聯結方式,就是該堅固處保證“穩如泰山”,該靈活處要能實現“遊刃有餘”,我們運動係統的骨頭間的連結恰到好處地適合了不同部分的功能需要。下麵讓我們探個究竟。
骨與骨之間的連結叫骨連結。
骨連結的形式分為直接連結和間接連結兩大類。
直接連結又分不動連結和微動連結。不動連結就是使骨與骨結合後彼此不能活動的連結。例如腦顱骨,彼此之間連結的邊緣處有對應的鋸齒狀構造,相互咬合形成非常牢固的連結。要知道這種連結對於保護顱骨中的腦部至關重要,如果不是這種不動連結,顱骨之間可以相互移動,骨頭就極可能損傷十分嬌嫩易損的腦部。微動連結,這種連結方式下,被連結的骨頭之間可以稍微活動些,例如椎骨之間靠椎間盤(軟骨層)相連,這種連結遠沒有顱骨連結那麼死板,椎骨間可以進行小範圍的彎曲轉動。這種能微動的連結也恰到好處地滿足了人體脊柱的功能需要。如果采用不動連結,那種情況就好比現在給同學們的身體上沿脊柱方向綁上一根等長的竹竿,感覺怎麼樣?是不是轉身、彎腰都很不方便。而假如采用了更為靈活的連結,脊柱就成了可彎曲的柳樹枝,那肯定承擔不起支撐人體重量的重任。隻有這種既保持了相當的堅定性又帶有一定靈活性的構造最符合脊柱功能的需要。
間接連結又稱活動連結,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關節,像肩關節、肘關節、膝關節等。這種連結是骨連結的主要形式,也就是說,大多數骨之間采用了這種連結。因此我們對它就多說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