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旅行社的發展(2)(2 / 2)

第四,散客旅遊和家庭旅遊作為2l世紀國際旅遊的一個新趨勢,對旅行社的要求越來越高,它不僅要求有靈活的旅遊路線和產品組合,更要有合理的時間安排、多樣化的服務和多品種的推介方案,這一需求的實現須建立在便捷、高效、統一的全國性旅遊網絡之上。由此可見,旅行社集團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因此,大型旅行社應通過合並、兼並、收購、品牌聯合、特許經營等多種方式重新整合資源,形成一定數量人、財、物一體化的旅行社集團。旅行社集團的結構可包含多種形式的業務,實現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在主營業務上,可以承襲現行一些大型旅行社采用的總社和各地分支社的形式,但總社和各分支機構在人、財、物的資源上應采用集團企業管理方式。在其他業務上,可以采用公司直接控股、公司參股、業務外包等形式,主要從戰略上加以控製。在大型旅行社進行集團化構建我國旅行社業基礎規模的同時,中小旅行社通過強化自身優勢,發展專業化業務模式。即針對某些細分市場和特定市場,對特定的產品進行深度開發,提供特色服務;或者以專門代理旅行社集團的品牌旅遊產品,成為專賣店;更小的還可以在經營特色產品的同時,承接品牌旅遊產品的售前和售後服務業務。這樣,中小旅行社可以在垂直分工體係的框架中,尋找到自己的市場位置,實現旅行社業的網絡化發展。

五、旅行社行業管理製度建設

我國旅遊業的市場化程度逐漸提高,但製度環境相對滯後,無論是市場法規還是行業自律係統都不健全,致使行業內外一旦風生水起,行業的正常經營秩序即被打破。從合同的履行到最高、最低價格的限定,都缺少有效監督機製,這是影響我國旅遊業長期健康發展的重大問題。利用加入WTO和“非典”之後市場振興的時機,順應市場化改革的大方向,完善行業管理製度,健全行業自律組織,將旅遊發展的各個要素納入相應的行業管理範疇,是我國旅遊業發展的長期任務。

(一)行業管理向產業管理的轉化

在行業管理中導入市場化因素,逐步實現行業管理向產業管理的轉化。旅遊企業所麵臨的市場競爭弱勢,是企業傳統的管理方式無力解決的。標準是規範客體的技術法規,是旅遊行業和企業的管理、經營、服務在市場條件下的行為規範。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標準成為企業求生存和發展的重要手段,市場會淘汰管理落後的企業。管理機關和企業的體製和觀念是製約標準化實施的重要因素。

(二)行業管理手段日益國際化

隨著我國旅行社市場的全麵開放,同時也為適應世界貿易組織有關服務貿易自由化的準則,政府將逐步調整旅行社行業管理製度,使之更加符合國際慣例。放鬆管製,加速旅行社企業化、市場化進程,培育多元化管理主體和多樣化管理工具是將來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旅行社行業管理製度的變遷方向。

(三)行業管理組織自律化

我國旅遊業行業協會組織的行業管理職能將主要以行業自律管理的形式出現,表現在:

1.自律管理

企業以合約形式自願接受旅遊行業協會組織的行規行約的約束。旅遊業行業協會組織經行業內成員企業授權,以獨立的身份約束成員企業行為的規範,對違反合約約定的成員企業給予懲戒。

2.集體尋租功能

受成員企業的授權,旅遊行業協會組織遊說和影響政府的公共政策,為本行業的成員企業的共同利益服務。

3.協助行政

向成員企業提供、傳達和實施政府製定的各項公共政策。

4.服務功能

包括向成員企業提供行業統計、信息發布、谘詢和培訓、協助交流、調解成員企業糾紛服務。旅遊業協會組織為成員提供的是一種長期合作、重複博弈的關係網絡。在我國,一個地區一個行業隻允許成立一個行業協會的原則指導下,作為產權主體的旅遊企業在脫離“上級主管部門”的庇護參與國際競爭的過程中,將求助於行業組織,尋求市場信息、谘詢培訓服務和集體尋租活動帶來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