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旅行社的發展(2)(1 / 2)

2.公平性原則

其主要指平等對待所有股東,如果他們的權利受到損害,他們應有機會得到有效補償。同時,旅行社法人治理結構的框架應確認公司利益相關者(債權人、雇員、供應商、客戶)的合法權利。

3.透明度原則

一個強有力的信息披露製度是對公司進行市場監督的典型特征,是股東具有行使表決權能力的關鍵。信息披露也是影響公司行為和保護投資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強有力的信息披露製度有助於公司吸引資金,維持對資本市場的信心;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要求信息披露中采用高質量會計標準——國際會計準則,提高國家之間信息的可比性;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要求可靠的信息審計,以確保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由獨立董事招任。

四、旅行社的分工體係

我國現行的旅行社分工體係是行業政策法規、傳統經濟體製和現行市場機製綜合作用的結果,盡管這一體係在某種程度上具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從我國旅行社業發展的實踐和趨勢來看,也造成了諸如大型旅行社沒有實現規模經濟,規模優勢得不到發揮,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集中表現為有限的接待數量和低下的利潤水平,旅行社業惡性價格競爭盛行,市場秩序混亂等問題。根據目前旅行社業存在的這些問題,借鑒國際上旅行社業的分工體係經驗,結合我國現有的旅行社業本身的狀況,我國旅行社分工體係調整的趨勢有兩種:

(一)向垂直分工體係邁進

多年來,中國旅行社業一直采取以市場分割為特征的水平分工體係,國外的旅行社業發展相對成熟,已進入規範化經營時代。在旅遊業發達的國家,旅行社的分工體係呈現的是“相關旅遊企業——經營——批發——零售——旅遊者”的垂直分工狀態。市場上的旅行社批發商、零售商層次分明,還有部分從事專業化經營的旅行社。實力雄厚的少量大型旅遊批發經營商從事開發產品、宣傳促銷等業務,大量雇員在10人以下的小社(有許多是家庭經營的“夫妻店”)從事旅遊代理服務,整體經營井井有條。這種垂直分工體係既是對工業領域產業組織分工的移植,也是適應旅遊業中旅遊者分布麵廣、人員流動性強等特點進行的製度創新。這種市場經濟體製內生的分工體係通過專業化分工、規模經濟、協作與同盟等途徑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資本優化配置功能,也是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旅行社業分工體係製度變遷的方向。目前,市場競爭逐步把我國的一些旅行社引導上這條規範化道路,旅行社將逐漸分化為旅遊批發商、代理商、零售商,逐步建立起垂直分工體係。

(二)旅行社的集團化、專業化、網絡化趨勢

旅行社業是最能體現規模經濟的行業之一,有規模才會有經濟,而網絡化、集團化是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實現規模經濟的有效手段。在旅行社“弱、小、散、差”等狀況下,構建集團、發展網絡尤為緊迫。而且隨著我國加入WTO,中國旅遊業已經迎來了全球大旅遊、大市場的局團。在國際大型旅遊企業集團的衝擊和挑戰下,單體旅遊企業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我國旅行社要順應國際化經營趨勢,在日益激烈和不斷變化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就必須組建企業集團,形成規模優勢。

組建規範的、具有資產紐帶聯係的旅行社集團,尋求同業聯合的優勢,是由旅行社行業特征及國際國內市場經濟發展趨勢所決定的。

第一,旅遊業本身是跨區域的、跨行業的服務性行業,旅行社更具有強烈的依賴性。這就要求實現跨區域的集團化和網絡化,由核心企業和集團成員形成強大的集體促銷能力,信息共享、服務規範,置集團於一個靈活溝通的網絡下開展經營活動,才能保證服務質量的提高以及規模經濟效益的實現。

第二,旅遊市場要向世界開放,國外旅行社集團在國內企業立足未穩之際搶占市場份額,一些國外的合作夥伴會成為競爭對手,如果沒有具備實力強大的組團及接待能力及全國聯網的旅行社集團與之抗衡,有可能導致國內旅行社市場的喪失。

第三,集團化發展也是尋求跨國聯合、走向國際化的必由之路。旅行社國際化包含了兩層含義;一是旅行社不僅僅滿足於單純的國際接待業務,而要通過駐國外子公司或辦事處等方式開發所在國客源市場,以實現服務鏈的延伸;二是隨著國內旅遊市場的壯大,出境旅遊越來越興旺,這就要求國內旅行社集團由接待經營型向組團經營型轉化。很顯然,沒有實力強大、海內外信譽好的大型旅行社集團,國際化目標是難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