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小情緒引發大疾病(2 / 3)

劉福這樣的性格在糖尿病患者中很有代表性。研究發現,糖尿病人往往性格敏感、內向,接人待物感情用事,愛沉湎於幻想,經不起挫折,一旦遭遇意外打擊,容易驚惶失措、神色不安。這類人平時生活中習慣於壓抑自己的情緒,遇到事情的時候不願“麻煩”別人,也不表現出來,所有的事情都自己扛著。醫學研究證實,一個人長期處於激動、壓抑、恐懼等不良情緒狀態,會引起體內某些應激激素的大量分泌,如生長激素、去甲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腎上腺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等。這些激素升高是引發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而且對於病人控製自己的病情非常不利。

在各種負麵情緒當中,尤其以抑鬱的情緒對糖尿病的影響最為明顯。美國糖尿病協會研究發現,21%的患者在被確診為糖尿病之前,都曾有過一段時間的抑鬱症。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受到抑鬱症的困擾,而抑鬱症也容易誘發糖尿病。

之所以抑鬱症和壓抑心理會引發糖尿病,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種負麵情緒會影響腎上腺素分泌。情緒不穩定、性格壓抑的人,他們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含量比一般人高,腎上腺素不僅可以使血糖升高,還會使血小板功能亢進,造成小血管栓塞,從而誘發各種並發症。

雖然糖尿病是由各種因素共同導致的全身性代謝疾病。但是糖尿病的發生、發展和人的性格、應付問題的方式以及心理承受能力等心理因素密切相連。因此,要避免自己患上這種“甜蜜”的疾病,或者杜絕它的進一步惡化,除了在飲食、生活起居、運動鍛煉等方麵多加注意之外,情緒的調養也至關重要。

尤其是已經患上糖尿病的患者,更要保持情緒的樂觀向上,因為糖尿病的治療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而且治愈的難度很大。在這個過程當中,若不能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每天活在憂傷、焦慮當中,非但不能很好控製病情,反而會引發各種其他的並發症。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一旦患上很難治愈,因此應以預防為主。我們應盡可能地在早期發現糖尿病的端倪,將其扼殺在搖籃當中。糖尿病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日常生活中加以判斷,糖尿病典型的症狀是“三多一少”,即多飲、多尿、多食及消瘦。糖尿病人小便次數會比常人明顯增多,而且由於多尿,也會導致口渴、煩躁,飲水多。

另外,糖尿病人由於尿糖丟失,機體常處於半饑餓狀態,能量缺乏,需要補充營養,因此食量會大增。即使如此,由於葡萄糖的利用率低下,病人不胖反瘦,而且經常感到疲乏無力、精神不振。雖然具體情況因人而異,但大致如此,若發現有此類症狀,應及時去醫院檢查。並從飲食、情緒上進行調整,因為糖尿病的早期可能隻是血糖指數稍微偏高,容易讓人忽視。

情緒加油站

糖尿病的早期預防尤為重要,而且剛開始時,糖尿病並無明顯症狀,這就要求我們要以更加警醒的態度來對待糖尿病,尤其是那些年過40歲,負擔大、性格內向的人士更應當注意。

1.在飲食上要低糖、低鹽、低脂肪,少抽煙飲酒,多吃高纖維、維生素含量高的食物。

2.平時生活中一定要多加注意,定期體檢,發現一點小小的症狀,如皮膚感覺異常、性功能減退、多尿、視力突然下降等,要仔細地進行檢測,爭取及早治療。

3.一定要盡最大可能地讓自己高興。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不可重複的,快樂是一天,不快樂也是一天,總想著明天如何如何,不如把今天的事情做好,讓每一個今天都充實快樂,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緊張最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

心腦血管疾病是由血液的病變所引起,它對人體的損害是悄無聲息、循序漸進的,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很多人將其稱為“沉默的疾病”。就是這種無聲的疾病,已經是導致人類死亡的首要原因。全世界每年有1600萬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占總死亡率的50%以上。我國每年死於心腦血管疾病的總人數將近300萬人,每小時就有300名人被心腦血管疾病奪去生命。而且發病率逐年上升,患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

心腦血管疾病有很多種,如心肌梗塞、中風等,尤以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受情緒的影響最大。有一位老人,在菜市場買菜,後來發現買回去的菜比實際重量少了二兩,於是返回去找賣菜的大嬸。賣菜的大嬸早已練就一身刀槍不入的功夫,狡辯她一頓劈裏啪啦,把老人說得啞口無言、麵呈紫色,好半天沒緩過氣來,口吐白沫,癱倒在地。人們七手八腳,將其送入醫院,醫生診查過後,發現老人早已氣結而亡。

這種事情層出不窮,媒體已經多次報道,人們都已經見怪不怪了。在廣泛的宣傳之下,人們也都知道,過度地激動、緊張等情緒會導致腦中風或者高血壓患者猝死。所以,在麵對老人,或者知道有這些疾病的人群的時候,那些脾氣再暴躁的人,都會盡量控製自己的脾氣,以防萬一,也避免給自己招來不必要的麻煩。然而,人們可能不知道,不良的情緒不光會導致疾病發作,長期的緊張、焦慮、激動等負麵情緒一樣可以引起這些疾病的發生。

情緒是除了不合理的膳食結構、不良的生活方式以及缺乏運動之外,引發心腦血管疾病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情緒不穩定的人,壓力過大,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當中,容易導致人體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發生紊亂,主要器官功能失去平衡,易造成動脈硬化,從而引起冠心病和腦血栓等。臨床研究還表明,由於神經緊張或情緒激動,導致交感神經係統興奮,使神經末梢釋放出大量的去甲腎上腺素,促進脂肪分解,使血脂增高,進而發展為動脈粥樣硬化。而且,當大腦處於過度緊張時,會分泌兒茶酚胺,這是一種在情緒壓力下釋放出的化學物質,過多的兒茶酚胺會導致血液凝固,引發心腦血管疾病,嚴重時還會導致心肌梗死。

心腦血管疾病是一種致殘率很高的疾病。一旦得病,生活將無法自理,給家庭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病人自己也常常因為拖累了家人,承擔過重的心理壓力,影響疾病的治療。對於心腦血管疾病,無論是從經濟、健康的角度,還是家庭和諧的角度,都要提早預防,隻有預防才是萬全之策,否則隻會導致生命、生活質量的嚴重下降。

著名心腦血管疾病專家洪昭光教授曾經提出過一個16字的健康理念: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這當中,心理平衡就是告訴我們要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遇事不要激動,要保持情緒的穩定。隻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心理永葆健康,給我們的機體打一劑強效預防針。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心腦血管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和腦血管疾病兩種。在心血管疾病當中,尤以冠心病為主,冠心病是由於供應心肌血液的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使動脈血管變窄,心肌供血不足造成的。由於發病時間、病變程度等各種不同的原因,會引發如心絞痛、心肌梗塞、心肌硬化和心源性猝死等多種形式的疾病。腦血管病的發病原因多是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引起的疾病,人們習慣於將之稱為“腦中風”。

情緒加油站

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一定要讓自己的身心不要處於緊張狀態,要放鬆下來。首先要從思想上放鬆,不要背負太多的精神負擔,白天工作了一天,下班之後就好好休息,不要想著沒有完成的工作,畢竟我們不是為了工作而活著。思想上放鬆有利於自身免疫功能的恢複和增強。其次,要有意識地學會使全身肌肉、神經放鬆,使身體各個部位放鬆。如去健身房做做運動,如練習瑜伽、太極拳等,可以讓身體得到最大限度的舒展,或者隻是簡單地進行腹式呼吸,回到家裏換上寬鬆的衣服、打赤腳等等,都可以讓自己得到放鬆。

焦慮易引發哮喘

科技的發展讓很多疑難雜症成為了曆史,但依然有很多疾病科學也束手無策,控製不了,如哮喘。最新的資料表明,在近幾十年裏,哮喘發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趨勢。目前全球哮喘患者已經達到3億多,我國哮喘病人也達3000萬左右。這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患者是兒童,兒童在近10年當中發病率上升了10%。

事實上,即使在科技如此發達的今天,哮喘的病因還不是很清楚,雖然醫學界認為主要的原因是過敏和植物神經功能紊亂,但是卻不能百分之百地論斷。隨著醫學的發展,現代的醫學模式已經發展成為:生物-心理-自然-社會醫學模式。心理的原因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更多的人開始研究哮喘與情緒之間的關係,很多醫學專家都相信:哮喘和情緒有關,是呼吸係統中典型的心身疾病之一。雖不認為單純的情緒因素可以引起哮喘病發作,但一致認為情緒的強烈變化,可以改變呼吸係統的生理功能,使機體的免疫係統受影響,加上呼吸道感染,與外界的接觸,就可能引起支氣管哮喘發作。

在臨床當中可以發現,當幾個哮喘患者同處在一個環境中的時候,如果其中一個人哮喘發作,出現相應症狀。那麼其他的人由於對哮喘發作的懼怕,頓時情緒緊張,立刻會感覺到憋悶、喘息,二者相互影響就會導致支氣管環狀肌收縮而造成哮喘發作,一旦離開這個環境,即使其他的因素都不變,哮喘也會停止,這就足以說明情緒對哮喘發作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研究表明,有35%~40%的哮喘患者經暗示可誘發支氣管收縮,也可通過暗示來緩解。而且,40%的哮喘患兒在哭泣的時候,喘息會加重。在看驚險影視鏡頭或者突然受到責罵時,都會引起哮喘發作。

一位老人已經患了哮喘20年,因為控製得還不錯,所以發病的時候不多,隻是定期到醫院做個常規檢查。近段時間,不知道為什麼,總是頻頻發作。在一次發病很嚴重的時候,家裏人手忙腳亂地將他送進了附近一家醫院。可奇怪的是,到了醫院之後,醫生還沒開始診治呢,他的病情已經減輕了很多,家裏人這才放下心來,虛驚一場。

醫生給他進行了全方麵的檢查,發現老人身體還不錯,跟以前病例上的數據沒有太大出入,對他近期哮喘發作的原因也是百思不得其解。後來,他們聊天的時候,醫生發現老人家對於近段時間幾位老友相繼去世的事情很是感慨,總是將他們與自己聯係起來,歎說世事無常。醫生這才明白,原來老人是因為朋友的過世而起憂慮之心,擔心自己也有可能隨時離開人世,因為焦慮而導致哮喘發作。

其實,像上述老人這樣的情況是很正常的,因為情緒很容易導致哮喘加劇。由於朋友的去世,老人也會聯想到自己,覺得自己年事已高,不知道哪天也會跟隨他們而去,因此心生憂慮。如果家人能體察到這種情緒,及時地予以安慰、勸解,就不會有那麼多事了。這也是為什麼老人到了醫院之後,原先嚴重的病情會減輕的原因,因為醫院給了老人一種心理上的安慰,讓他不再那麼擔憂。在醫生的推薦下,老人開始學習《金剛經》,心情明顯比以前好了很多,哮喘也很少發作,得以頤養天年。

哮喘患者除了在情緒上表現不穩定之外,性格特征也很明顯,他們大多容易焦慮、激動、性格內向、依賴性很強,這種性格和情緒上的缺陷很容易使他們的免疫力下降,對外界的刺激敏感,這會進一步加重哮喘發病率。哮喘頻發,也會引起患者情緒緊張、焦慮,二者互為因果,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哮喘病人要想治愈疾病,不可盲目依賴藥物,適當地調節自己的身心也很重要。對於疾病要有既得之、則安之的心態,過分地注重自己的疾病,隻會讓它更加地嚴重。平時生活該怎麼過就怎麼過,不讓自己過多地體驗負麵情緒,對任何事情都看寬一點,看淡一點,保持心平氣和。那麼,哮喘也會像人一樣,你不理它,它也不理你,二者相安無事,豈不快哉?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哮喘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被世界醫學界公認為四大頑症之一,被列為十大死亡原因之最。哮喘是嚴重危害人們身心健康、減弱勞動能力的一種疾病,而且難以得到根治。最近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哮喘患者的情況並不理想,高達27%的哮喘患者至少每周有一次影響睡眠。2003年調查顯示,有22%的成年患者因此誤工,有49%的兒童患者耽誤了學習。

情緒加油站

澳大利亞悉尼艾爾費雷德皇家呼吸道醫學專家,對468名8~11歲兒童觀察表明,魚肉可成為哮喘病的“克星”。凡每星期食用1次鮮魚的孩子,哮喘病的發生率減少了75%。專家指出:20年來兒童哮喘病的人數明顯增多,與食用過多的快餐食物有關,而鮮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這種脂肪酸能通過抑製呼吸道發炎來預防哮喘病的發作。

這事兒真讓人頭痛

“你別說了行嗎,我頭痛死了。”

“哎呀,這事兒真讓人頭痛。”

“不知道怎麼回事,頭痛得很。”

對這樣的話語不陌生吧?生活中我們每個人幾乎都會說這樣的話,遇到麻煩事兒的時候;看到有些事情雜亂無章,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每個人都會不由自主地感覺到頭痛。可是去醫院檢查吧,查來查去小情緒引發大疾病查不出個所以然,除了讓醫生也跟著“頭痛”之外,毫無用處。

其實,頭痛是一種最明顯的情緒性疾病。經常覺得頭痛不已,而醫院又檢查不出原因的人,就該好好地審視自己的情緒,或者了解一下自己的性格。因為頭痛和情緒密切相關,經常頭痛的人,要麼性格上有缺陷,要麼遇到什麼事情,情緒不穩定。

小憐是典型的完美主義者,讀書的時候成績如果不是第一名,就會傷心難過、食不知味。畢業之後,參加工作了也是如此。她每天早早地來到辦公室,很晚才回家。可是,即使如此,作為一個新人,難免會出這樣那樣的錯誤,別人被師傅說一兩句,過了就算了。可她不行,恨不得所有的事情接手就能做,每每出一點小錯誤,就內疚得不得了,要是遇到師傅心情不好,說她一兩句,那更不得了。好在她工作勤奮,師傅倒也沒有說什麼。

辛勤投入工作,自然會有收獲。幾個月下來,小憐在公司裏的業績超過了很多的老員工,獲得了大家一致讚譽,小憐自己也很開心。可是,最近的一件事情卻讓小憐很頭痛,經她手發出去的貨很多都有問題,被退了回來,本來這是生產技術部門的事。可小憐總覺得自己脫不了幹係,每天費盡口舌地跟客戶解釋。碰到刁蠻、不講理的客戶,小憐氣得眼淚都快下來了。可她也不跟同事們嘮叨這些事,自己獨自扛著。回到家裏,為了讓父母放心,也是強裝笑臉。

工作半年之後,小憐明顯地感到自己力不從心,每天早上起來頭都暈暈沉沉地,而且稍微一動腦子,頭就痛得厲害,一陣一陣地鑽心似的痛。小憐實在受不了,就去了附近的醫院,可醫生給小憐檢查一番之後,隻是很無奈地對她搖頭,說她的身體沒有任何問題。

像小憐這樣就是情緒性頭痛的典型代表。調查數據發現,那些經常喊頭痛的人往往性格內向,有著嚴重的完美主義傾向。他們遇事不肯對人言,將所有的事情憋在心裏。而且因為完美主義,事事要求嚴格,即使別人已經滿意了,他們自己依然百般挑剔。事情如果沒有達到想象中的效果,就會心煩意亂、疲憊不堪、頭痛不已。

頭痛是很多人都有的一種症狀,以前是處於中年階段的人更嚴重一些,現在發展到連小學生都會因為學習的壓力而頭痛。大部分人都有過頭痛的經曆,不過有的人發作頻繁,有的人間隔時間長些。頭痛其實是一種最常見的情緒性疾病,當自己不舒服的時候,別人問起來,可能很多人會說:“沒事,可能最近壓力太大了,頭有點痛,休息下就沒事。”這就是壓力大所導致的身體疾病,但是很多人並沒有意識到,似乎事情多了頭痛是很自然的事情。其實,頭痛是在告訴我們:你的心理不堪負荷了。

當自己覺得頭痛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就是自己的精神狀態是否正常,想想自己最近是不是因為某些事而煩惱、憂慮,如果確實如此的話,應該學會調節自己的心理,任何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與其為之頭痛、煩心,不如行動起來,著實地將問題解決掉,哪怕解決的結果不盡如人意,也總比放著讓自己憂愁來得好。

平時生活中也不可用腦過度,過度地用腦也會使得腦部血液循環不暢,導致頭痛。凡事有張有弛,學習、工作疲憊的時候,適時地休息休息,去戶外運動運動,整天對著電腦的人更應該適時地出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鮮空氣,與周圍的鄰居說說話,調整自己的情緒,不要整天為一些無所謂的事情煩惱,這樣可以減少頭痛的發病率。

解開你的情緒密碼

情緒會導致頭痛是因為在大腦中存在著一個主管情緒活動的高級中樞,稱為“邊緣係統”。邊緣係統能接收到軀體各種感覺的刺激,進而引起相應的情緒反應;邊緣係統中還含有大量的神經遞質,在機體致痛和鎮痛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頭痛的產生與邊緣係統的參與有很大的關係。當人們的情緒激動時,所產生的感覺會被邊緣係統接受。邊緣係統將信號傳向高級神經中樞,促使人體內分泌出某種化學物質,使血液中的致痛物質濃度增高,進而導致人體血壓升高,血流加快,部分腦血管擴張,就會引起頭痛。事實也證明,偏頭痛患者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人脾氣固執、猜疑,而且喜歡爭強好勝。

情緒加油站

造成頭痛的原因有很多,除了因疾病等導致的頭痛之外。更多的是生活方式不正確以及不良的情緒性格等引起的。所以,預防頭痛,保證正確的生活方式以及樂觀積極的情緒很重要。早上起來的時候,喝杯水,可以降低補充身體夜晚流失的水分,增加血液循環。水是生命之源,一天裏最低保證6杯水可以有效防治很多疾病的產生。正餐要正常吃,不可用零食代替,兩餐之間可適量增加一些甜點、小吃之類,防治進餐時間間隔太長引起身體不適,多吃新鮮食物。另外,經常頭痛卻又查不出原因的人,平時要多聽取別人的意見,博采眾長,克服自己完美主義、固執的性格缺陷。

不良情緒讓皮膚受累

很多愛美的女士肯定會發現,當自己心情好的時候,感覺自己的皮膚也非常的明亮、光滑細膩。而心情不好的時候呢,皮膚顏色晦澀,連雀斑的顏色都加深了,抹上一層厚厚的化妝品依然無濟於事。大概很多人認為這是自己的心情導致眼睛出錯,並不是皮膚真的有變化。

然而,醫生告訴我們,你的眼睛沒有錯,真的是皮膚出現了問題。實際上,一個人情緒的好壞,不僅會影響到各個髒器的生理功能,也會直接影響到皮膚。醫學專家甚至認為:皮膚是一麵鏡子,它能把大腦中的許多活動反映出來。中醫講究“望聞問切”四種診斷法,其中“望診”就是醫生通過眼睛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態的變化,膚色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他們可以通過膚色來推斷你的心情,以此來診斷可能的疾病。另外,古代的相士也會通過觀察膚色來斷定一個人的吉凶禍福,這和中醫原理同出一轍,所以古代很多江湖郎中可以搖身變為相師,他們通過“印堂發黑”、“印堂發亮”來判斷一個人的心情,當一個人心情不好、遭遇事故的時候,心情抑鬱,膚色就會發暗,他們依此推斷此人心中有事,讓人大呼神奇,相信他們有推斷吉凶的本事。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如果一個人長時間鬱鬱寡歡、焦慮愁悶,會使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從而激活表皮基底層細胞和上皮細胞,使之合成過多的黑色素。這些黑色素堆積於表皮細胞當中,使皮膚變得灰暗無光,甚至導致色斑的形成。而且,負麵情緒還會導致人神經衰弱、失眠、健忘,間接影響皮膚血液供應,導致麵容暗淡無光、眼圈發黑、皮膚晦暗。

當一個人遇到喜事的時候,大腦內會分泌出更多的乙酰膽堿,這是一種神經調節物質,能夠讓血液更加通暢,皮下毛細血管擴張,可使麵色緋紅、容光煥發,給人以一種精神抖擻、神采奕奕的感覺,正所謂“人逢喜事精神爽”,道理就在這裏。

不良的情緒不光會使皮膚灰暗,還會導致皮炎、色斑、青春痘等症狀。小楚就是一個皮膚極其敏感的人,平時她對皮膚看得可緊了,洗麵奶、麵膜、爽膚水、麵霜、粉底液,一樣接一樣的,她的錢大部分都投資到了皮膚上,別的女孩子收集衣服,她就收集護膚品。市麵上的護膚品,她幾乎都試了一遍,目的就是為了讓皮膚更白一點,青春痘能夠更少一點,可是收效甚微。

這不,她在網上交了一個網友,已經視頻過了。雙方對彼此的印象都不錯,那個男孩尤其誇讚小楚的皮膚,說她的皮膚細膩紅潤,是很健康的膚色。小楚很是驕傲,覺得自己的精力沒有白費。可她也知道,視頻和現實的效果不一樣,朦朦朧朧當中誰的皮膚都不錯。小楚很坦白地跟他說了,自己的皮膚沒有視頻上的那麼好,還有幾顆青春痘。男孩說青春痘是年輕的標誌,不用太在意。

可小楚不甘心,她寧可自己一下子老去,也不要臉上的這些青春痘。每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跟這些痘痘作戰,然而,痘痘的戰鬥力比愚公還厲害,一茬接一茬,層出不窮。明天就要見網友了,小楚可緊張了。晚上睡覺前,她比以前更加小心地嗬護、保養自己的皮膚,還特地去美容院做了美容,早早地上床睡覺了。她知道,睡眠是最好的護膚品。可是,躺在床上,小楚一個勁地想著明天跟網友見麵的事,又是緊張又是興奮,翻來覆去睡不著,後來也不知道啥時候才夢見了周公。

第二天一早,小楚起床一看,差點沒暈過去。昨天還隻在額頭邊上有兩顆不起眼的小痘痘,今天居然冒出了十多顆。小楚是欲哭無淚,恨不得把鏡子給打碎了。

像小楚這樣過度緊張、興奮的情緒會嚴重地影響內分泌係統,導致油脂分泌加重,形成青春痘。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容光煥發,皮膚細膩光滑。尤其是愛美的女士,市場上隻要有多少化妝品,就會有多少人買。所有的人都知道濃妝豔抹對皮膚健康損害很大,然而,她們還是將美容寄托在化妝品上,追求一時的美麗。其實這樣的做法是舍本逐末,真正的“化妝品”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那就是你的情緒。情緒在整個身體的運行當中起著總導演的作用,一個人的身心狀態好不好,直接由情緒來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