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習慣
如果總是要靠持久的毅力去做一些事情,這樣會產生逆反、膩煩心裏。就像自然界一樣,人都喜歡自然而然的行為,牛不喝水強按頭,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所有的一切都要養成習慣。比如,小時候,我們都不喜歡刷牙、洗臉。後來,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去衛生間洗臉刷牙,做這些事的時候,一點也不覺得厭煩。哪天不做,還覺得不對勁,好像缺少了某樣東西,這是為什麼呢?習慣,這就是習慣的力量。
一件事情,隻要養成習慣了,會自然而然去堅持,一點不會覺得辛苦。就像農村的老人,一輩子在田地裏辛辛苦苦地幹活。農活在旁人看來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若是讓一般人去幹,頂著烈日,可能一個小時就受不了了。但這些老人呢?可能一開始也是逼不得已的,到後來成了習慣,即使老了,子女有條件讓他們過更好的日子,他們也離不開田地,不幹些活總覺得哪兒不對勁,渾身不自在。
要培養堅強的意誌力,一開始肯定需要克製自己,在心裏強迫自己。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這種強迫隻要能夠堅持21天,就會成為習慣。因此,製訂了計劃,一定要強迫自己堅持下來,最起碼堅持21天。泄氣的時候,在心裏給自己打氣,再堅持1天,再堅持1個小時就可以成功了。
擺脫盲從
要想成就一番事業,堅定地按自己的思想去做事,必須得有自己的主觀,否則很容易放棄。這個社會隨大流的人太多了,人們總是習慣於跟隨別人的腳步,走一條被千百萬人踩過的平坦的道路,沒有勇氣去開創自己的人生之路。而當我們想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事,想走一條與眾不同的道路的時候,總會有旁人,或者是好意怕我們走彎路,語重心長地規勸我們;也有可能是歹意,對我們的行為多加幹涉,冷嘲熱諷。若是沒有自己的主見,堅信自己能夠達到目標,很容易迷失在別人的言語當中,喪失自己的鬥誌,放棄自己的目標。要想做一個有自己主見的人,一定要學會克服盲從,跟隨別人的心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1.勇於爭先
開會討論的時候,第一個發言。去餐飲吃飯的時候,參與點菜,點一些自己愛吃的菜,而不是一味跟隨別人的口味。任何時候都要勇於、善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如果覺得自己的意見是合理的,千萬不要因為別人的反對而輕易否定,沒有一個人的成功是因為屈從於別人的。
2.享受孤獨
這個雖然有點難,但是要學著去適應。人是群居動物,一個人的時候難免感到寂寞、孤單。但是,要知道,孤獨是難免的,誰也不能陪伴在另外一個人身邊一輩子,孤獨的時候,反省自己,思考人生。做些可以一個人做的,比如琴棋書畫等一些需要靜心的事情,這些可以讓自己靜下心來回味自己的人生,展望將來的希望,堅定自己的信仰。
3.努力學習
一個不學無術的人哪兒能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壞的呢?他們就像牆頭草,沒有自己的思想,被別人的意見左右,一生跟隨在別人的身後,永遠也不可能取得什麼成就。要想成為一個有主見的人,必須時時刻刻學習,從別人的經驗中汲取教訓,學會思考,學會判斷,最終形成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方式。
4.踏實行動
萬丈高樓平地起,任何事情歸結到最後,總是要落實到行動上來的,沒有行動,所有的言語都蒼白無力。踏實地去做,從行動當中總結經驗,這是擺脫盲從的法寶。別人說這條路荊棘叢生,你沒有走過怎麼知道呢?最好的辦法莫過於親自走一走,走過了才會知道事情的真相如何。腳踏實地去做,是獲得人生經驗最好的途徑,也是培養意誌力最好的手段。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意誌力是心理學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指一個人自覺地確定目的,並根據目的來支配、調節自己的行動,克服各種困難,從而實現目的的品質。心理學家說:“從某種意義上說,意誌力通常是指我們全部的精神生活,而正是這種精神生活在引導著我們行為的方方麵麵。”
意誌力是人格中的重要組成因素,對人的一生有著重大影響。人們要獲得成功必須要有意誌力作保證。當人們善於運用這一有益的力量時,就會產生決心。而人有決心就說明意誌力在起作用。人的心理功能或身體器官對決心的服從,正說明了意誌力存在的巨大力量。
情緒加油站
如何才能鍛煉一個人的意誌力呢?這裏有一個簡單的方法:可以從俯臥撐做起(女性可以做仰臥起坐),每天練習俯臥撐,一開始能做幾個做幾個,然後每兩天增加一個,在逐漸的進步當中體會堅持的意義。練習俯臥撐可以強壯身體,健美身材,對意誌力的培養非常有幫助。
情緒控製訓練:好心態是滋養身心的最佳食物
善於控製情緒的人,往往更能得到上天的眷顧。那些生活幸福的人,並不是因為他們是命運的寵兒,他們格外地得到上天的眷顧,而是因為他們善於控製自己的情緒,使情緒時常處於最佳狀態。
其實情緒並不神秘,就像身體的健康可以通過運動、飲食等來調整一樣,情緒也可以通過一定的手段來加以控製,隻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你也可以成為一個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讓身體和心理都健康起來,將命運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日常生活中負麵情緒有很多,但是最常見的就是憤怒、緊張、煩惱、恐懼、壓抑、悲觀、焦慮等幾種了,看看下麵的文字,我們就知道如何控製這幾種常見的情緒了。
憤怒
憤怒是一種常見的負麵情緒,也是對人體危害最大的壞情緒之一。這種情緒早在人們還是嬰兒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當嬰兒身體活動受到限製的時候,就可能激發憤怒情緒。一般來說,無論對兒童或成人,願望被限製、阻止都有可能導致憤怒的發生。
憤怒是一種可怕的情緒,它來勢洶洶,摧毀力強。人們常把處於怒火中的人比如成一頭獅子,這是因為人在憤怒的時候會喪失理智,像動物一樣好鬥,做事不計後果,憤怒之時最容易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有些傷害甚至是一輩子都無法彌補的。然而,生活在充滿矛盾的世界上,怎麼可能避開那些讓人生氣、發怒的事情呢?
1.充分認識憤怒帶來的不良後果
憤怒,尤其是對於年事已高的人,很容易導致高血壓、冠心病、腦血栓和心肌梗塞,嚴重時還會致使高血壓患者的猝死。事先認識到憤怒的危害,提醒自己,少發火,平心靜氣。
2.留意憤怒的信號,將其扼殺在搖籃當中人在發怒之前,往往有一些征兆,比如心跳加快、呼吸急促、麵色發火、坐立不安、緊張等,也有人會有一些習慣性的肢體動作,如提高音量、敲手指等。看到這些信號的時候,一定要及時離開現場環境,去外麵散散步,或者做點別的事情,等心情平複了再回來。
3.自我暗示
在心裏提醒自己:憤怒是軟弱無能的表現。平常主動積極給自己下任務,控製自己的脾氣。遇到一件傷腦筋的事情,在處理之前先在心裏給自己鼓勵,告訴自己別生氣。提前預防有助於事情的順利解決,減少致怒因素。
4.閉目深呼吸
快要生氣的時候,把眼睛閉上,進行深呼吸,讓心神慢慢安定下來。
5.自我按摩
怒氣會讓人的頸部和肩部的肌肉緊張並引起頭痛,自我按摩頭部或太陽穴10秒鍾左右,有助於減少怒氣,緩解肌肉緊張。另外,冷水洗臉、適當地宣泄也有助於平複心情,控製怒火蔓延。
緊張
生活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快節奏、高效率的社會裏,人們時時感覺到巨大的壓力,這種壓力讓人倍覺精神緊張。一個人若長時間處於緊張的狀態當中,很容易導致心理疲勞,致使記憶力減退、學習工作效率下降,嚴重者還會導致大腦神經功能紊亂。
每個人都應在平時注意消除自己的緊張情緒,一旦心理壓力過大,感覺疲勞不堪時,要引起警惕,放鬆生活節奏,降低對自己的要求,凡事從長遠和整體考慮,不要急於求成,過分地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讓心境平緩一些。
心情緊張的時候可以通過以下動作來調節:
1.放鬆身體
選擇一個空氣清新,四周安靜,光線柔和,不受打擾,可活動自。
如的地方,取一個自我感覺比較舒適的姿勢,或站或躺下,盡力放鬆身體。
2.做一些運動,活動關節和肌肉
做的時候速度要均勻緩慢,動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隻要感到關節放開,肌肉鬆弛就行了。
3.深呼吸
慢慢吸氣,然後慢慢呼出,每當呼出的時候在心中默念“放鬆”。
4.靜默
碰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時,在心裏默念“車到山前必有路”,“人生沒有過不去的鬼門關”等等,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
5.幻想
想象自己喜歡與熱愛的地方,把思緒集中到所想的地方和東西上,能夠放鬆自己的心情,幻想自己在大海邊踩著鬆軟的沙子,波浪輕柔地漫過自己的腳背,眼睛看著無邊的空闊,這些都可以讓自己的情緒放鬆。
6.做自己感興趣的事
聽音樂、觀看球賽、遊泳、洗熱水澡、逛街購物、看電視等等,盡量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暫時不要去想那件讓你感到緊張的事情。
煩惱
生活中的煩惱實在太多了,從工作上麵對的難題、人際關係上的麻煩,到下雨、揚塵,都會讓人煩惱,甚至是如何穿衣服,下一頓吃什麼,都會成為人們煩惱的內容。古人早有詩雲:“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煩惱就像這滿頭白發一樣,數都數不清。沒有人願意讓煩惱纏身,可是麵對煩惱,更多的人是不知道如何處理。要麼坐在那裏冥思苦想,試圖找出一個解決煩惱的辦法;要麼借助酒精、尼古丁來麻醉自己;或者幹脆坐在電視機前,讓電視劇裏的劇情來麻木自己的生活……
這些,其實都是一種消極地對待煩惱的辦法,待酒醒了,劇情結束了,問題依然擺在那裏,逃避不了,還是要思考解決的辦法。時間的荒廢不會解決任何問題,隻會導致問題越來越嚴重。麵對煩惱的時候,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應對:
1.讓自己的心靜下來
所有的負麵情緒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它會讓你的心情處於一種異常狀態,什麼事情都做不了。這時候,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自己的心靜下來,然後才能理智地處理問題。煩惱的時候,可以先進行深呼吸,也可以做一些任何讓你平靜的事情,如做做清潔,整理一下辦公桌,或家裏的布置,讓自己生活的環境變得更整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煩惱。
2.堅持做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
每天按時活動筋骨是解除煩惱的最好辦法之一,運動可以讓人中樞神經興奮,轉移視線。每天堅持鍛煉對身體有好處,也能轉換心情。
3.立即行動
拖延是人最大的惡習,也是煩惱重大的來源。當麵臨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很多人習慣性地拖延,似乎這樣可以解決問題。實際上,這隻能增加你的不安情緒。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及時去處理,不管結果有多糟糕,都比不處理來得強。
4.學會合理利用時間
有些性格急躁的人碰到需要等待的事情的時候,往往煩惱不堪。如果經常需要等待的話,不如隨身攜帶一本書、MP3之類,可以利用這些時間看看書、聽聽音樂,讓自己吸收更多知識的同時也能減少很多煩惱,也可以利用這些時間去回憶一段愉快的往事,讓自己開心起來。
5.弄清楚自己的生物鍾
在思維最敏捷的時候處理那些緊急的事情,而一些不用費腦子的事情可以留到精神疲倦的時候去做,這樣可以事半功倍。
6.適當地宣泄
人總是會煩惱的,有時候可能什麼事都沒有,就莫名地煩憂,這時候,可以出去逛逛街,或者找親密的朋友傾訴一番,人在溝通的過程中會感到心情逐漸開朗。
壓抑
壓抑是人在社會生活中遭到挫折時經常會有的一種情緒狀態。這種情緒存在於各個年齡階段的人群當中,壓抑使人性格孤僻、自卑、沮喪、自我封閉,不喜與人交流,形成一種病態的抑鬱心理。壓抑的人很難體會到生活的樂趣,由於總在體驗著挫折帶來的失敗感,因此他們的內心時刻處於一種悲觀、失望的狀態當中,對生活有諸多不滿。
壓抑的人鬱鬱寡歡,對生活有著無限期盼,卻在失敗的陰影當中不敢再度嚐試。如果不及時擺脫這種心情,讓陽光照進心靈,時間久了,壓抑情緒加重,容易形成抑鬱症,變成一種嚴重的心理疾病,對家人和自己的生活造成重大困擾。調節壓抑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遇到挫折的時候,不要沉浸在壓抑的痛苦當中,要有意識地主動走出這種壓抑的情緒狀態,可以參照以下的方法來調節自己的壓抑情緒:
1.維持正常的生活習慣
很多人由於受到挫折,如下崗、失戀等,很容易頹廢,原本正常的生活秩序由於內心的悲傷而擱置,不願出外工作,也不願見別人,將自己關在屋子裏,獨自承受著悲傷的情緒。其實,這樣隻會讓自己的痛苦更加沉重。不如將這些事情拋之腦後,假裝任何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和平常一樣按時起床,按時外出,如果真是失業了,也可以去逛逛街,去書店看看,打發下時間,到點了一樣吃飯,一樣回家,這樣可以讓自己感覺不那麼閑散無聊,進而減輕到挫折帶來的打擊。
2.注意自己的外表
一般來說,人們平常都會格外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可是心情不好的時候,很多人會對這一切視而不見,邋遢不堪。這時候,整理出一個明亮的形象至關重要。壓抑的時候,收拾房間,打掃衛生,將以前堆積的衣服之類通通洗幹淨,然後給自己洗個澡,穿上亮麗的衣服,渾身幹淨,心情也會隨之明亮不少。
3.充實自己
受到打擊的時候,人最容易頹廢,自暴自棄。這時候,去看看書,看到那麼多自己不懂的知識,會強化自己的上進心,壓抑也會在無形之中消失掉。
4.將那些美好的事情記錄下來
參加朋友聚會,去郊外遊玩,出外旅遊,或者某件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都可以記錄下來,心情不好的時候,翻開看看。體會一下生活的美好,就不會被一時的困難所打倒。
5.不要掩飾失敗
失敗是每個人都會遇到的,考試、戀愛、工作,沒有人一生一帆風順,一點失敗都不嚐試。失敗並不可恥,要勇於承認失敗,隻有承認了才能麵對失敗,也隻有麵對了才能將失敗踩在腳下,昂然前行。
另外,壓抑的時候也可以通過運動和哭泣的方法來釋放,遊泳、慢跑、球類運動都是不錯的選擇,出一身汗之後,可以將壓抑因子隨汗水排出,哭泣也有同樣的功效。
悲觀
悲觀是一種腐蝕性很強的負麵情緒,這種情緒會讓人不思進取,耽於行動,在消極中耗費一生。任何一個對生命負責任的,願意積極開拓自己人生的人,都要杜絕這種悲觀的情緒和思想。任何時候,都要相信,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為人處事樂觀積極,不被悲觀的情緒所影響。即使遇到一時的困難或者挫折,也要相信,隻要堅持下去,一定能夠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克服悲觀,培養樂觀,可以從以下方麵來做:
1.控製自己的情緒
遇到事情的時候,要迅速地讓自己平靜下來,力爭做到不喜怒過度,冷靜分析,理智處理。處理得不好也不要責怪自己,沒有人能夠將所有的事情都做得滴水不漏,諸葛亮還有街亭失守的時候呢,更何況我們常人。
2.忘卻不愉快的經曆
經曆了人生的酸、甜、苦、澀的人,會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體驗,他們往往會回憶情緒體驗深刻的事件,這是正常的心理現象。當自己開始回憶過往的時候,迅速地在心裏喊“停”,然後去做其他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這是對待往事最好的態度。
3.培養自己的幽默感
幽默是能在生活中發現快樂的特殊的情緒表現,具有幽默感的人可以從容應付許多令人不快、煩惱,甚至痛苦、悲哀的事情。
4.製訂計劃,確立目標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鍾”,這不是積極的人生態度。真正樂觀的人會給自己的人生確立一個明確的目標,並做好計劃來實現這一目標。計劃可促使人有條不紊地工作,使自己對完成工作目標有更強的自信和更高的熱情。確立目標可以振奮精神,而達到目標則會使人充滿自信。
5.保持良好的體態,注意外表。
這些可以振奮人的精神,讓人精神奕奕。
6.參加有益的社交活動
多與那些樂觀的人交朋友,這樣也會感染自己。
7.自我獎勵
當要完成一項費時而艱巨的工作時,可將該工作分解成若幹步驟,每完成一步就獎勵自己一次,使自己多體會成功與被獎勵的喜悅。
失望
當事情與自己期望不相符的時候,原本約好的事情中途改變主意了、定好的時間對方遲到了、預料中的勝利最後落敗了、準備出遊結果下雨了……這些事情無不讓人感到失望。讓人失望的事情比比皆是,遇到這種事情的時候比拚的就是人們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了,善於控製自己情緒的人,失望的情緒一閃而過,不會對生活造成什麼大的影響。而情緒控製能力弱的人呢,會讓這種失望的情緒一直伴隨,讓它嚴重幹擾自己的生活,對其他的事情再也提不起精神,時間就在這失望的陰霾中悄然逝去。
讓人失望的事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滿心歡喜地期待著,最後卻發現與自己想象當中截然相反,任誰都會失望。失望的時候該怎麼克服這種情緒,將情緒對自己的影響減到最小呢?
1.降低期望值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從來不看書,不寫字的人,在為別人的文字而拍案叫絕的時候,拿起筆,以為自己也能寫一本暢銷書,這不是沒事給自己找尋失望嗎?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去追求去奮鬥,天上不會掉餡餅,付出才會有收獲。而且,由於客觀條件的局限,付出多少不代表會收獲多少。對有些事情,隻能是盡人事、聽天命。能夠取得好的結果自然高興,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也要以平常心對待。
2.坦然麵對失敗
做一件事情之前,要朝著最好的結果而奮鬥,但也應該做好最壞的結果的打算,不能凡事隻想好的,不想壞的,那樣當壞結果出現的時候,會加深失望情緒體驗。即使失敗了,也不氣餒,打起精神,做下一次準備。
3.靈活變通
執著固然好,但過分地固執卻不是好事。當事情中途出現變故的時候,要學會及時轉彎,比如與朋友約好周末去逛街,可是周末的時候,朋友打來電話說公司要求加班,這時候與其坐在家裏失望,不如去做點別的事,比如看一本自己很早就想看的書,或者聽聽音樂、看看電視,很快地將情緒調整過來,將損失減到最小。若是堅持一條道通到底,隻會讓自己更失望。
4.尋求心理安慰
失望的時候,可以找好朋友傾訴,也可以出外運動,或者離開會導致自己情緒不佳的環境,去別的地方散散心,待情緒恢複了再回來。這樣可以重整旗鼓,讓自己很快振作起來。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大多數負麵情緒,是我們把注意力轉移到了生活中那些不順心的事情上,使得自己處於一種不開心的情緒狀態。如果在做出反應的過程當中,外部世界發生了變化,我們的情緒也會自由地調整狀態以適應新的情況。控製情緒就是主動改變外在的事物,或者說改變我們對外在事物的認知。
情緒加油站
人們很多的負麵情緒是與人比較得來的。不開心時“往下比”,是一個讓自己高興起來的辦法。事實上,很多的心理不平衡、抱怨情緒都是因為與強勢群體相比的結果。因此,當你不開心的時候,不妨試試“往下比”。所謂的優越感,其實有時候隻是通過標準的轉變就可以輕鬆獲得。
社交能力訓練:85%的成功取決於良好的人際交往社交,是指社會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聯係。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都離不開人際交往,成功學大師卡耐基曾說過:“專業知識在一個人取得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良好的人際交往。”
人生來就有愛和尊重的需要,這種需要建立在他人的認同基礎之上。良好的人際關係不光可以幫助自己成功,最重要的是,好人緣可以讓自己受人歡迎,走到哪裏都能保持良好的情緒。
人際關係專家曾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做了大量研究,結果證明:越是懂得良好人際交往的重要性,人們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就越主動積極,其人際關係也越融洽,越能適應社會,其工作業績也越大,個人生活也更加幸福。
人際交往很重要,很少有人生來就善於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際關係的困擾是很多人頭痛不已的事情。因此,社交能力如何,直接關係到一個人的情緒好壞,更關係到他的人生前途。人緣越好,人生道路也就越寬暢,生活幸福度也就越高。
社交能力大多是後天培養出來的,隻要掌握一些通用的原則,你也可以成為社交高手,在人海之中遊刃有餘,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注重儀表
大部分人在出門之前會在鏡子前看看,觀察一下自己是否著裝整潔,形象良好。這是一種很自然的行為,所有的人都希望留給別人一個好印象,獲得他人的認同。“以貌取人,以衣取人”是人們的一種思維習慣,這種習慣幾乎是滲入潛意識當中的。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夠一眼看穿一個人的內心世界,人們對別人的認識首先是建立在外表的基礎之上的,對自己儀表不重視的人,很難獲得別人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