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加強實踐鍛煉。現在用人單位一般都比較看重動手和實際操作能力,加強實踐鍛煉是提高大學生實際能力的重要途徑。一方麵,它可以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麵,它能鍛煉實際操作能力,並激發創新思維。很多高校在大一至大三期間,專門安排了暑假或寒假實踐活動,這是大學生走向社會的很好機會。大學生要抓住這個機會,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觀察與思考一些相關的現實問題,並將成果通過學年論文的方式體現出來。而且,還要利用好畢業實習的實踐機會。畢業實習一般都安排在大四,這時,大學生積累了更多的知識並具備更強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畢業實習可以使大學生得到更好的鍛煉和提高。如果有幸被用人單位看中,則可能被直接錄用,就可以輕鬆地解決就業問題。另外,上學期間,大學生可以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做一些相關的兼職工作。這一方麵有助於了解社會、鍛煉動手能力、培養創新思維;另一方麵也可以獲得一定的收入,減輕家庭經濟負擔。
第五,接受就業指導培訓。接受就業指導培訓是提高就業能力的重要環節。大學生要認識到接受就業指導的重要意義,高度重視並積極參與就業指導培訓。首先,要參加學校組織的各種就業報告會,了解宏觀就業形勢,盡早確定自己的職業定位以及努力的方向。其次,要接受就業技能技巧的培訓,提高展示自我才華的能力,更好地包裝和推銷自己。最後,要保持與就業指導中心經常性的聯係,獲取更多的就業政策信息和人才需求信息,以免錯過好的工作機會。
3.改進學習方法
在大學學習中,識記知識隻是一個基礎,更重要的是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一些中學時被證明有效的學習方法可能不再適用。要改進學習方法來提高學習效率,尤其要培養自學能力。在本科教學階段,既要重視對知識本身的深化和理解,也要注重科研意識和科研性方法的培養。科研性學習是一種強調科研創新的學習模式。大學生可以參與導師的課題,在輔助導師做課題的過程中,掌握實地調研、數據分析、論文撰寫等科研能力,提高學生效果。
二、調整就業觀念與就業意願
在目前的就業環境下,進入大學不再意味著進入了“保險箱”,等待國家分配的時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大學生要轉變就業觀念,積極地看待大學生就業問題。
1.樹立積極、主動、靈活的就業觀念
在我國現有的勞動力市場環境下,消極等待是無法得到任何結果的。要實現就業,必須積極、主動地去尋找,多一分汗水,就多一分收獲。因而,要樹立積極、主動的就業觀念,為積極的就業行為提供原動力。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經濟體製轉軌,很多單位實行聘任製,聘期滿後是否再聘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因而,勞動力轉崗與流動的速度加快。大學生要樹立靈活的就業觀念,在沒有更好選擇的情況下,可以采取“騎驢找馬”的方式,即先去一個不太理想的單位工作,有機會再做調整。一方麵,可以避免失業帶來的損失;另一方麵,可以積累工作經驗,使理論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再就業的競爭優勢。
2.及時調整就業意願
就業預期是影響大學生就業的重要因素。就業預期是否合理取決於它與客觀現實是否相符。過高的就業預期不利於就業目標的實現,而較低的就業預期一般隻會影響搜尋成本,並不會影響最終就業結果。因為就業預期降低,搜尋的範圍就會擴大,搜尋成本必然會增加;但條件較好的單位也會落在這個搜尋範圍之內,不會因為就業預期較低而漏網。降低就業預期,隻是擴大了職業選擇空間,這意味著可以接受較差的單位,但並不意味著有好的單位而不去選擇,而一定要接受較差的單位。“高也成、低也就”是當前大學生合乎理性的就業意願的特征。當就業預期遠遠高於客觀現實時,要能夠主動、及時地調整就業預期,才能順利地實現就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