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胃、腸、腦、脊髓等都是器官。區分某部分機體是組織還是器官,主要看它是不是包含一種以上的組織。隻有由幾種組織組成的,才會是器官。
拿胃來說,它由上皮組織、肌肉組織、結締組織構成。胃的上皮組織形成的胃腺所分泌的胃液,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胃的平滑肌收縮和舒張引起胃蠕動,使胃液與食物充分混合。胃的這幾種組織聯合在一起,行使消化功能,所以胃被稱作消化器官。
再如皮膚。它覆蓋在人體表麵,沒有獨立且集中的輪廓,似乎不像一個器官,而更像一層上皮組織。但如果通過顯微鏡觀察皮膚剖麵,從外到裏依次分布著上皮組織、致密結締組織、肌肉組織、神經組織等好幾種組織,它們又共同執行著保護、分泌等功能,所以皮膚也被視為一種器官。
人體內能夠共同完成一種或幾種生理功能的器官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係統。例如,人體攝入食物,對其進行消化,並吸收其中的營養物質,直到排出糞便,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腸、大腸以及各種消化腺等器官共同完成的,這些器官被統稱為消化係統。
人體有消化係統、運動係統、循環係統、呼吸係統、泌尿係統、生殖係統、內分泌係統和神經係統等八大係統。
從細胞到組織到器官再到係統,正好比同學們組成小組,又組成班級,由班級形成年級,最後,若幹個年級組成了學校,這些結構單位按照一定規律就組成了複雜的完整的人體。
到底是哪兒疼
林峰是三年級二班的學生。今年他又長高了,頭頂都到媽媽的下巴了。他的身體也特別棒,是班級足球隊的中鋒。他經常告訴別的同學:“我從來沒打過吊瓶,也沒有請過病假。”
他從沒有把自己和疾病聯係起來,也有點瞧不起那些“久病成醫”的同學。他常常想:隻要身體好就足夠了,學那些生理知識沒有用處。
可是有一天早上,上課的時間快到了,林峰卻還沒有起床。媽媽趕緊去叫他,卻發現他臉色蒼白,蜷縮在被子裏,一副非常痛苦的樣子。“小峰,你哪裏不舒服?”媽媽關切地問。“我疼”。林峰有氣無力地說。“哪兒疼?”“這兒。”林峰指指自己的肚子。“是胃嗎?”媽媽又問。“也許吧”。林峰含糊地回答。媽媽見他說不清楚,也就不敢給他隨便吃藥了,隻好帶他上了醫院。
在醫院裏,林峰還是沒法確切地說出哪裏疼。醫生隻好給他照了X光線,並沒有發現有什麼不正常。最後還是媽媽說:“他昨晚吃了許多冰淇淋,是不是胃疼?”醫生為他開了些胃藥,林峰吃了以後,果然好了。
病愈的林峰,又恢複了往日的活潑與強壯。隻是,他再也不輕視生理知識了。
你來做做看
認識我們身體的外部形態,分清我們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是全麵了解我們身體的結構與功能的第一步。正如我們要知道飛機飛的原理,先要來認一認飛機的機頭、機翼、機身等。我們為同學們設計了以下方案,請你來練習認識人體的基本構造。
第一,找一幅人體掛圖,逐個說出掛圖中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注意先不要看掛圖中標出的名稱。
第二,兩個同學麵對麵,一個指著自己身體的各個部位,另一個說出它的名字,再對一對課本,看說得對不對。然後兩個人換過來。最後比一比誰說對說得多。
第三,列出一係列運動項目,像跑步、乒乓球、足球等,想一想這些運動項目主要運用人體的哪些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