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全國經濟學研究生招生規模與該校研究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全國經濟學研究生招生規模與該校研究生就業率的回歸模型結果如下。
E2=104.824——7.098S
(3.739)(28.034)(3.301)(——2.150)
R2=0.537 F=4.639
這表明,該校研究生就業率對全國經濟學研究生的招生規模變化較為敏感,後者每增加1萬人,會引起該校研究生就業率下降7.098個百分點。但本模型的擬合優度也不算太高,表明真實值相對於模擬曲線而言是比較分散的。
由於沒有按高校類型分類的研究生招生規模的統計數據,所以,不再對理工院校和財經院校擴招與該校就業率變化的關係做出分析。
綜上所述,由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反映出來的相對就業能力的下降與該校研究生就業率的下降是正相關的,而全國工學研究生模型顯示出兩者是負相關的,但擬合優度很低,全國經濟學研究生模型的情況類似。從總體上說,全國研究生招生規模擴大導致相對就業能力的下降與就業率的下降是對應的。同時,與本科生相比,擴招使同類型的研究生相對就業能力的下降幅度更大,對就業結果的影響也更加明顯。但由於研究生人數較少,尤其是對於分學科的情況,因而模擬效果較差,削弱了大學生就業能力對就業結果的影響的解釋力度。
二、北京市高等教育擴招、就業能力與就業率的變化
受地域的影響,北京市高等教育擴招對於北京某高校就業率的影響或許更大一些。在統計年鑒中,北京市本專科招生規模的數據是合在一起的,同時,也沒有按學科門類口徑統計的招生規模資料,我們隻能分別將本專科生招生規模、理工院校招生規模和財經院校招生規模作為自變量,以該校本科生就業率作為因變量,做出下麵3個回歸模型。
1.北京市本專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以北京本專科生招生規模為自變量,以該校本科生就業率作為因變量,回歸結果如下。
E2=91.297——3.582S
(3.464)(26.356)(0.428)(-8.361)
R2=0.946 F=69.901
可見,北京本專科生招生規模對該校本科生的就業率影響較大,每擴招1萬人會導致該校本科生就業率下降3.582個百分點。判定係數、t值和F值都表明了該模型的模擬效果很好。
2.北京市理工院校本專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北京市理工院校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的回歸模擬結果如下。
E2=90.063——7.772S
(3.975)(22.656)(1.113)(——6.981)
R2=0.924 F=48.735
理工高校招生規模對該校本科生就業率的影響更大。每擴招1萬人會引起該校本科生就業率下降7.772個百分點。本模型也能很好地通過檢驗。
3.北京財經院校本專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E2=104.412——69.276S
(6.212)(16.809)(10.319)(——6.714)
R2=0.918 F=45.071
回歸方程表明,北京財經院校招生規模對該校本科生就業率的影響更大。每擴招1萬人,該校本科生就業率就下降69.276個百分點,而且,模擬效果很好。
北京市招生規模與該校就業率變化的3個模型的擬合優度都很高,表明這種模擬的線性關係很強。從回歸係數b值來看,擴招引起的相對就業能力下降與就業率下降是正相關的,即擴招越多,就業率下降得越厲害。與全國招生規模的影響相比較,北京市招生規模模型的回歸係數更大,也就是說,北京市招生規模的擴大引起的相對就業能力下降對該校就業率的影響更大。就這3個模型本身來說,北京市財經院校本專科招生規模對該校本科生就業率的影響最大,北京市理工院校本專科招生規模的影響其次,北京市本專科招生總規模的影響最小。即擴招反映出來的相對就業能力對就業結果的作用,還受到院校類型的影響。
通過本節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從總體上,招生規模調整與大學生就業率變化是負相關的。所有能通過檢驗的模型都表明,擴招會帶來大學生就業率的下降。這證明了子命題2.1,即政府控製的高等教育招生規模調整通過相對就業能力的大小而決定大學生的就業結果。對於不同層次的畢業生,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率的影響程度不同。不論是高校擴招,還是北京市或全國高等教育擴招,對學曆層次更高的畢業生的負麵影響程度更大。也就是說,每擴招1萬人,研究生就業率下降的幅度最大,本科生其次,專科生最小。對於不同學科的畢業生,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率的影響程度也不同。經濟學擴招1萬人所帶來的負麵影響大於工學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而工學和經濟學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又大於總體本科生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財經院校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大於理工院校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而理工院校和財經院校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又大於總體本科生擴招1萬人帶來的負麵影響。不同層次的擴招,對於該校大學生就業率的影響程度不同。不論是對於本科生還是研究生,範圍越小的擴招給就業率帶來的負麵影響越大。即全國擴招1萬人所帶來的就業率下降幅度小於北京擴招1萬人所帶來的就業率下降幅度,而北京市擴招1萬人所帶來的就業率下降幅度又小於本校擴招1萬人所帶來的就業率下降幅度。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擴招,大學生就業率呈現下降的趨勢,這表明接受高等教育這種人力資本投資的風險增大。對於某大學生而言,在就業風險和就業壓力普遍增大的背景下,投資收益存在著下降的壓力。而成本—收益比較是投資決策的基本準則,當風險增大、收益下降時,無論是作為微觀投資主體的個人,還是作為宏觀投資主體的國家,都應該對投資規模進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