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確定主要競爭對手,以便讓顧客對本企業的產品與競爭對手的產品進行比較,從而作出判斷。
④進行抽樣設計。由於企業的經費和人力有限,一般選擇足夠的有代表性的顧客作為調查對象。
⑤進行調查。通常采用的方法有直接自由交談、按事先設計的調查表進行詢問或直接由顧客填調查表等。
⑥數據分析,計算感知質量參數。
(二)品牌定位度
品牌定位度是指品牌的獨特性與個性特色。企業將自己的產品推向市場,對其特性、品質和聲譽等給予了明確界定,通過精心設計的營銷策劃,將其融入顧客和潛在顧客的生活過程,從而形成明確的市場定位。任何品牌都有定位,都是特定定位的展示。消費者對品牌定位的評價始終是與品牌自身共存的,是構成品牌強勢度不可缺少的因素。成功的品牌定位能使企業建立聲譽,培育品牌競爭力,贏得顧客的青睞。品牌定位可分為產品導向定位、利益導向定位、目標市場導向定位、檔次導向定位、競爭品牌導向定位、情感導向定位、文化導向定位。根據Kapferer(1997)提出的品牌延伸力模型,品牌延伸能力與產品導向定位、利益導向定位等密切相關。
如果某一品牌定位代表產品特色、特定的配方或者代表一種特定的技術,其跨行業延伸能力將大打折扣。反之,如果一個品牌所代表的是一種經營理念或是對消費者的一種利益承諾,則其跨行業延伸能力將遠遠超過技術型或配方型的品牌。以價值型為核心特性的品牌定位,延伸能力最強;如果一個品牌完全成了一種產品的代名詞,那麼,它的延伸能力就幾乎為零。例如,河南新鄭的“金芒果”,其核心特性是“全心全意”,非常籠統,這個定位可以視為企業的經營理念、經營價值,因此,它可以是香煙、服裝,也可以是其他任何產品,它的延伸能力是非常強的。“海爾”的承諾使得這個品牌具有強烈的利益色彩,所以“海爾”可以是電冰箱,可以是空調機和電視機。“可口可樂”(Coca-Cola)神奇的“7X”配方,一方麵保證了該品牌在市場上一百多年的“權威性”和“真實性”,另一方麵也限製了該品牌向其他種類產品的延伸。所以,“可口可樂”在推出其他種類的產品時,不得不使用其他品牌,如“芬達”、“雪碧”等。“王致和”這個品牌可以說已經成為一個產品的化身,它隻能是“青方”或者“紅方”之類的產品,而不可能是牛奶或麵包。所以跨行業品牌延伸的可能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原有品牌的核心特性能否完全和真實地轉移到延伸產品上。特定的配方、技術通常與特定的產品緊密聯係在一起,要想將其延伸使用到跨行業的一個新產品之上是比較困難的。相反,品牌的價值、品牌對消費者所作出的承諾比較容易轉移到非同類新產品上。
(三)品牌知名度
品牌的知名度是指品牌在消費者群體中的知曉熟悉程度,它體現了品牌在創立過程中所投入市場宣傳的人力和物力大小,它是構成品牌強勢的基礎。由於品牌的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品牌已有的經驗知識程度,所以對消費者的初期購買決策行為有重大影響。如何評價品牌知名度大小,可用問卷調查方法來測量。品牌知名度的調查包括兩個要素:提示知名度和無提示知名度。
二、延伸產品與母品牌的相似度
大量研究表明,延伸產品與母品牌的相似度(或稱為適合度)是品牌延伸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當消費者認為延伸產品與母品牌高度相似時,對延伸產品的推論是有利的;相反,當延伸產品被認為偏離了公司的傳統專業範圍時,消費者就會對延伸產品產生懷疑。Tauber(1998)對276項實際延伸的研究也得出結論,相似度是預測品牌延伸成功的關鍵變量。相似度是非常抽象的術語,Aaker&Keller(1990)用三個維度來規定相似度。它們分別是互補性、替代性、遷移性。互補性,即消費者將兩個產品類別看成是互補的程度。具有互補性的兩類產品通常可以聯合起來滿足消費者的某種特殊需要。互補性強,相似度高。具有互補性的產品如牙膏和牙刷、照相機和膠卷、剃須刀架和刀片等。替代性,即消費者將兩種產品看做相互替代的程度。即兩種產品都可以用來滿足消費者的同一種需要,如茶水和礦泉水、香皂和沐浴液等。遷移性,即消費者對生產第一類產品的公司是否具備製造第二類產品的能力認識。例如,如果消費者認為,能夠製造冰箱的企業,也能製造空調,那麼這兩種產品相似度高,兩類之間可以相互延伸。遷移性往往需要滿足產品生產技術、生產設備、原材料供應等具有共同性。實行相關多元化戰略的企業,遷移性高;相反,實行不相關多元化戰略的企業,遷移性低。胥利和陳宏民在“品牌延伸價值的評估”(科技進步與對策,2004年1月)一文中提出了核心品牌與延伸產品的相似性模型,認為受眾相似性、類型相似性、技術相似性、替代性是影響品牌延伸好壞的關鍵因素。
在多元化戰略的基礎上,影響母品牌與延伸品牌相似度的因素有哪些呢?通過研究,作者認為有下列因素:
(1)消費群體的相似度:指核心品牌與延伸品牌產品使用者是否接近。
(2)產品的關聯度:指母品牌產品與延伸品牌產品在價值鏈上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如共享核心技術、共享營銷渠道等。相關多元化戰略下,產品的關聯度高。不相關多元化戰略下,產品無關聯性。
(3)產品互補度:即延伸產品與原產品具有互補關係。例如:“金利來”最早生產領帶,後來推出皮帶、西裝、運動服、男皮鞋等男士用品。
(4)可替代度:指核心品牌產品與延伸品牌產品是否可替代。
(5)品牌核心價值的相似度:指母品牌產品的核心價值能包容延伸品牌產品的核心價值,即品牌延伸不能與品牌核心價值相抵觸。皮爾卡丹從服裝延伸到飾物、香水、家具、食品等,雖然跨度很大、產品相似度較低,卻仍能共用一個品牌,其原因在於這些產品雖然物理屬性、原始用途相差甚遠,但都能提供一個共同的利益,即身份的象征、尊貴的標誌,能讓人獲得高度的“自尊”和滿足感。
上述因素可構成下列模型。
三、消費者品牌知識
指消費者對核心品牌了解與認識的程度以及由此建立的品牌聯想程度。品牌延伸的成效最終取決於消費者對其的評價,因此消費者品牌知識是影響延伸結果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它對消費者接受延伸品牌起基礎作用。按照Keller的分析,品牌知識是由品牌認知(Brand Awareness)和品牌形象(Brand Image)構成。從可測度的角度我們將消費者因素分解為以下三個因子:品牌認知度、品牌聯想度、品牌忠誠度。
(一)品牌的認知度(或稱品牌意識)
品牌的認知度是指消費者在不同環境中識別出該品牌的能力。它體現了品牌在創立過程中投入市場宣傳的程度。由於品牌的認知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消費者對品牌已有的經驗知識程度,所以它對消費者的初期購買行為有著重大影響。品牌的認知度包括品牌識別和品牌記憶。品牌識別是指人們在認識了一個品牌之後,一看到或一聽到它,就能區別出它與別的品牌的不同,它主要表現為標識、標準、名字、包裝、吉祥物、顏色等視覺特征。品牌記憶是指提到某個品牌時,人們對它的記憶程度如何。如果消費者是事先製訂了計劃來進行購買的,其記憶程度就會起到很大的作用。讓消費者認識到延伸品牌的突出特點,提高消費者對於延伸品牌的認知度,增強消費者識別和回憶起延伸品牌的能力,要努力使企業旗下的延伸品牌同時具有品牌認知的深度和廣度(比如消費者在各種環境下總是能夠想到這個品牌,而且他還經常重複購買)。品牌認知度的測量可用第一提及率、記憶度和識別度指標來表示。第一提及率是指提到某類產品,消費者首先想到的品牌以及該品牌被消費者首次提到的概率。該指標反映的是該品牌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影響程度。記憶度為消費者在沒有提示的情況下認知的品牌,是反映品牌認知深度的重要指標。反映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印象。識別度是反映品牌認知廣度的重要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