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旅遊企業文化口號化(1 / 1)

目前我國企業文化建設中另一個最為普遍的問題是流於表麵化、口號化。筆者曾去過一些工廠,雖然牆上書寫著醒目的企業精神口號,但當你向車間職工詢問“你廠的企業精神是什麼”時,他會搖搖頭說:“不知道”。至於企業價值觀、企業哲學、發展戰略等,則更難普及了,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很複雜。有些企業的負責人之所以搞企業文化是出於從眾心理,覺得先進企業在搞,自己這裏不搞不好。但實際上他並沒有真正理解企業文化的真諦。因此,隻滿足於口號上門、上牆,並沒有下苦工夫,使之深入人心。這些企業首先應轉變企業負責人的思想,總經理從心底裏產生改變管理觀念的內在需求——堅決從過去那種經驗管理轉變到現代科學管理或文化管理的軌道,堅決從過去那種“以生產為中心”或“以錢為中心”的管理轉變到“以人為中心”的管理上來。另一些企業的負責人並不滿足於口號上牆,他們也想把自己倡導的企業文化盡快轉變成全體職工認可的群體意識,進一步轉化為職工的自覺行動,但苦於找不到適當的方法。若想使企業家的追求變成全體職工的共同追求,使企業家的價值觀念變成全體職工共同信奉的價值觀念,使企業家提倡的行為準則變成全體職工自覺接受的行為準則,一句話,使企業文化由上牆到人心,關鍵在於企業家應遵循心理學的規律,采取相應措施,一步一個腳印地在企業內部創造適宜的心理環境,使全廠職工在感染熏陶中形成共識。

你走進有些旅遊企業的大門,就會發現走廊、辦公室等的牆上四處可見形形色色、措辭鏗鏘的標語口號,如“團結”、“求實”、“拚搏’”、“奉獻”等。沒有一整套旅遊企業文化的模式作為支持向員工宣傳,這些口號隻能是流於形式,這些口號本身無可非議,但它能否真實地反映旅遊企業的價值取向、經營哲學、行為方式、管理風格;能否在全體員工中產生共鳴;能否真正地起到強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是否有本企業的特色,恐怕連旅遊企業的決策者本身都說不清楚。有人張口就講“以人為本”,但什麼是以人為本呢?這是把旅遊企業文化空泛化、形式化、口號化的典型現象。

實踐證明,當一個旅遊企業不是把企業文化建設當作走形式、喊口號,而是真心實意地下工夫培育本企業獨特的旅遊企業價值觀、旅遊企業精神時,該企業的麵貌才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成立近十年來,已從過去的幾個人、幾十條槍發展到二千多人、一萬多名網絡成員的員工和31個境內分社、7個境外分公司。企業在發展中逐漸壯大,2004年第一季度,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實現營業收入達到 43 382 萬元,比去年同期增長 44%;利潤比 2003 年同期增長 130%;總組接團355 587次;包機1 194航次,比2003 年同期 976 航次增長22%。伴隨著我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完全有可能在如此大好的形勢下創造自己曆史上新的曆史記錄。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在旅遊企業文化建設上十分注重製度建設管理,強調把無形的“企業文化”變成有形的日常製度管理,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曾三次大規模地修訂企業規章製度,社裏組織幹部學習跨國公司經驗,比照標準修訂規章製度,編寫了共32章178條30餘萬字的《規章製度》。

上海春秋國際旅行社不是把企業文化建設僅僅當作口號來喊,而是激勵員工積極參與到企業文化建設中來。從 2002 年4月開通了春秋內部社區,兩年來共有員工發表看法1.5萬餘貼。社區允許使用公用電話和密碼,鼓勵員工充分判斷分析、公正監督,社區保護每一位春秋人暢所欲言地發表意見、發布信息、監督幹部、提出有實際內容的建議,並要求相關部門和責任人必須對社區中的問題及時做出回複。此舉引起員工極大熱情,湧現出一大批有激情、關心社務、正直敢言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