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文文獻
[1]布坎南·馬斯格雷夫著,公共財政與公共選擇[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0.
[2]亨利·萊文,高科技、效益、籌資與改革[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1995.
[3]James Heckmen。提升人力資本投資的政策,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3.
[4]羅納德·伊蘭伯格,羅伯特·史密斯,現代勞動經濟學[M],北京:中國勞動出版社,1991.
[5]馬克思,資本論[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6]卡諾依,教育經濟學國際百科全書[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托達羅,經濟發展與第三世界[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
[8]西奧多·舒爾茨著,郭熙保等譯,經濟增長與農業[M],北京:北京經濟學院出版社,1991.
[9]雅各布·明塞爾,勞動供給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0]雅各布·明塞爾,人力資本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1]詹姆斯·A。道等,發展經濟學的革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2]蔡昉。2002年:中國人口與勞動問題報告——城鄉就業問題與對策[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
[13]杜育紅,教育發展不平衡研究[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4]胡學勤,李肖夫,勞動經濟學[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1.
[15]靳希斌,教育經濟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16]賴德勝,教育與收入分配[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7]李寶元,人力資本與經濟發展[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18]李鳳偉,常樺,就業力——贏在起跑線的七種能力[M],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4.
[19]厲以寧,吳世泰,西方就業理論的演變[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20]閔維方,高等教育運行機製研究[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1]瞿振元等。2001~2003年中國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形勢的分析與預測[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2]曲恒昌等,西方教育經濟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23]盛世明,高等教育發展與勞動力市場需求之間的不平衡性研究[D],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2004.
[24]譚崇台,發展經濟學[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1.
[25]王善邁,教育經濟學簡明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6]王善邁,教育投入與產出研究[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7]王善邁,袁連生。2001年中國教育發展報告[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
[28]武向榮,中國過度教育研究[D],北京:北京師範大學研究生院,2004.
[29]謝維和,王洪才,從分配到擇業——大學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實證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0]楊俊青,劉姍姍,勞動經濟理論研究[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8.
[31]楊先明,徐亞菲,程厚思,勞動力市場運行研究[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32]楊宜勇,中國轉軌時期的就業問題[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2.
[33]袁樂平,周浩明,失業經濟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3.
[34]袁誌剛,失業經濟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7.
[35]曾湘泉,變革中的就業環境與中國大學生就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36]曾滿超等,西方教育經濟學流派[C],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37]曲恒昌,曾曉東,西方教育經濟學研究[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38]中國教育與人力資源問題報告課題組,從人口大國邁向人力資源強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9]曹殊,新世紀初高校畢業生就業改革的對策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2(8):78~79.
[40]陳成文,譚日輝,人力資本與大學畢業生就業的關係[J],高等教育研究,2004(6):31~35.
[41]陳誌平,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要靠宏觀調控與微觀搞活[J],教育與經濟,1999(3):44~46.
[42]鄧光平,高校畢業生就業結構性失衡與教育過度探析[J],江蘇高教,2004(3):42~45.
[43]丁小浩,我國專科與本科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的相對位置與比較優勢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2):43~49.
[44]丁元竹,正確認識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J],宏觀經濟研究,2003(3):3~6.
[45]杜育紅,孫誌軍,中國欠發達地區的教育、收入與勞動力市場經曆[J],管理世界,2003(9):68~88.
[46]範劍勇等,改革以來就業結構變動及其對經濟增長的貢獻[J],宏觀經濟研究,2001(9):43~47.
[47]傅勇,人力資本投資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的意義[J],人口與經濟,2004(3):55~59.
[48]郭叢斌,二元勞動力市場分割理論在中國的驗證[J],教育與經濟,2004(3):7~11.
[49]郭繼嚴。2001~2020年我國就業戰略研究[J],宏觀經濟研究,2001(6):24~26.
[50]何莽,夏洪勝,教育啟動消費的困惑及對策[J],宏觀經濟研究,2003(7):39~40.
[51]胡安榮,企業拒絕女大學生的經濟學分析[J],財經科學,2004(4):34~36.
[52]胡永遠,劉智勇,不同類型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影響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4(2):55~58.
[53]黃敬寶,政府與高等教育投資[J],生產力研究,2001(6):113~115.
[54]黃敬寶,透過“一費製”看我國農村義務教育投資[J],中國物價,2005(3):32~36.
[55]黃敬寶,市場化改革中的教育性失業問題探索[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5(4):30~34.
[56]黃敬寶,高等教育體製與大學畢業生就業[J],江蘇高教,2007(1):72~74.
[57]黃敬寶,勞動力市場不完善與大學畢業生失業[J],改革與戰略,2007(1):146~149.
[58]黃敬寶,教育擴展與大學生就業率的變化[J],北京社會科學,2007(3):38~43.
[59]黃敬寶,自身因素與大學生就業結果的實證分析[J],高教探索,2007(4):117~120.
[60]黃敬寶,教育擴展中大學生就業行業的變化[J],經濟管理,2007(13):32~38.
[61]黃敬寶,高等教育投資規模與大學生就業率的相關性分析[J],經濟經緯,2007(4):82~84.
[62]黃敬寶,人力資本理論關於就業問題研究的局限及成因[J],價格月刊,2007(9):45~47.
[63]黃敬寶,大學生自身努力與就業機會的調查分析[J],學術論壇,2007(9):193~197.
[64]黃敬寶,就業能力假說——人力資本理論的一種發展[J],工業技術經濟,2007(10):124~127.
[65]靳娟,我國知識失業的成因與對策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6(5):42~47.
[66]靳衛東,高波,“知識失業”條件下的教育投資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7(2):45~49.
[67]賴德勝,論勞動力市場的製度性分割[J],經濟科學,1996(6):19~23.
[68]賴德勝,分割的勞動力市場理論評述[J],經濟學動態,1996(11):65~67.
[69]賴德勝,中國教育收益率偏低新解[J],河北學刊,2001(3):32~36.
[70]賴德勝,勞動力市場分割與大學畢業生失業[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1(4):69~76.
[71]賴德勝,吉利,大學生擇業取向的製度分析[J],宏觀經濟研究,2003(7):34~38.
[72]賴德勝,怎樣認識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J],求是,2003(16):54~56.
[73]賴德勝,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人力資本投資效應[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4):13~15.
[74]賴德勝,田永坡,對中國“知識失業”成因的一個解釋[J],經濟研究,2005(11):111~119.
[75]賴德勝,孟大虎,專用性人力資本、勞動力轉移與區域經濟發展[J],中國人口科學,2006(1):60~68.
[76]李鋒亮,丁小浩,對中國勞動力市場中教育促進勞動生產率作用的實證檢驗[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3(10):41~45.
[77]李家華,吳慶。2000年北京地區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2001(3):1~8.
[78]李家華,吳慶。2001年北京地區大學生就業現狀調查[J],中國青年研究,2002(1):9~13.
[79]李培林,中國就業麵臨的挑戰和選擇[J],中國人口科學,2000(5):1~8.
[80]李同明,試論我國高校畢業生資源配置機製的創新[J],教育與經濟,1999(1):29~31.
[81]李文利,閔維方,我國高等教育發展規模的現狀和潛力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1(2):27~39.
[82]李文利,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下高等教育係統運行機製的本質區別[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1):102~108.
[83]林毓銘,大學生起薪工資走低現象的經濟學分析[J],教育與經濟,2006(2):33~35.
[84]劉濟勇,大學生擇業與就業體製創新[J],現代經濟探討,2005(2):58~60.
[85]劉仁彪,失業調控的微觀約束機理[J],財經問題研究,2000(11):36~39.
[86]劉宇舸,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經濟學分析[J],現代經濟探討,2003(6):20~22.
[87]劉餘鎮,職業錨理論在大學生職業規劃中的運用[J],商業時代,2007(10):90~91.
[88]羅教講,羅忠勇,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綜合素質的評價[J],中國人口科學,2001(5):59~65.
[89]馬陸亭,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生的錄用與評價[J],高等教育研究,2002(1):43~47.
[90]孟大虎,不確定環境中的抉擇:從專業選擇到職業決策[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3):99~104.
[91]孟大虎,王碩,文憑篩選、人力資本與大專畢業生就業[J],北京社會科學,2005(4):1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