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認為任何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要誠心感謝員工的支持。
企業內部溝通可以增強員工的主人翁精神,加強對企業的責任感,激發員工對企業處境的同情,還可以統一口徑,有效避免不真實、不完整的謠言和猜測由內向外傳播,通過危機展示企業抗擊風險、堅強不屈的形象,能保持企業的有效運轉,使員工不因猜測而疏於日常的工作,降低危機的破壞程度。
武漢某知名企業的一次危機管理就是非常值得我們借鑒的,該企業的一名高級管理人員曾“跳槽”到一個新組建的商業企業,在武漢商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這家知名企業當機立斷,製定了應對策略。
第一,積極行動,控製企業物質資源的損失。該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跳槽,肯定會造成企業客戶資源、商業機密、企業品牌等無形資產的損失。對此,該企業采取了對內安撫企業員工,穩定人心;對外加強與供貨商溝通,表明其誠信的態度,爭取理解支持;投資改造企業硬件設施,重新裝修店堂,營造良好的購物消費環境等措施,這些很快就收到了良好回報。
第二,統一信息發布,維護企業形象。該企業積極與媒體合作,正麵引導媒體,消除了公眾對企業環境和經營前景的誤解,很快將事件引導到了正常的軌道。
該企業采取的危機公關是先安內,穩定人心,再在最短的時間內平息外部對企業前景的猜測,這是危機管理的真諦。對於企業家來說,企業危機的內部管理是一門最基礎的課程。
3.5.3清除危機溝通障礙的2要點
1.危機發生時正確應對媒體
現代企業生存在一個透明的環境裏,他們的一舉一動都會被很多人看到。原因很簡單,因特網普及了,新聞傳播速度加快了。新聞媒體對企業發展的作用不可限量,特別是在企業麵臨危機的時候,媒體起著極為主要的決定作用,它既可以成就一個企業,也可以輕易地擊垮一個企業,企業應該妥善處理與媒體的關係。
(1)危機發生前與媒體交朋友。與媒體良好溝通常常會帶來正麵的新聞報道。因此,企業的相關部門——公關部等,要了解報紙雜誌、廣播和電視台等是如何開展工作的,尤其是要了解關鍵的新聞記者,確定他們知道你的企業,然後通過自然的接觸為企業贏得優秀的新聞報道。
某廚房企業的管理人員在一次給自己的企業做策劃的時候,就想起了一個主持廚房專欄的節目,於是聯係主要負責人,一拍即合。通過媒體,很輕鬆地為自己的企業提高了宣傳效果,這就是與媒體交朋友對企業的好處所在。
引起媒體對企業的關注。一旦新聞工作人員開始向你就事件的前因後果尋求幫助時,就意味著融洽的關係已經開始建立和媒體建立良好的關係。關注媒體與記者,熟悉各種類型的報道以及語言運用的風格企業邀請媒體采訪。注意要向員工們簡要說明可以談論和不能涉及的話題。不能通過賄賂媒體來獲得新聞報道,這種方式有害無益(2)在危機期間對媒體采訪敞開大門。對媒體來說,新聞是稍縱即逝的競爭激烈的商品,他們都希望搶得“獨家新聞”,而壞消息往往比好消息更吸引讀者的眼球。因此,危機發生時,媒體也就抱著特別的興趣。公司在不能改變這種狀況的情形下,一定要積極地和媒體合作,千萬不可逃避或者態度強硬,在方法上要掌握對外報道的主動權。
某化妝品企業被消費者質疑質量問題,然而,他們卻把責任推到消費者自己身上,認為是消費者自身的皮膚太過特殊才引起過敏,拒絕賠償和調換商品。於是,憤怒的消費者找到當地媒體,在麵對媒體記者的時候,企業領導又以粗暴的方式拒絕采訪。至此,一項由於質量問題引發消費者不滿的危機徹底演變成了公關危機。在短短的半個月時間內,該企業的聲譽就一落千丈,最後不得不通過媒體向外界發表道歉聲明。
(3)掌握危機發生時的“3T”原則。危機發生時,與媒體溝通一定要掌握“3T原則”,“3T原則”是由英國危機公關專家傑斯特提出的。
第一“T”,主動溝通原則,即“Tell your own tale”。它是指企業主動將危機有關信息對外披露,這意味著企業將是信息的主要來源,這樣就避免了信息失真,阻止了謠言的傳播。
否則,會使企業喪失危機溝通的主動權,為以後的工作埋下隱患。
2004年11月30日,香港地區某媒體曝出“創維董事局主席黃宏生及一幹人等在香港廉政公署被捕”一事後,國內的許多媒體紛紛議論和猜測,當天創維集團即發布緊急公告,向外界說明具體的情況。
在這一過程中,創維方麵不是遮遮掩掩、借口托詞,而是選擇主動向媒體說明情況,這就避免了媒體對事件的無故猜測和炒作,在很大程度上抓住了危機事件中的主動權,有效避免了陷入被動局麵。
第二“T”,全部溝通原則,即Tell it all。它是指企業將自己知道的危機真相全部告訴公眾與媒體,這意味著企業將不隱瞞任何與危機的相關信息,全部說真話。雖然對相關信息的披露可能會導致很大的成本,但企業信譽資產的價值遠大於此。
某藥品企業生產的膠囊因為有人惡意投毒,而導致了7位消費者的死亡。公司董事長認為,事情發生後,一定要對公眾坦誠並提供事實。他決定立刻全麵回收膠囊,同時,不斷在媒體上呼籲消費者停止購買這種膠囊,工廠也開始重新設計包裝,讓民眾拿舊產品換新產品。另外,公司開放了數條民眾谘詢熱線,並巨額懸賞緝拿嫌犯。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很快贏回了人心,為企業形象做足了正麵廣告。
第三“T”,盡快溝通原則,即“Tell it fast”。它是指企業不僅要積極主動講真話,還要在第一時間進行溝通。危機處理有個“黃金48小時原則”,兩天內不出麵,各種傳言就會應運而生,企業再想改變公眾的認識就難得多了。
某銀行發生網絡客戶資料外泄事件,發現這個重大失誤的消費者打電話給銀行客服人員,希望通過客服向銀行主管反映。然而,數日之後還沒有結果,最後消費者隻好訴諸媒體。消息見報後,銀行負責人員立刻出麵道歉說明,但這時對企業已經產生了負麵影響。
(4)企業主站出來說話。企業主是企業的最高層領導,他在公眾麵前的形象及其領導地位是無法取代的,企業主不能在公司危機的時候躲藏起來。企業主應該向公司利益相關方表示關切,平息恐慌情緒,確保利益相關各方對危機保持正確的認識。
對於媒體記者來說,別人稍微透露的一點細節,他就可以把它變成一整篇新聞報道。
當企業陷入某種危機時,企業主自己主動發布這個新聞對公司會比較有利,但是切記,企業主的聲明中一定要包括公司準備調查和解決這個問題的計劃。
(5)統一口徑,用一個聲音說話。危機發生時,很多企業會組成危機處理小組,危機處理小組往往不止一個人,這種時候,就要保證所有的公司信息協調一致。隻有公司發言人才能對媒體發表言論,所有的管理人員應該向員工以及其他風險承擔者傳達同樣的信息。
(6)與媒體頻繁溝通。在危機發生之初,每天或是更頻繁地發布通信、召開記者招待會。對媒體提供的信息要經常更新,防止謠言和不確定的消息四處擴散;嚴肅對待一切提問,甚至要派人全天駐守自己的危機媒體中心,對於危機處理的進展情況也要在第一時間通知公眾,以緩解公眾的緊張情緒。
某石油公司曾經發生過一次油船大爆炸事故,50人喪生,隻有1個人生還,不到3天,就聚集了300多名新聞記者,要求活著的人盡快說明真相。但是這個唯一的幸存者已經嚇得精神錯亂,簡直是一片混亂。該公司高層很沉穩地分四步處理了這場危機。