磚塊的多少可以表明樓房的高矮和規模,細胞的多少可以說明有的人為什麼胖、高,而有的人卻瘦、矮,因為細胞數量越大,組成的身體就愈高大。
但是細胞之於人體,與磚塊之於建築物,畢竟差別很大。就形態和功能來講,磚塊形狀單一,作用也僅是物理意義上的形成框架,別此無它功能,而細胞則大不然,人體各部分的細胞,其形態與功能千差萬別。
一個身高約1.7米的人,身體是由60萬億個細胞組成的。就大小來說,細胞一般都非常微小,小的淋巴細胞直徑隻有6微米(1微米=1/1000毫米),最大的細胞——卵細胞直徑隻有100多微米。雖然總體上來說,細胞非常小,可是不同種細胞的大小差異也是很驚人的。我們身體中有一種叫做神經細胞的細胞,它一般由細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組成。胞體大的直徑有100微米以上,小的直徑5微米左右,並不為奇,可它的突起的長短差別很大,有的甚至長達1米。就形態和功能而言,細胞更是“龍生九子,各不相同”。肌肉細胞是細長條狀的,又被稱為肌纖維。血細胞中的紅細胞也叫紅血球,中央薄,四周厚,好似一個大餅;白細胞形狀各異,通常呈球形或橢圓形,當機體受到病菌侵害,會變形出擊,去與細菌“搏鬥”。
口腔、食道內壁皮膚上的上皮細胞呈扁平狀,呈多邊形、不規則的腎小管上皮細胞,是清一色的多角立方體。
細胞怎樣組合成人體——從組織到器官到係統
構成人體的細胞有數十萬億之多,又形形色色,林林總總。那麼,它們是怎樣堆積起來的呢?是雜亂無章、隨機組合?還是按照一定規律、有章法地組合呢?
答案是後者。細胞的組合是有規則的。生物學家的實驗證明,同類型細胞相互結合,不同類型細胞彼此遠離。形態相近、功能相關的細胞和細胞間質相互聯合,就形成了各種組織。
人體的組織可以歸為四大類:
第一類,上皮組織。由上皮組織和細胞間質(細胞間物質)組成。覆蓋在身體外表和體內各種管道、腔的內外表麵(如胃、腸表麵)。上皮組織的結構特點是細胞排列緊密、細胞間質少,它具有保護、吸收、排泄、感覺、分泌等功能。如覆蓋在皮膚表麵的上皮起保護作用,覆蓋在胃、腸內腔表麵的上皮組織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而眼睛的視網膜、鼻子黏膜上的感覺上皮組織,能產生神經衝動,傳導到大腦皮層就形成視覺和嗅覺等感覺。
第二類,結締組織。在人體內分布最廣,種類最多,形態變化多而複雜。其結構特點是細胞數量較大,細胞間質特別發達。在人體內主要起支持、連接作用,也有營養、防禦等功能。如骨組織就起到支持人體的作用。
第三類,肌肉組織。凡是人體內需要運動的部位都必然有肌肉組織的存在。主要由纖維狀的肌細胞構成。其功能是收縮和舒張,產生身體運動和體內器官的搏動、蠕動。肌肉組織可分為三類:一類叫平滑肌,分布在血管、胃、腸等內髒上,收縮緩慢但持久,不易疲勞。另一類叫骨骼肌,附著在軀幹、四肢骨骼等部位上,肌纖維排列整齊,上有橫紋,其收縮快而有力,容易疲勞。第三類是心肌,構成心髒肌肉,收縮有節律性,不易疲勞。人體的各種運動的動力均來自肌肉組織的收縮。
第四類,神經組織。主要由神經細胞組成。神經細胞受到刺激後能產生興奮和傳導興奮,對人體的各種功能有調節作用。
細胞形成了各種組織,各種組織有規則地聯合起來,構成具有特殊形態,執行一定功能的結構單位,這就是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