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1月,朱孟依將其在盈通的絕大部分股份,全部出售給急於介入電信行業的中信集團。業內流傳這項巨額交易的價格高達11億元人民幣。
在朱孟依的發跡史中,除了合生創展,還有一家不能不提到的公司,即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廣東珠江投資有限公司成立於1993年2月,合生創展的大多數項目,幾乎都是與這家公司合作完成的。珠江投資與合生創展一起,成為了朱孟依行走江湖的左膀右臂。據調查,珠江投資的股東之一廣東新南方建築工程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即是朱孟依的胞兄朱沐之,珠江投資的另一位股東則是朱老家廣東豐順縣的韓江建築安裝工程公司。
珠江投資與合生創展的分工是這樣的,兩家公司以組合投資方式做項目,由珠江投資負責拿地,拿到地後,再由兩家按某種比例關係組成中外合作合營的項目公司進行開發。這種比例關係,基本是合作創展占70%,珠江投資占30%。在品牌使用上,對外,比如在北京則打珠江品牌,在廣州則大多打合生創展品牌。
另外,朱孟依非常反感做事張揚,多說少作,在合生內部,行事低調務實成為公司最具特色的企業文化。
鍛造“地產航母”
這個低調的地產大亨,一直信仰著“求財不求名”的生存哲學。但市場卻因此更對他矚目有加。
2005年3月8日,合生創展發布公告稱,在北京拿到總建築麵積為20.3萬平方米的兩塊地,共付金額為別1億元人民幣,預付約34億元人民幣,其餘款項在幾個月內支付。其公告顯示,代價總額由集團內部資源擔負。
2005年6月3日,合生創展發布公告,委任武捷思為其集團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裁。武捷思來頭甚健,原為深圳市副市長、廣東省省長助理,曾配合王歧山主刀被認為是“亞洲有史以來最大及最複雜”的債務重組一一粵海集團重組,從而在國內國際資本市場留下口碑。
武捷思的履新更加重了外界對珠江係資金鏈的質疑。大量的土地儲備和大開工量必然要求大量的資金滾動投入,在銀行緊縮信貸的關鍵時刻,資金鏈的緊張成了懸在朱孟依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同年,8月9日,合生創展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孟依減持公司股權,由63.56%減至52.97%,同時引入淡馬錫、老虎基金成為合生創展的戰略投資者,合生創展向這兩家配售了2.06億股,每股4.875港元,這樣兩家戰略投資者為合生創展提供了9.57億港元的資金支持。公告顯示,2004年本公司欠債總額為35億港元,所得款項用於償還債務、一般營運資金及擴展中國業務。
11月2日,合生創展宣布發行3億美元7年期優先票據,票息及收益率訂為8.125厘,較美國國庫債券高359點在4年後贖回。據透露,發行票據所得款項淨額估計約2.91億美元,用作購買土地及物業發展等一般企業用途。
朱孟依的這些動作,不僅融到了大筆資金,緩解了資金壓力,也增強了資本市場對合生創展的信心,同年到11月份時,股價逼近12港元。
在解決資金鏈緊張的同時,合生創展並沒有停下拿地的步伐,2005年7月2日,合生創展以象征性的代價間接獲得位於上海一塊商業用地總麵積為81000平方米。
同年,7月15日,合生創展又以約3.23億元人民幣(約合3.044億港元)收購惠州亞新100%月受本權益,獲得總麵積為1275000平方米的土地。
2006年4月13日,朱孟依為董事局主席的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0754.K)在香港聯交所公布其2005年全年業績公告,根據公告資料顯示,其營業額為61.34億港元,盈利大幅度增加,達到12.17億港元,比2004年的4.33億港元增長181%最令地產商頭痛的土地儲備則達到1295萬平方米,據調查,合生創展目前的土地儲備居行業第一位。
自2006年起,朱孟依引領合生創展在全國縱橫裨闔後揮師北上,一口氣在京城拿下數幅大地塊。為了運作這些項目,此後,朱孟依頻繁往返於北京和廣州之間,更重要的是:為能把合生創展集團總部安置在這裏,他在北京停留的時間越來越長。2008年8月份,身在北京的朱孟依沒有心思看奧運,他每天都堅持上班。當時,在位於東三環外大望路上的珠江帝景酒店,他像個包工頭一樣指揮著他旗下的項目施工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