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主要通過高等教育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產生影響,如教育財政政策、高校收費政策、大學生資助政策等,但影響最直接的還是招生規模調整政策,尤其是從1999年開始實施的高等教育擴招政策。下麵,就對高等教育擴招政策對大學生就業結果的作用機理做出分析。
就單個大學生而言,就業狀況是由就業能力決定的。就業能力越大,就越可能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包括較高的工資、較好的地區分布和行業分布、社會保障條件較優越的就業單位性質分布——這在第三章和第四章都得到了驗證。然而,事物是相互聯係的,某大學生的就業狀況還會受到其他大學生的情況的影響。首先,擴招增加了大學生總量,即增加了求職競爭對手的數量,導致全體畢業生的相對就業能力下降,這可以通過來做一個直觀的解釋。在需求不變的情況下,擴招政策使大學生的數量增加,供大於求的力量迫使工資下降。這個工資可以理解為廣義的待遇水平,包括貨幣工資、社會福利以及與就業地區、就業行業、就業單位性質相聯係的其他收益。擴招政策會使大學生就業的宏觀環境變差,就業環境變差又會導致全體畢業生的人力資本價值得到充分實現的概率下降。相當於沒有擴招時,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排序普遍向後移動,即大學生的相對就業能力下降了。隨著招生規模的擴大,某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在全體就業能力的排序中可能更靠後,引起相對就業能力的下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擴招後的第一名與擴招前的第一名的就業職位應該是不受影響的。但一般而言,重點高校比一般普通高校在培養大學生的就業能力方麵更具有優勢,隨著重點高校畢業生的增加,一般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的排序會更加靠後。也就是說,擴招導致一般普通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能力在全體畢業生就業能力的序列中排在更後麵的位置,因而,其相對就業能力下降。事實上,重點高校與一般普通高校,尤其是一般地方院校,在就業難易程度和就業結果方麵存在著很大的差別。北京某高校作為一所一般普通高校,在擴招的背景下,其大學生的相對就業能力應該呈現普遍下降的趨勢。
盡管政府的擴招政策是通過微觀主體——高校來實現的,但政府擴招與高校擴招對大學生就業的影響方式卻不同。高校擴招的影響,首先體現在大學生人均教育資源可能會下降。如果師資、基礎設施等條件的增加速度慢於大學生增加的速度,必然導致大學生人均教育資源的減少。比如,很多高校擴招後隻能合班上課,效果比較差,顯然,教育服務的數量和質量都下降了。高校擴招的影響還體現為校內同專業、同學科之間的競爭對手增多,就業的小環境變差了。顯然,某專業畢業生較多,則該專業畢業生在勞動力市場上就會處於更不利的地位。政府擴招的影響更多地體現為大學生就業的整體大環境變差,表現為全國同專業、同學科的畢業生增多,與校外同專業、同學科之間的職位競爭加劇;這時,相對而言,本校大學生的職位競爭的影響要小得多。
為了考查高等教育擴招政策體現出來的就業能力對就業結果的具體影響,可以對該校大學生的就業率與全國招生規模變化和北京市招生規模變化做一些回歸模型分析。
一、全國高等教育擴招、就業能力與就業率的變化
現在分別從本科生、專科生和碩士研究生三個層次,對全國高等教育擴招與該校大學生就業率變化的關係展開探討。
1.全國本科生擴招與該校大學生就業率的相關性分析
(1)全國本科生招生總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以1996~2001年全國本科生招生規模為自變量,以該校2000~2005年本科生就業率為因變量,做一個形式為E2=a bS的一元線性回歸模型分析(S為招生規模),得出如下方程式:
E2=84.662——0.244S
(3.691)(22.940)(0.040)(-6.122)
R2=0.904 F=37.483
b為負值,表明該高校就業率變化與全國本科生招生規模調整是負相關的,即每擴招1萬人,就業率就下降0.244個百分點。擬合優度很高(R2=0.904),而且能夠很好地通過t檢驗和F檢驗,模擬效果很好。
從學科門類來看,該校以工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主,全國工學、管理學和經濟學本科生的招生規模對該校就業狀況的影響可能會更直接一些。但管理學作為一個新的學科門類,統計資料不完整,所以,隻對工學和經濟學的擴招情況加以分析。
(2)全國工學本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以全國工學本科生招生規模為自變量,以該校本科生總體就業率為因變量進行回歸模型分析,結果如下:
E2=87.499——0.673S
(4.472)(19.566)(0.119)(——5.648)
R2=0.889 F=31.897
結果表明,全國工學本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就業率也是負相關的,即全國工學本科生每擴招1萬人,該校大學生的總體就業率水平就會下降0.673個百分點。判定係數接近0.9,並順利地通過了t檢驗和F檢驗,模擬效果很好。
(3)全國經濟學本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變化的回歸模型。
以全國經濟學本科生招生規模為自變量、以該校經濟學本科生就業率為因變量進行回歸模型分析,結果如下:
E2=86.994——2.039S
(7.439)(11.695)(0.618)(——3.302)
R2=0.732 F=10.902
可見,全國經濟學本科生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也是負相關的,而且影響力度更大,即每擴招1萬人,將導致該校就業率下降2.039個百分點。雖然擬合優度低了一些,但還不錯,也能通過t檢驗和F檢驗,模擬效果較好。
除了按學科門類的標準分類,招生規模還可以按高校類型分類。目前我國普通高校分為綜合大學、高等理工院校、高等農業院校、高等林業院校、高等醫藥院校、高等師範院校、高等語言院校、高等財經院校、高等政法院校、高等體育院校、高等藝術院校、高等民族院校等12種。該校是以工學、管理學和經濟學為主的,但管理學沒有對應的院校類型,所以,就將全國高等理工院校和高等財經院校的招生規模與該校本科生就業率做一個相關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