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一品牌延伸策略
企業生產或經營的不同行業的所有產品均采用統一品牌。采用這種策略能向社會公眾展示產品的統一形象,可以大大提高企業知名度,使企業在推出新產品時省去了命名的麻煩,使消費者輕易地接受新產品,從而提高企業的信譽和知名度。同時,還可以大大節省營業推廣與廣告費用和品牌設計費用。利用原品牌的知名度,使新產品能快速進入市場,還能在顧客心目中造成企業不斷發展,不斷創新的好印象,降低了消費者在接受新產品時所遇到的阻力和風險。如美國通用電器公司所有的產品都統一采用“GE”這一品牌,但采用這種策略也要承擔很大風險。在同一品牌下的幾種產品在市場中經營失敗,就可能波及企業其他產品的聲譽,有可能導致消費者對品牌的“全盤否定”。另外,同一品牌下的產品種類增加,會使消費者感到品牌認知越來越模糊。例如,“娃哈哈”本來是兒童果奶的代名詞,隨著“娃哈哈”紅豆沙、“娃哈哈”綠豆沙、“娃哈哈”純淨水的相繼推出,“娃哈哈”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也開始模糊。
二、副品牌延伸策略
采用副品牌延伸策略就是用一個主品牌涵蓋企業的所有產品,同時給各個產品打一個副品牌,以副品牌突出不同產品的個性形象。所謂副品牌是指企業在生產多種產品的情況下,給其所有產品冠以統一名稱的同時,再根據每種產品的不同特征給其取上一個恰如其分的名字。這樣既可以使各種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有一個整體的概念,又使得消費者對企業的各類產品形成一定的比較距離,能體現一類產品的共性,又能突出單個產品的個性,從而避免了直接延伸的風險,減少了對品牌的消極影響。
利用副品牌策略進行品牌延伸有以下特點:
(1)副品牌有利於“同中求異”,凸顯品牌個性。
由於企業產品種類繁多,“主品牌”不可能把每個產品大類的個性都充分顯示出來,而“副品牌”正好可以彌補它的不足。如海爾,其家電品種繁多,有69個大門類,10800多個品種。如果所有的家電都稱“海爾”,不僅不便於消費者區別,而且使人印象模糊;如果直接另起一個名稱來推廣其他產品,風險、成本、代價等自然大大提高。所以,海爾采用副品牌策略來推廣它旗下的延伸品牌:在冰箱產品上,相繼推出“海爾——小王子”、“海爾——金王子”等;在空調產品上,海爾先後推出了“海爾——小超人”變頻空調、“海爾——小狀元”健康空調等;在洗衣機上,海爾推出了“海爾——小神童”、“海爾——即時洗”等,使消費者對海爾的產品種類一目了然,便於記憶,同時凸顯了各個產品的個性。
(2)廣告宣傳的中心是主品牌,副品牌處於從屬地位。
企業利用副品牌策略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成功品牌,使消費者識別、記憶及產生品牌認可、信賴和忠誠。企業必須最大限度地利用過去成功品牌的形象來推出副品牌,廣告宣傳的中心仍是在主品牌上,副品牌不需要單獨對外宣傳,可以依附於主品牌聯合進行廣告活動。這樣,一方麵能提高主品牌的影響力;另一方麵使副品牌識別性強,傳播麵廣,宣傳了產品個性形象。同時,副品牌的不斷推出,可以提升企業主品牌的榮譽度。以“海爾——神童”為例,副品牌“神童”傳神地表達了“電腦自控、全自動、智慧型”等產品的特色和優勢,但消費者對此品牌的認可、信賴乃至決定購買,主要是基於對海爾的信賴。這是因為海爾作為一個綜合家電品牌,已擁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其技術領先,品質超群,售後服務已深入人心。相反,如果在市場上沒有把“海爾”作為主品牌,而是直接把“神童”作為主品牌加以推廣,那將十分困難,沒有幾年的努力和大規模的廣告投入是不可能被消費者廣泛接受的。
(3)副品牌具有口語化、通俗化的特點,大多輕鬆、活潑、靈性十足、直白通俗。
副品牌采用口語化、通俗化的詞彙,不僅能生動形象地表達產品特點,而且傳播快捷廣泛,宜於形成市場影響力。“海爾——帥王子”、“TCL-—巡洋艦”超大屏幕彩電等均具有這一特點。
副品牌由於要直接表現產品特點,與某一具體產品相對應,大多選擇能夠讓人產生豐富而美好的聯想或者讓人直接感知產品特色和功效的詞彙,因此使用麵要比主品牌窄。而主品牌的內涵一般較單一,有的甚至沒有什麼直接含義。例如,Panasonic、Sony、Kodak在英語中無非是發音比較響亮的詞而已,中文名如鬆下、索尼、柯達都沒有任何字麵上的意義。海爾、鬆下、索尼、柯達用於任何家電都不會有認知和聯想上的障礙,但是副品牌不同,“小廚娘”用於電飯煲等廚房用品十分貼切,能產生很強的市場營銷力,但是用於其他產品,例如電腦、衣服等會產生負麵作用。“小廚娘”本身豐富的內涵引起的聯想會阻礙消費者認同和接受與這一形象不同的其他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