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參考文獻(2 / 3)

[92]孟大虎,從專業選擇到職業定位——專用性人力資本視角下大學生就業行為分析[J],中國青年研究,2005(7):48~51.

[93]孟大虎,馮紀明,分割性收益、專用性人力資本與大學生就業[J],學術論壇,2005(4):183~185.

[94]孟續鐸。2006年北京地區大學應屆畢業生職業價值觀調查研究[J],人口與經濟,2007(1):41~47.

[95]苗慶紅,西方主要教育經濟理論分析與比較[J],經濟經緯,2003(4):21~24.

[96]M。L。戈德斯密德,展望新世紀高等教育:理論學習與職業生涯的中介[J],高等教育研究,1999(6):97~99.

[97]青彥。2006年大學生就業狀況[J],人才開發,2006(9):37.

[98]瞿振元,未雨綢繆,紮實推進大學畢業生就業工作[J],中國高等教育,2001(24):7~10.

[99]瞿振元,中國農村發展與大學畢業生就業[J],中國高等教育,2003(24):15~18.

[100]任江林,建立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價格指導體係芻議[J],價格月刊,2007(1):23~24.

[101]沈百福,人口文化素質與經濟發展水平的相關性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1):57~62.

[102]盛世明,過度教育的測試方法的比較研究[J],比較教育研究,2004(3):22~26.

[103]孫誌軍,過度教育:西方的研究與經驗[J],比較教育研究,2001(5):38~43.

[104]陶愛祥,大學生就業力培養途徑探討[J],商業時代,2005(5):16~25.

[105]唐可月,張鳳林,高校擴招引發教育信號貶值的機理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7(3):24~33.

[106]田永坡,人力資本一般性和專有性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3):105~110.

[107]田永坡,俞婷君,吳克明,工作搜尋、配置能力與大學畢業生就業研究[J],青年研究,2007(3):33~37.

[108]汪懌,就業能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方麵[J],教育發展研究,2005(4):31~34.

[109]王保義,中西方大學生就業指導之比較[J],教育與職業,2005(8):53~56.

[110]王洪才,轉型中的中國高等教育質量危機與治理對策[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5(6):60~66.

[111]王金營,中國和印度人力資本投資在經濟增長中作用的比較研究[J],教育與經濟,2001(2):54~57.

[112]王善邁,勞動力市場與高等教育體製改革[J],上海高教研究,1997(2):8~10.

[113]王善邁,杜育紅,劉遠新,我國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1998(6)。

[114]王善邁,曹夕多,重構我國公共財政體製下的義務教育財政體製[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5(4):25~30.

[115]王雁茜,金雪軍,教育替代的經濟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0(3):38~44.

[116]文東茅,高校畢業生資源配置“市場失靈”的理論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1(2):101~105.

[117]文東茅,我國高校擴招對畢業生就業影響的實證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4):25~30.

[118]吳克明,孫百才,大學生就業期望偏高的經濟學分析[J],教育與經濟,2005(4):52~55.

[119]吳克明,朱慧麗,大學生就業難對個人人力資本投資的影響[J],湖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4(4):94~97.

[120]吳克明,孟大虎,高等教育收益率上升新解:勞動力流動製度的視角[J],高等教育研究,2007(1):37~42.

[121]吳克明,人力資本理論視角下的教育與辭職——基於中國城鎮居民的研究[J],經濟科學,2007(1):61~70.

[122]武向榮,勞動力市場競爭條件下的大學畢業生失業問題研究[J],江蘇高教,2003(3):100~103.

[123]武向榮,論大學畢業生就業風險[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3):126~131.

[124]武毅英,從經濟學的視角審視高等教育的就業問題[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2(5):71~76.

[125]謝繩武,高校畢業生就業與人才市場[J],中國高教研究,2000(12):3~4.

[126]謝維和,對口與適應——高校人才培養與勞動力市場的兩種關係模式[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4):9~11.

[127]謝誌遠,關於培養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5(1):90~92.

[128]謝作謝,黃榮坦,中國高等教育規模發展宏觀調控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4(6):18~24.

[129]熊斌,關於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分析與治理[J],人口與經濟,2001(3):52~56.

[130]徐曉軍,大學生就業過程中的雙重機製: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J],青年研究,2002(6):9~14.

[131]楊偉國,王飛,大學生就業:國外促進政策及對中國的借鑒[J],中國人口科學,2004(4):65~71.

[132]袁貴仁,加強指導和服務,推動畢業生就業製度建設與創新[J],中國高等教育,2003(3,4):3~6.

[133]嶽昌君,大學生就業選擇的行業因素分析[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4(3):74~79.

[134]嶽昌君,丁小浩,受高等教育者就業的經濟學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6):21~27.

[135]嶽昌君,文東茅,丁小浩,求職與起薪:高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實證分析[J],管理世界,2004(11):53~61.

[136]曾之光,沈士倉,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中的信息不對稱及其對策[J],人口與經濟,2003(6):67~70.

[137]張本波,發展教育事業,推動我國經濟和社會加速轉型[J],宏觀經濟研究,2004(2):23~26.

[138]張抗私,勞動力市場性別歧視行為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4(4):74~80.

[139]張建富,王誌強,後單位製時代的大學生就業[J],社會,2004(6):8~10.

[140]張雄,導致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四大結構性矛盾與對策[J],改革與戰略,2004(3):29~32.

[141]張遠秀,現行社會繼替規則是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真正原因[J],經濟問題探索,2007(1):105~109.

[142]趙建國,經濟增長促進就業的實證分析[J],財經問題研究,2003(5):93~96.

[143]趙海,多樣化人才培養模式與現代企事業單位人才需求的良好結合[J],商場現代化,2007(4下):329~330.

[144]趙宏斌,人力資本投資收益——風險與大學生擇業行為[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3):119~125.

[145]趙延東,人力資本:再就業與勞動力市場建設[J],中國人口科學,2003(5):20~25.

[146]鄭潔,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與大學生就業[J],北京師範大學學報,2004(3):111~118.

[147]鄭曉明,“就業能力”論[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2(5):91~92.

[148]鄭曉濤,李旭旦,相正求,社會資本和人力資本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J],高等教育研究,2006(8):20~25.

[149]周天勇,就業:勢態分析,根本出路與中長期方案[J],中國人口科學,2003(4):14~22.

2.英文文獻

[150]Becker G。S。(1975),Human Capital:A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nalysis,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Education,2nd。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New York。

[151]Blaug,M。(1969),Layard,R。and Woodhall,M。,The Causes of Graduate Unemployment in India,AllenLane,The Penguin Press。

[152]Bowels S。(1969),Planning Educational Systems for Economic Growth,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ssachusetts。

[153]Bowles S。Gintis H。(1976),Schooling in Capitalist America:Educational Reform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Economic Life,Basic Books,New York。

[154]Burgess,S。(1992),A Search Model with Job-changing Cost:“Eurosclerosis”and Unemployment,OxfordE-conomicpapers,Vol。44,January。

[155]Carnoy,C。(1977),Education and employment:A critical appraisal,Unesco: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du-cational Planning。

[156]Devine,T。and Kiefer,N。(1991),Empirical Labor Economics:The Search Approcah,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

[157]Diamond,P。(1982),Wage Determination and Efficiency in Search Equilibrium,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Vol。49,October。

[158]Doeringer P,Piore M。(1971),Internal Labor Markets and Manpower Analysis,Health,Lexington,Massachusetts。

[159]Elchanan Cohn。(1979),Economics of Education,Revised Edition,Ballinger Publishing Company,Cambrige,Massachusetts。

[160]Freeman,R。(1980),The Facts about the Declining Economic Value of College,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s。15,1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