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促使我國旅行社重視內部管理
我國大多數旅行社內部管理缺乏科學性,有些甚至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這主要表現在:組織機構呆板,主要以直線製與直線職能製為主;企業在產品開發、采購、銷售、用人等方麵缺乏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有的靠相互“賣團”或“轉團”,有的更是靠做“一錘子買賣”,“砸團”的事時有發生;電腦普及與應用率低;服務質量差,相當一部分旅行社管理者不知道“TQC”是什麼;質量意識淡薄,在旅遊中“宰客”現象時有發生。“入世”後,國外旅行社將帶來先進的經營模式和管理經驗,按照國際慣例進行操作,從而迫使我國旅行社苦練內功,提高管理水平,開展全麵質量管理,全方位提高質量,提高競爭能力。
(四)人力資源成為旅行社競爭的關鍵
21世紀,將是人力資源管理再造的世紀。人才是信息時代企業發展的動力之源,人力資源將是企業製勝的關鍵。誰掌握的人才越多,誰就能脫穎而出,獨領風騷,尤其是對人才密集型的旅行社企業更是如此。“入世”後,外方旅行社會以其管理優勢、高薪利益機製及用人機製吸引大量的優秀人才;對此,我國旅行社必須采取應對措施,保護優秀人才、留住優秀人才。
三、旅行社的體製創新
中國旅行社行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不僅僅在於其企業隊伍的“弱、小、差”,主要也不是從業人員的素質問題,而仍然在於其機製不科學,表現為產權製度落後,沒有很好地按照業務特性和外部環境來進行變革。因此,解決中國旅行社業存在的主要問題的出路就在於產權製度創新。
(一)產權界定明晰
我國旅行社企業製度改革的核心是產權界定問題,產權界定的不明晰是目前中國許多旅行社運行效率低下和短期行為盛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形式,都應力求做到產權明晰,這既是我國旅行社產權製度改革的目標,也是旅行社產權管理的重要內容,因為產權是否明晰直接關係到旅行社經營的績效。
國有旅行社企業體製改革可根據企業各自的實際,采取以下形式:
1.股份製改造
企業可以通過向職工出售存量資產或吸收其他投資等方式,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鑒於目前大部分旅行社為中小型企業,多數旅行社以改組為有限責任公司為宜。少數規模較大並準備上市的旅行社企業可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合作製
小型國內旅行社可通過將企業淨資產全部轉讓給職工或其他更合適的方式,將國有旅行社改組為股份合作製企業。
3.出售拍賣
以企業資產評估價為基價,可實行公開競價或協議定價,綜合考慮職工就業和新增投資等因素,向法人、自然人出售拍賣旅行社企業。
4.租賃承包經營
將企業全部或部分資產出租或承包給法人、自然人,按照協議將資產經營權賦予租賃、承包人。租賃或承包人要根據行業特點,明確雙方的權利和責任,合理確定租賃、承包標準以及支付方式。
5.引資嫁接、合資經營
鼓勵旅行社企業廣開渠道,引進資金和人才,進行多種形式的嫁接改造。嫁接方式可以是整體嫁接,也可以是部分嫁接,合資比例不定。
在各類形式體製改革過程中,旅行社企業應積極吸引大型企業參與改製,進一步擴大企業規模,壯大企業實力,提高企業素質。
(二)未來合理的旅行社法人治理結構
產權界定清晰的同時還需合理的旅行社法人治理結構。好的法人治理結構沒有單一的模式,從公司發展的實踐上看,國際社會認為比較好的公司治理結構應具備某些共同的要素:
1.投資機製和責任
內容包括明確董事會的職責,強化董事的誠信與勤勉義務,對經理層的有獎監督;建立健全績效評價與激勵約束機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