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研究生:就業能力與就業結果的相關性分析(2 / 2)

在研究生就業預期的6個指標中,4個說明了就業能力與接收單位個數正相關,2個說明了兩者是負相關的。能夠通過檢驗的2個指標都證明了兩者是正相關的,即就業能力越強,接收單位的個數越多。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子命題1.2的正確性,即研究生的就業意願通過影響就業能力的大小來決定就業結果。

三、就業行為、就業能力與大學生就業

研究生就業行為與就業與否的邏輯回歸分析結果。投遞簡曆的數量與研究生的就業狀況是負相關的,投遞更多的簡曆並不能保證順利實現就業,但這種影響不是特別顯著。求職費用和麵試個數與就業與否都是正相關的,隻是後者的影響是顯著的,前者並不顯著。這一方麵說明了通過研究生就業行為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就業結果是有影響的,另一方麵也說明了這種影響具有一定的多樣性,研究生在花大力氣尋找工作的同時,要注意尋找方式的選擇。在這3個指標中,有2個顯示就業能力與就業與否是正相關的,有1個顯示兩者是負相關的,但能夠通過檢驗的1個指標證明了兩者是正相關的,這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通過就業行為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於就業結果具有重要的影響。

研究生就業行為與接收單位個數的回歸分析結果。可見,投遞簡曆數量與接收單位個數是負相關的,求職費用的作用也是負麵的,但不是特別明顯,麵試個數與接收單位個數具有較強的相關性。在這3個指標中,能通過檢驗的1個指標也表明兩者是正相關的,即通過研究生就業行為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於就業機會的多少有較為重要的影響,研究生要講究就業行為方式,以形成較強的就業能力。

由於研究生人數較小,有些模型無法通過檢驗。但從通過檢驗的模型來看,絕大多數都表明了就業能力與能否就業以及就業機會的多少是正相關的。即就業能力越強,就業機會越多,就業結果也越好。這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子命題1.2一部分的正確性,即通過就業行為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於研究生的就業結果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在高校教育服務狀況既定的情況下,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取決於學習努力程度、綜合素質以及就業意願和就業行為。本章的實證分析結果表明,通過綜合素質反映的就業能力大小對於大學生能否就業以及就業機會的多少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計算機、學生幹部、實習經曆等指標。通過大學生的就業觀念與就業意願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也對就業結果產生了較大影響,發達地區和特大城市的就業預期和高工資行業的就業預期都不利於就業目標的順利實現和更多就業機會的獲取。如果不能根據客觀條件的變化及時做出調整,則存在著較大的失業風險。主動的就業意願體現在積極的求職行動之中。在大多數情況下,求職費用有助於增加就業機會,從而更容易實現就業,所以這些支出是必要的投資。當然,這些支出也有一個方式選擇的問題,不能盲目亂花錢。單純增加簡曆投遞的數量無益於就業,但爭取更多的麵試機會並為此做出更充分的準備工作,對於就業目標的實現是大有好處的。

總之,大學生自身因素對於就業結果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大學生自身方麵的問題是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重要原因。這在很大程度上證明了子命題1.2,即通過大學生綜合素質、就業意願和就業行為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於就業結果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大學生應該打破“天之驕子”的觀念定位,努力提高自己的就業能力,以獲得滿意的工作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