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羅康瑞:沉默的時代領跑者(3 / 3)

打造上海“新天地”

羅康瑞自己投資的方針策略和其他房地產開發商不太一樣,“新天地”的房產隻租不賣,但與其一湖之隔的住宅小區“翠湖天地”第一期很快就全部賣光了。原因是,瑞安總是先營造好環境,然後再進行房屋開發。像“新天地”旁邊的這個湖,就是瑞安先在小區內挖鑿的一個人工湖,並進行了綠化。“實際上我們一分錢廣告都沒有投,現在還有2000多人在排隊買我們的第二期。”說起這個結果,羅瑞康頗為滿意。

如今,“新天地”成為了上海的又一個坐標,“新天地”模式也成了中國老城區改造的一個典範。但當時,羅康瑞決定投入巨資保留盧灣區的這一片3萬多平方米的石庫門建築時,人們都認為這個香港商人有點傻。

石庫門建築其實就是上海的弄堂,過去曾經有六成的上海人住在這種房子裏。這種房子裏沒有廁所等衛生設施,人們新的一天都是在家家戶戶主婦刷馬桶的聲音裏開始的。當上海市進行城市改造時,這樣的弄堂自然要被拆掉。此時,羅康瑞卻以公益性質的人工湖及綠地為代價從盧灣區政府拿到了太平橋地區的52公頃土地。

太平橋地區,位於上海市中心淮海中路的南端,此地有大片的石庫門建築,但都破敗不堪。羅康瑞舉起了花巨資打造的手術刀,開始了對該地區的整容手術。他的想法是:把上海最典型、古老的街區保存下來,變為最新銳、奢華的消費場所。然而這個手術不亞於一場賭博:這片不到10分鍾可以走一圈的“弄堂”,花了羅康瑞當時總資產的50%——14億元。

他花了3000萬元人民幣請來美國舊房改造專家本傑明·伍德建築設計事務所和新加坡日建設計事務所,並請同濟大學建築設計院為顧問,因為“美國人沒有包袱”。為了“整舊如舊”,羅康瑞花了大價錢,最後統計出來的清況是,“新天地”每平方米的造價達到了2萬元。而為動遷這一地塊上近2300戶、逾8000名居民,瑞安又耗資超過6億元人民幣。

羅康瑞的想法成為現實,石庫門從私人化走向了公眾享受。目前“新天地”已經有逾百家知名品牌的店鋪。“每個人都能從中找到一點自己喜歡的東西。”

接下來,羅康瑞的工作重心轉移到在“新天地”周圍開發住宅樓、商務樓和購物中心上,而“翠湖天地”一期住宅樓隻不過是小試牛刀。羅康瑞一臉豪氣地說,我們的平均房價是上海最高的,而將來把“新天地”周圍開發完要8到10年,預算投資至少250個億。

羅康瑞認為,房地產跟經濟增長肯定是掛鉤的,在過去這10年中,上海的經濟增長平均達到了12%。在這樣的一座城市的市中心來做這樣的一個項目,如果沒人喜歡,沒人租,那本身就是不正常的。他經常到國外去旅遊,每到一個城市,都一定去看看這個城市的舊房子是個什麼樣子。羅發現,它們都很吸引遊客,他的另一想法就是:上海還沒有,為什麼我不可以在上海做一個呢?

“更多地產商目光還在地皮上,而羅康瑞己經看到了地上老房子的價值了。”上海同濟大學教授、著名規劃專家阮儀三曾這樣評價羅康瑞的膽大和見識。在羅康瑞之前,很少有人想到,上海的石庫門還可以如此改造。

“新天地”於2000年落成,為了吸引優質商戶,瑞安以低於市價的租金招徠客戶,故此初期回報不大理想。但隨著兩至三年後租約紛紛期滿,瑞安便調高了租金。其集團經理彭秋影指出,由於經營業績理想,大部分商戶此時亦願意續租,“新天地”租金回報獲得不斷改善。羅康瑞表示,目前瑞安房地產每年租金收入己有2億多港元,他的長遠目標,是租金收入可占其中國的地產旗艦瑞安房地產(SOL)盈利四分之一。“新天地”剛推出時,上海地產市場還沒有起飛,但去年以來許多地方的平均樓價己上升30%-50%,“新天地”市值也隨之水漲船高,令當初不看好瑞安的分析員,也要刮目相看。

2005年4月28日上午,武漢市房地產上地交易中心大廳,瑞安集團33,9億元奪標一規劃淨用地麵積為47,93萬平方米地塊!中國新“地王”應聲誕生。瑞安集團創下了我國土地有形市場以來,單宗土地最大可建築麵積、單宗土地最高起拍價及單宗土地最高成交價等多項中國土地使用權拍賣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