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就業指導工作、就業能力與就業結果的相關性分析(2 / 2)

2.就業指導內容不全

目前的就業指導工作內容主要集中於信息收集與發布、單個學生具體問題的指導和協議簽署指導三個方麵,政策谘詢、技能培訓、生涯規劃的指導次數很少,心理輔導無相關記錄,這表明這項內容還沒有成為一項常規性的指導工作。從總體上說,目前的就業指導工作主要是被動的、事務性的指導,而沒有上升到技能培訓、生涯規劃等具有主動性和開拓意義的高層次的指導。就業指導工作的缺失,限製了大學生實現人力資本價值的能力。

三、生均經費投入、就業能力與大學生就業

將上述的經費投入量及就業指導工作量分攤到每個畢業生頭上,就得到生均經費和生均就業指導工作量。進而,可以考查生均經費和生均就業指導工作量反映出來的大學生就業能力對就業結果的影響。

根據生均經費、生師比、生均場地的數值,並加以圖形化。可見,生均經費由2004年的128.37元下降到2005年的104.75元。生師比是上升的,即每個老師負責指導的學生數量是上升的,換句話說每個大學生分攤的指導老師的服務量是下降的。盡管生均場地呈現上升趨勢,但受到經費下降和生師比上升的製約,其作用也難以有效地發揮。

同樣,可以得到研究生的生均就業指導投入的變化圖。與本專科生相比,研究生生均經費的下降趨勢更加明顯,生師比也是上升的,盡管幅度不算太大,這說明每個研究生獲得的就業指導服務的份額下降了。2003年生均場地有一個大幅度的上升,但近兩年又明顯地下滑了。

不論是本專科生,還是研究生,其生均經費投入總體上是下降的,即大學生能從高校獲得的針對大學生就業環節的教育服務的量是下降的,這製約了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從第二章的分析可知,近年來,本科生、專科生和研究生的就業率總體上呈下降的趨勢,這與大學生就業指導生均經費投入的下降是相對應的。這在很大程度上證實子命題1.1一部分的正確性,即通過就業指導工作影響就業能力的大小而決定了大學生的就業結果。

四、生均指導內容、就業能力與大學生就業

可以推算出本專科的生均就業指導工作量。除了生均就業形勢報告會和生均組織參加校外招聘會外,生均信息、生均就業政策指導、生均技能培訓、生均生涯規劃指導、生均單個就業指導、生均校內招聘會都呈現下降的趨勢。對於研究生來說,除了生均單個指導外,其他指標也都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

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生均就業指導量在總體上是下降的,這與第二章分析的近兩年大學生就業率的下降以及就業質量的下降是相對應的,這證明子命題1.1的最後一部分的合理性。

綜合本章所述,通過高校招生工作、培養模式和就業指導工作三個方麵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都是與大學生就業結果高度相關的。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招生工作反映的相對就業能力對大學生的就業結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培養模式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大學生的就業結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就業指導工作反映出來的就業能力對大學生的就業結果起著決定性的影響。這從總體上證明子命題1.1和子命題2.2的正確性。

第五章 大學生:就業能力與就業結果的實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